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及效果的关键。我们采用术前多种检查,综合判断确定致痫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取得了优良效果。临床资料 1989年7月至199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癫痫20例,住院后进行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电生理、神经放射、神经心理等检查。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45岁,病程2年以下5例,2~10年5例,11~20年8例,20年以上2例。癫痫发作类型:单纯部分发作、偶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例,部分发作引起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例,复杂部分发作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0例,肌阵挛发作1例。发作频率每月4次至每天40次不等。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8年6月~1995年1月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病84例.经1~5年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平均23.6(6~48)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7.6年.1.2 癫痫发作类型的频率 大发作31例;大发作伴精神运动性发作19例;单纯精神运动发作1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失神发作伴大发作11例.发作频率1~20次/周.本组病例均经正规系统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影像学及脑电图(EEG)检查,明确诊断为癫(癎)并接受手术者共计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8~49岁,平均28.5岁.发作类型(按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癫(癎)会议确定的标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精神症状6例,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6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视频脑电图研究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探讨各种不同类型发作及睡眠与觉醒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9年153例癫痫外科术前进行视频脑电图患者,要求至少有一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并将发作分为7期,分析各期持续时间,睡眠及觉醒对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各种类型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在持续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153例患者共275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72.0 ±34.5)s,12%发作由完整的五个分期组成.睡眠期较清醒期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短(P<0.05),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由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起始的发作,三者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4.2%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少于2 min,睡眠期较清醒期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住院的44例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患者的癫痫发作临床分型、脑电图(EE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钠离子、血浆渗透压、脑核磁共振、抗癫痫药物(AEDs)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1)糖尿病高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平均发病年龄51.3岁,男17例,女1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不伴继发性全面性发作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12/28,42.8%),8例(8/28,28.6%)复杂部分发作,8例(8/28,28.6%)没有明确局灶起源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比≤9%的出现全面性发作(46.7%vs.7.7%,P0.05)风险要高;(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相关癫痫发作:平均发病年龄45.7岁,男6例,女1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例(2/7,28.6%),癫痫持续状态2例(2/7,28.6%),局部性运动发作2例(2/7,28.6%),Jackon发作1例(1/7,14.2%);(3)糖尿病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平均发病年龄45.3岁,男7例,女2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5例(5/9,55.6%),复杂部分发作3例(3/9,33.3%),全身强直发作1例(1/9,11.1%)。结论糖尿病高血糖症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为部分性运动发作,而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相对较常见者为全面性发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糖尿病高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31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患者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1年1月在我院癫痫诊治中心诊治的31例JME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及药物治疗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表现单纯肌阵挛发作者12例;肌阵挛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15例;肌阵挛伴失神发作者4例.长程录像脑电图检查,24例患者于监测过程中出现肌阵挛发作,脑电见与发作同步的对称性、泛化性多棘慢波、棘慢波爆发.既往就诊中诊断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17例,抽动症者8例,部分性发作者4例,正常者2例.依据发作类型给予治疗后肌阵挛症状1w内消失者13人;2w内消失者11人;1个月内消失者6人,每月内均有3~4次肌阵挛发作者1人.继发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半年内消失者20例;1年内消失者11例.结论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以短暂的、无节律性、不规则的肌阵挛抽动为特点,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长程录像脑电图检查,附加闪光刺激、睡眠剥夺等诱发试验,提高阳性诊断率,对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期局灶性发作发作期电-临床特征。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257例局灶性发作共409次患儿为受试者,结合头部影像学资料分析视频脑电图特征。结果发作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双眼斜凝视(202次)、偏转(142次)、不对称性强直(138次)、口角歪斜(45次)、单个或一侧肢体强直-阵挛(42次)、感觉异常(32次)、自主神经症状(92次)、过度运动(93次),以及手、口自动症行为(92次)、发声(68次)和局灶性失张力(6次)、局灶性肌阵挛(4次)、局灶性强直(2次),以上症状以单一或组合方式出现。视频脑电图监测,发作类型呈局灶性发作(249次)、局灶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121次)、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29次)、局灶性发作伴痉挛(10次);发作期脑电初始模式分别表现为脑区性(188次)、局灶性(55次)、一侧大脑半球(53次)、非一侧性(71次)或无法确定(42次);发作间期脑电活动则呈局灶性放电(92例)、多灶性放电(49例)、广泛性放电(27例)或无放电(89例)。257例中178例(69.26%)归类于癫综合征,其中年龄相关性癫综合征以良性家族性或非家族性婴儿惊厥为主占54.26%(51/94例),而部位相关性癫则以额叶癫更高发占62.50%(50/80例)。结论儿童局灶性发作发作期症状具有局灶性特征,发作期初始脑电模式呈多样性,可与多种癫综合征相伴发,视频脑电图监测是目前明确诊断不可替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及分析:本组男28例,女1例。平均年龄28.3岁。发病诱因:6例与肿瘤有关,17例有外伤史,9例有颅内感染史,8例无明显诱因。病程平均9.2年。发作形式: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伴小发作2例,伴大发作9例,伴大、小发作4例;简单部分性发作伴大发作7例、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0名药物未能有效控制的各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了丙戊酸钠(VPA)的药物动力学及毒性研究.20名病人中,10名为成人,10名为儿童,除1例外都正在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成人癫痫病期达7-37年,儿童达2-10年.成人癫痫类型为失神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例、单纯失神发作1例、复杂部份性及失神发作1例、复杂部份性发作5例;儿童为失神发作1例、失神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例、非典型失神、全身强直—阵挛及无张力性混合发作4例、家族性进行性肌阵挛癫痫1例、继发性全身性部份发作1例、复杂性部份性伴无张力性发作1例、每位病人除进行一般检查,化验,血浆抗癫痫药物浓度测定外;并记录脑电图变化及测定VPA的高峰血浆浓度与半衰期.上述项目进行完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RI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PASL)技术,研究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最改变,阐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选择29例诊断明确、病程>1年且发作>3次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利手性相匹配并例数相当的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Siemens 3.OT MRI扫描仪采集全脑PASL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相对正常人脑血流量改变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间期脑血流量的改变以降低为主(P<0.05),主要包括双侧丘脑、脑于和小脑,以及右侧楔前叶部分皮质区域;而且发作间期双侧丘脑局部脑血流量改变与发作时间(r=-0.090,p=0.643)及发作频率(r=-0.115,p=0.551)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期以丘脑、脑干和小脑等脑区血流灌注降低为主,支持特发性全面性癫癎的"中脑癫癎理论"。这些脑区可能与特发性全面性癫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癫(癎)发作间期不同发作类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脑电非线性特点,探讨非线性脑电图在发作间期癫(癎)患者脑功能评价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发作间期36例癫(癎)发作患者(其中21例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和1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和3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行安静闭眼、闭眼心算、安静睁眼3种脑功能活动状态下的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与癫痫相伴及其可能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与癫痫发作的机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 1994~ 1999年 12例MG患者合并癫痫的临床转归及实验检查结果。结果  360例MG患者伴有癫痫发作 12例 ( 3 3% ) ,其中MGⅡa型 2例 ,Ⅱb型 4例 ,Ⅲ型 4例 ,Ⅳ型 2例。癫痫发作类型 ,全身性强直 阵挛发作 4例 ,肌阵挛发作 1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4例 ,简单部分性发作 3例。在MG症状加重时癫痫发作增多 ,MG症状减轻时癫痫发作缓解 ,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死亡 2例。结论 MG与癫痫相关的机制可能与脑内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肌阵挛癫(癎)患儿的临床、脑电图(EEG)和治疗特点.方法:对35例肌阵挛癫(癎)患儿的临床表现、录像脑电图(V-EEG)及抗癫(癎)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有肌阵挛发作,以肌阵挛为唯一的发作形式9例,其它26例合并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部分性发作等发作类型.30例患儿EEG可见全导...  相似文献   

14.
我科利用ECoG、深部电极与立体定向术结合 ,使致痫灶定位更准确 ,并可指导切除病变范围。近二年来共完成 5 1例癫痫病手术 ,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3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8岁 ,平均年龄 2 7岁。癫痫灶位顶叶 19例 ,颞叶 14例 ,额叶 14例 ,枕叶 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 8例 ,运动性Jacksonian 7例 ,感觉性发作 5例 ,颞叶 (精神运动性 )癫痫 8例 ,枕叶癫痫 (幻视 ) 2例 ,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大发作 ) 2 1例。致痫病灶最大 70mm× 5 0mm× 30mm胶质瘤 ,最小病灶 6mm× 4mm× 5mm (钙化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可能的病理机制、药物治疗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近3a脑血管病继发癫发作8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脑出血41例(47.7%),脑梗死27例(31.4%),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20.9%),全面强直—阵挛发作46例(53.49%),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0例(23.26%),部分运动性发作17例(19.77%),癫持续状态3例(3.49%)。脑电图异常74例。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癫发生率较高,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动态脑电图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经抗癫药物治疗,随访1a,75例无再发作,2例死亡。有9例需长期服抗癫药。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现报告表现为偏侧肢体强直-阵挛样发作的VBD病例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下肢及左手强直、阵挛、强直-阵挛样发作3年”于2017年11月13日入住我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强直,持续3~5 s,其后反复出现左下肢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样发作,严重时波及左侧偏身,发作时意识清楚。  相似文献   

17.
70例顽固性癫痫的临床、EEG、PET的定位、定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资料与方法 本组70例癫痫病史均在3年以上,系统治疗两年无效,发作频率一个月两次以上。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7~48岁。EEG描记方法:北京产SW智能化脑电监护仪,以国际10~20S放置电极,多次连续监测清醒期,醒觉—自然睡眠—自然觉醒的EEG最短10分钟,最长9天(每天4小时),平均5.0±0.47小时。结果:均在弥漫性慢活动的背景上出现一侧性或局灶性棘、尖波,棘或尖波综合和慢波灶,其中局灶性异常者28例(40%)。 临床分类:以85年国内和89年国际分类为标准。A:从发作形式分:复杂部分性(精神运动型)22例、单纯部分性12例、强直一阵挛型16例。单纯部分继发全身性6例,阵挛型6例。B:以解剖部位、临床特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2年5月采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手术治疗96例难治性癫痫,现将随访观察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22.5(9月~47)岁,平均病程8.4(9月~23)年。癫痫发作类型和频率:大发作53例,单纯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精神运动性发作伴大发作24例。单侧发作7例。失神小发作伴大发作3例。每月2~3次至每日20余次不等。伴发症状和体征:96例中有39例有伴发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智能低下,记忆力、计算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制定的癫癎发作类型分类标准,共明确诊断190例癫癎患儿(强直-阵挛发作41例、强直性发作34例、阵挛性发作22例、肌阵挛发作12例、无张力性发作17例、失神发作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及复杂部分性发作21例),于癫癎发作72 h内施行长程视频脑电图观察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中以肌阵挛发作组[(32.42±6.62)ng/ml]水平最高,除与强直-阵挛发作组(P=0.062)外,与其他各发作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其他各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1=0.613,P=0.000)。结论癫癎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即升高,提示癫癎发作对患儿脑组织有一定损害;而且癫癎放电对神经元损害越严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发作类型中以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提示这两种发作类型对脑组织的损害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患者的临床及脑电生理进行分析,总结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电临床特点。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确诊为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结果 42例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男∶女比例为0. 4∶1; 81%(34/42)的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肌阵挛发作(Mjs);所有患者在合眼状态均出现光敏性反应(PPR),且诱发频率多在8~25 Hz。多数光惊厥反应出现在合眼状态,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发作。结论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中,女性具有显著发病优势,Mjs是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主要就诊原因,PPR和光惊厥反应最常出现于合眼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