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道教医方以八卦分类。乾为天,在天时,代表冰、霞;在地理,代表西北方、京都;在人物,代表君、父;在人事,代表刚建、勇武;在人体,代表首、骨;在时序,代表秋;在五色,代表大赤色;在属性,代表阳性、男性。  相似文献   

2.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红景天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肠段红景天苷的吸收情况。结果:红景天苷在pH 5.5~8.0的Krebs-Ringer(K-R)试液中稳定性较好。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在大鼠各肠段的Peff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红景天苷在大鼠小肠内吸收无明显变化,且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主要以被动转运方式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肠灌流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吸收速率参数(Ka)值表明,红景天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优于结肠。结论:红景天苷在大鼠小肠吸收方式以被动转运为主,且在肠道中易吸收。  相似文献   

3.
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半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结果:在生物碱含量方面,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鸟苷含量方面,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在蛋白质含量方面,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在还原糖含量方面,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在总糖含量方面,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结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在化学成分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异。炮制半夏与生半夏相比较,在生物碱、鸟苷、蛋白质和总糖含量上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脱氢水飞蓟宾(DHS)的溶解度并探讨DHS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测定DHS含量,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255 nm。应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考察DH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特性。结果: DHS于20,37℃振荡24 h的溶解度分别为0.46,1.23 mg·L-1。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单位时间吸收率(n=3, ±s)分别为(17.81±6.37)%,(8.41±2.43)%,(12.95±5.06)%,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0.176±0.069),(0.089±0.053),(0.158±0.058)h-1;DHS在十二指肠的Ka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温度对DHS溶解度存在一定影响。DHS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段吸收量和Ka显著高于空肠段。DHS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部分地方标准,筛选出收录的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对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特点、功能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62味植物皮类中药,主要分布于1界,3门,31科;在科属中,芸香科>豆科>葫芦科;在入药组织中,树皮>根皮>果皮>种皮;在性味中,温>寒>平>凉>热,含苦味>含甘味=含辛味>含酸味;在归经中,肺>肝>脾>心>大肠>肾>胃=膀胱;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清热药。植物皮类中成药485种,以含陈皮的中成药最多,在给药剂型中,以丸剂为主;在药味中,以苦味和甘味居多;在功能中,以扶正剂最多;在注意事项中,以妊娠禁忌最多。结论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相关性,须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  相似文献   

6.
热毒净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热毒净对表达EB病毒抗原的CNE2细胞致瘤的影响及其细胞毒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热毒净对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瘤实验检测热毒净对CNE2细胞致瘤的影响。结果:MTT法显示在低浓度下,热毒净对体外培养的CNE2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高浓度下,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热毒净在无细胞毒的浓度下,能抑制CNE2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所致肿瘤的生长。浓度越高,热毒净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越明显。结论:热毒净能抑制CNE2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的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消旋体酮洛芬(rac-Ket)在酸性释放介质中的立体选择性释放行为。 方法 以专属性的手性HPLC考察酮洛芬可注射植入剂在 pH 2.5释放介质中的对映体选择性释放行为。 结果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以可生物降解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D,L-PLG)为载体制成的外消旋体酮洛芬可注射植入剂,在pH 2.5的酸性释放介质中可维持约2.5月的缓慢释放。从立体选择性的角度观察,S-(+)-Ket的释放略快于R-(-)-Ket,S/R-Ket的比值在1.01~1.03之间,但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认为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这与我们过去以pH 7.4为介质的对映体释放结果不同,显示载体D,L-PLG在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方式可能影响对映体的释放行为。结论 与在pH 7.4释放介质中的研究结果不同,7%rac-Ket可注射植入剂在酸性条件下(pH 2.5)的对映体释放缺少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测定动物源性药物肝素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方法。方法 样品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经2-硝基苯甲醛(2 - NBA) 37 ℃衍生化16 h,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内标法定量测定。结果 硝基呋喃代谢物线性范围分别在0.1~10.0 μg·L-1之间;r分别在0.994~0.996之间;检出浓度分别在0.08~0.226 μg·kg-1之间;回收率分别在82.4%~109.7%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肝素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冯亮  蒋学华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97-1101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宏  王丹丹  陶巧凤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21-1523
 目的 研究模型药物亚甲蓝在双口管输液软袋的注药口管中的残留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模型药物亚甲蓝在注入双口管输液软袋后不同时间的浓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亚甲蓝在注药口管的残留量及残留率,并讨论影响亚甲蓝在双口管输液软袋注药口管中残留的几个因素。结果 模型药物亚甲蓝在注入双口管输液软袋时,在注药口可能存在残留现象。结论 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模型药物亚甲蓝在双口管输液软袋注药口管中的残留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 / 水相中的分配,考察影响分配的因素,探讨羟基喜树碱与脂质体膜的结合活化能。 方法 采取平衡透析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 / 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脂质体膜(磷脂种类、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外界溶液 pH 值及离子强度对药物在脂质体 / 水相中分配的影响;根据表观分布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 (ln<>Kapp) 与绝对温度倒数 (1/<>T) 的直线斜率 ( - △ <> G /<>R) ,计算药物分子和脂质体膜之间的结合活化能。 结果 随着脂质体膜的刚性增强,药物在脂质体膜中的分配降低;随着溶液中碱性增强 (pH > 4.0) ,药物在脂质体膜中分配逐渐降低;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强,药物在脂质体膜中分配提高。药物与脂质体膜的结合活化能(△ <> G )为 - 11.698 kJ·mol-1 。 结论 羟基喜树碱在脂质体中的分配受磷脂膜、溶液 pH 值、离子强度等的影响,药物与脂质体膜的结合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上关上”一词,首先见于《金匮要略》,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中有:“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各以其部处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在家禽体内表达,并实现表达产物在卵黄中定向沉积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t-PA基因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基因融合,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crp SL1344中,阳性重组菌静脉注射高产蛋鸡,收集不同时期鸡蛋,涂片荧光镜检和ELISA检测表达产物在卵黄中沉积情况和表达水平,平板溶圈法检测卵黄中表达产物的活性。结果 注射表达质粒第8天开始卵黄中有荧光颗粒出现,第21天表达量最高,为10.4 μg·mL-1,活性相当于50.2 μg·mL-1标准品t-PA。结论 研究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介导apo-t-PA-GFP融合基因在鸡体内表达,且apo载脂蛋白能够引导t-PA透过卵黄膜实现在卵黄中沉积,这一途径简捷、方便,为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肠内菌群对人参皂苷Rg1的代谢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研究大鼠及人的肠道内细菌对人参皂苷Rg1的代谢作用。方法 :用薄层层析及电喷雾质谱检测Rg1的代谢产物。结果 :Rg1在大鼠体内被代谢成一对同分异构体 (Rh1及F1)及苷元 [20(S)Protopanaxatriol,Ppt]。但在人的肠道内 ,则代谢物为Rh1及苷元。结论 :Rg1在人和大鼠肠内菌作用下均被代谢 ,但沿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在大鼠体内 ,代谢模式为 :Rg1→Rh1(F1)→Ppt ;在人体内 ,代谢模式为Rg1→Rh1Pp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促进我国药师在控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 通过阐述国外药师及国内医师参与控烟工作的情况,找出我国药师在控烟工作中的差距,并对国内药师参与控烟工作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可在控烟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更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丹参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丹参素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丹参素吸收的影响。用液相-质谱联用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到一定时间趋向饱和状态,并随丹参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双向转运的Papp比值即Pratio均大于1.5。在加入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丹参素Papp,A-B值显著增大,而Papp,B-A值显著降低。结论:丹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可能主要是由P-gp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微乳(Iso-ME)对异甘草素(Iso)实验性小肠吸收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和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异甘草素微乳在大鼠小肠的吸收行为。结果 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异甘草素微乳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在各肠段的KaPapp均高于异甘草素;各肠段KaPapp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最好 (P<0.01)。在4~16 μg·mL-1内,异甘草素微乳在小肠的Ka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离体小肠吸收实验中,异甘草素微乳吸收量和吸收率较异甘草素分别提高34.45%和78.98%,肠壁通透性增加38.30%。在4~16 μg·mL-1内,吸收符合Fick′s扩散定律,表现出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 异甘草素微乳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吸收,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非诺贝特原料药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HPLC同时测定非诺贝特及非诺贝酸的浓度。结果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原料药,两者在50~200 μg·mL-1内的Ka值均基本保持不变,在pH 6.0、6.5、7.4条件下的吸收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Ka值分别为(0.373±0.002 1)h-1、(0.329±0.000 8)h-1、(0.362±0.001 4)h-1、(0.347±0.007 9)h-1。结论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灵芝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在灵芝培养料中添加稀土元素对灵芝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鲜重和干重的影响。方法:采用稀土拌料的方法。结果:稀土的浓度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49%~10.96%之间;稀土浓度对灵芝的菌丝均有增白作用,洁白度随稀土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稀土在100,150μg·g-1时,灵芝子实体的干重和鲜重有显著增加。在50μg·g-1时,虽灵芝子实体的鲜重有所减少,但其干重却增加2.0%。结论:稀土浓度在100~150μg·g-1时,灵芝的产量增加显著,可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20.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方面应用研究性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样品前处理方面的应用。结论 作为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集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快速,富集效率高,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