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8例颌下腺摘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颌下腺摘除的传统术式。方法 :在患者站立平视的状态下确定手术切口 ,切口设计在颌下区最隐蔽处。将颌下腺导管内插入探针或细软型塑料导管 ,深约 3~ 5cm。术中在游离颌下腺时 ,通过触摸可判断颌下腺导管的位置。凡未穿颌下腺的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只结扎腺支 ,将动、静脉与腺体分离 ,予以保留。结果 :2 8例颌下腺摘除术中 ,18例颌外动脉、2 6例面前静脉予以保留。人体正常结构的完整性也得到保存。结论 :改进的颌下腺摘除术式优于传统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颌外动脉颌下腺摘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近3年本院48例保留颌外动脉颌下腺摘除术患者和46例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每日14时体温低热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保留颌外动脉的颌下腺摘除术与传统颌下腺摘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每日14点体温低热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两个指标较传统组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保留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并没有增加手术难度、愈合较快,并符合现代外科强调的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性病变手术保留或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诊断为颌下腺良性肿瘤或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 2 6例 ,将其分为两组。Ⅰ组 :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Ⅱ组 :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其中Ⅰ组为 14例 ,Ⅱ组为 12例。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体温 ,局部组织反应 ,疼痛程度 ,创口愈合时间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Ⅰ组术后体温低于Ⅱ组 ,局部组织和全身反应明显轻于Ⅱ组 ,且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Ⅱ组。结论 颌下腺手术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颌下区小切口摘除下颌下腺的手术方法.方法:在颌下区作30~40mm长的切口,对15例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均保留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结果:手术时间40~90分钟,所有患者均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改良的小切口行下颌下腺摘除术切口短,创伤小,美观.  相似文献   

5.
下颌下腺摘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下颌下腺的肿瘤和炎症等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将下颌下腺完整摘除,术中同时将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结扎,这样必然会导致局部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到局部解剖生理结构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我们目前采用的下颌下腺手术方式为:在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整摘除病变下颌下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12月~2005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需行下颌下腺摘除术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12例。设计下颌下区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术。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镜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高频超声刀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橡皮胶条负压引流,皮内缝合切口。结果:切口长度2.0~2.5 cm,平均(2.3±0.3)cm;手术时间41~87 min,平均(64±20)min;术中出血5~10 mL;术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4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小切口的内镜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颌下腺肿瘤及颌下腺结石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容易诊断,治疗方式虽较多,但只需摘除颌下腺腺即可根治.颌下腺摘除术手术因术野小,并涉及到面神经下颌缘支、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易发生并发症[1].为此,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手术进行了改进,采用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的下颌下腺摘除术并和传统下颌下腺摘除手术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颌下腺导管结石及其所引起的颌下腺炎,临床上较为常见。口外医生为避免颌下切口摘除颌下腺作了大量工作。Nahlieli等用微型内窥镜(Mini-endoscopes)对96例颌下腺结石检查及镜下取石,成功率达82%,其术前无特殊准备,术后无并发症。常规手术切口在体表,影响美观。Smith,Elahi等提出经口内摘除颌下腺的方法,既达到了切除颌下腺的目的,又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颌下腺口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摘除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颌下腺摘除术的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颌下腺切除手术,入路为经颈部入路的弧形切口。观察组患者行口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行口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摘除非肿瘤病变的颌下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术式切口隐蔽,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但是术式比较复杂,对医生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李森  张洪  魏云  沈亮  钱江  张茜蕾 《吉林医学》2012,33(22):4728-4730
目的:为了改善传统开放颌下腺切除术后的美观效果,探讨内窥镜辅助颌下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内窥镜辅助经颌下小切口行颌下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慢性颌下腺炎7例(4例含涎石),多形性腺瘤16例,颌下腺囊肿7例,所有病例术前经影像学、三维超声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颌下腺和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美观效果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颌下小切口入路行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美容效果好,颌部切口瘢痕小,无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结果(1)颞浅动脉从腮腺上缘穿出上行,距外眦平面上方1.18±0.12 cm处分为额、顶2支,额支起始处外径为1.63±0.12 mm,主干长4.70±1.42 cm,顶支向后上走行,分布于颞区和顶区,起始处外径为1.44±0.14 mm。颞浅静脉伴行在颞浅动脉的后方。(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其大小为:长3.06±0.57 cm,宽1.80±0.21 cm,厚1.51±0.43 cm。在下颌下腺内侧面的前端有下颌下腺导管穿出,其上方有舌神经,下方有舌下神经与之并行;滋养下颌下腺的动脉来自面动脉、颏下动脉、舌动脉等。其中最主要的血供来源为面动脉。面静脉是下颌下腺静脉回流的主要血管。结论成功施行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声  周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17-117
目的分析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情况,为该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因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就诊的病人176例,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76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病人中选择保守治疗36例,选择经口内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60例,选择下颌下腺摘除术75例,5例在经口结石取出术后再次手术摘除下颌下腺。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阻塞性下颌下腺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经口导管结石取出术、下颌下腺摘除术。需依据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难易程度及腺体功能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左颌下肿大、肿痛就诊。查体:左侧颌下腺增大、变硬,似触及1.5cm大小肿块,压痛明显。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见:左侧颌下腺增大、增厚,最厚处30mm,颌下腺导管扩张,内径最宽处约7mm,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醋酸铅自由饮服地,制备小鼠铅中毒模型,观察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的毒性作用,光镜结果表明,铅中毒可使小鼠颌下腺间质血管扩张,纤维增生,腺导管上皮细胞粘液增多;整个颌下腺腺叶萎缩,细胞数量减少,腺间隙增加,腺导管上皮变薄,电镜结果显示,铅中毒小鼠颌下粗面内织肉明显扩张,线粒体肿胀。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67岁。自感左侧舌下有一硬物。专科检查:口腔牙齿黏膜无异常改变。左侧颌下腺开口区黏膜红肿充血,舌上举时腺管开口部苍白,口底颌下双触诊检查左侧颌下有一条形硬物,距舌下区近,无触痛,轻挤压腺管开口区无分泌物。考虑左侧颌下腺导管结石。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双侧颈外动脉均发出下颌下腺动脉,现报道如下。 1 解剖资料 此标本为一具成年男性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左侧下颌下腺体积小于右侧,标本的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未见异常,但发现下颌下腺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且均向下颌下腺方向走行(见图1、2)。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下简称流腮)是常见的传染病。但颌下腺型,即单纯或早期引起颌下腺炎者临床较少见,多首先就诊于口腔科,易被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等疾病。1986~1989年,我们共接诊92例颌下腺型流腮病人,其中有12例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本组误诊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13岁,其中6~10岁9例,占75%。误诊为颌下淋巴结炎5例,误诊为扁桃体炎并颌下淋巴结炎3例误诊为根尖周围炎并颌下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颌下间隙感染2例。 误诊原因分析 1、腮在三对唾液腺中,首先及经常侵犯的是腮腺,同时伴有颌下腺炎者只占5~31%,而单纯颌下腺型比例更低(我院统计占3.7%),故易被接  相似文献   

18.
<正> 涎腺结石多见于颌下腺导管,一般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长柱形,一般不超过1cm×2cm。我院2001年9月偶见1例巨大颌下腺导管结石,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5年前左颌下腺肿痛发作频繁,约1年后,左颌下后区触及硬物,自用手指挖出花生米大小黄白色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经左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优缺点,对20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右侧卧位,取左腋下直小切口,经第4肋间开胸,双重结扎动脉导管。结果表明:术中经过顺利,全部治愈,术后无声音嘶哑。随访3个月到4a,无动脉导管复通及夹层动脉瘤形成。腋下小切口适宜于10岁以下儿童动脉导管结扎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年龄较大或动脉导管粗大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相似文献   

20.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血流显像(CDPI)诊断颌下腺炎、颌下腺混合瘤、颌下腺癌、颌下腺囊肿,以探讨CDPI的临床价值.结果:42例,45侧颌下肿块根据肿块内部血流分布的多少按Martinoli的分级标准分为4级.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33%.说明彩色多普勒能量血流显像在上述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