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皮肤的血供规律,在传统的直接皮肤血管皮瓣、肌皮血管皮瓣以及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三种类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类型的肌间隔血管皮瓣。肌间隔皮肤动脉走行于肌间隔内,容易分离,有较长的血管蒂,所供应的皮区均有部位适宜,质地优良的特点。 在70例成人肢体和9个铸型标本上,观察测量了臂部和股部肌间隔的动脉,研究了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第一穿动脉的肌间隔枝、膝降动脉隐枝及其所供应皮区的应用解剖学。讨论了可供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使用的臂内侧皮瓣、臂外侧皮瓣、股后外侧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串联静脉皮瓣修复手掌穿通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共用一组静脉的游离串联静脉皮瓣一次修复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5例,均为手掌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缺损面积:7.0 cm×4.0 cm~2.5 cm × 2.0 cm.皮瓣供区均为伤侧前臂掌面,皮瓣血管均与指总动脉、掌背浅静脉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该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10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串联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掌穿通伤后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用一个皮瓣的血管吻合同时修复两个创面,临床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第Ⅱ指蹼分叶岛状皮瓣的血供,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60例成人手的血管标本,进行肉眼观测。结果:第Ⅰ掌产级动脉供应食指背面烧侧皮肤,第Ⅱ掌背动脉供应食指尺侧及中指桡侧皮肤。两动脉的分支在食指背侧吻合成网。结论:第Ⅱ指蹼分叶岛状皮瓣由第Ⅰ、Ⅱ掌背动脉供应;带第Ⅰ或第Ⅱ掌背动脉血管蒂的分叶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成活率高,达90.9%。  相似文献   

5.
林涧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94-95
目的报道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送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间根据足踝部不同的创面缺损情况,在患侧小腿外侧设计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缺损创面的15例患者。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1期愈合,经3~4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功能良好。结论利用合理的皮瓣设计,选用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供区损伤小的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32例拇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14.6±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9%。修复后患者拇指外形满意,皮瓣饱满,质地及色泽良好,拇指关节活动度及虎口张开度恢复正常。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皮瓣存活率高,对于改善手功能及外观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以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肘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资料 ,优化手术设计。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肘关节周围非主干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并测量其起点外径、长度及骨膜瓣可取面积。结果 :中副、桡侧副、尺侧上副、尺侧下副、桡侧返、尺侧返、骨间返动脉的起点外径均在 1mm以上 ;其中桡侧副、尺侧下副、骨间返动脉有骨膜支各供应肱骨下段外侧、肱骨下段内侧、尺骨上段背侧 ;桡侧副、桡侧返、骨间返动脉在肘关节桡侧有恒定的吻合 ,尺侧上副、尺侧下副、尺侧返动脉在肘关节尺侧有恒定的吻合。结论 :①肘网血管在肘关节桡、尺侧吻合恒定 ;②肘关节周围有 3个骨膜瓣供区 ;③各骨膜瓣供区的近端和远端至少有 1支肘网血管供应 ,可向近端或远端移位 ;④肘网血管为蒂骨膜瓣设计多样 ,应根据各骨膜瓣应用解剖要点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带臂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2例经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臂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臂后皮神经在背阔肌与肱三头肌交角处下方1.7±1.3cm深筋膜处浅出,浅出处分为主干型(占56.2%)和二分支型(43.8%).前者的横径为14±0.4mm;后者则分别为0.9±0.3mm和0.9±0.2mm.该神经的营养血管来源分别为腋动脉(40.6%)、肱动脉(34.4%)、肱深动脉(15.6%)、中副动脉(6.3%)和尺侧上副动脉(3.1%)。它们的外径为1.1±0.3mm;供血范围为12.9×7.5cm.结论:带臂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可设计成游离瓣和旋转瓣,用于修复邻近部位或硕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10.
梁海  王义平  刘瑞祥  陈斯 《中外医疗》2009,28(27):49-49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足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切取游离足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缺损24例。结果24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24例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游离足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对于手指末节掌侧面较大的组织缺损,采用来自患指的逆行性措动脉岛状皮瓣给以修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手指末节掌侧切割伤,肌简,骨端部分外还2例(中、承担各一);手指末节掌侧伤后畸形1例(中指)。术后皮瓣均成活,经6~8个月观察,形态满意,有触觉,两点感觉分辨率5~6mm,功能良好。2手术方法确认皮肤缺损的面积:以息指近节掌侧皮肤为供皮区,示、中、环指皮瓣以人侧固有动脉为血管蒂,小指皮瓣则以挽侧固有动脉为血管蒂,皮切后将血管神经束与皮瓣一体游离出,血管神经束远端继续游离至指…  相似文献   

12.
拇指皮肤的缺损,多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如:食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邻指皮瓣等。自1992年Bertell提出了以手部皮神经旁伴行血管供血的皮神经逆行皮瓣。主要为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背侧支,为此,我科在对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特别是拇指末节桡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应用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手部掌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4例,女3例。年龄31~68岁。皮瓣大小为2.0cm×1.5cm~8.0cm×3.0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临床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弹性好,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8侧,红色乳胶灌注。观测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桡侧副动脉起自肱深动脉,起点在三角肌止点平面,发出3~7支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71±0.16mm,穿深筋膜前平均长度1.2±0.4cm,相邻穿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纵向链式血管吻合,该血管吻合网血供稳定、可靠,是皮瓣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具有手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孙波  刘运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36-3836
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较常见,且多数不宜行游离皮片移植,需行皮瓣修复。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我们采用拇指尺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背微型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解剖观测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上肢)的手背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设计出以手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35例36块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结果手背皮神经来源于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在手背共有7条左右分支,均有相应的伴行血管,可设计7种逆行岛状皮瓣。本组运用了其中6种36块皮瓣,皮瓣大小为1.5cm×2cm~4cm×5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0例获随访1个月至1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手背微型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能够修复拇指以及其余四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是一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手指软组织缺损使用指动脉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20侧,对指动脉走行及分支进行观测;临床运用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近侧指骨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40例。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手指每节发出4条较小的掌皮支,供应手指掌侧及背侧面的皮肤,桡、尺侧固有动脉在中节指骨的远端、远节指骨的近端有较恒定的交通支。据此设计指动脉逆形岛状皮瓣;临床应用40例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的特点,是修复手指中节以远皮肤缺损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初 《右江医学》2006,34(5):557-55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为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皮瓣,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它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现就其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Bertelli等[1]用上肢血管灌注乳胶研究,发现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有恒定的动脉穿支营养,并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出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ousflap)概念,为皮神经皮瓣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Bertelli等[2]认为:皮神经具有一条皮动脉轴,随着神经分叉而分叉,并…  相似文献   

19.
鼻唇沟皮瓣血供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特点,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例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④临床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种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25例.结果:①解剖学方面: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②临床方面:2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需将主要血管包含在蒂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