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劲 《中外医疗》2013,32(9):66-67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T)与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男性冠心病患者(SAP组49例、UAP组34例、AMI组25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男性血清T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及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患者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P<0.05),而T及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AMI组(P<0.05);SAP组患者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及血脂水平对患者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社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2014.2--2015.1)期间社区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使用一般社区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脂中血浆总胆固醇(5.01±0.23)mmol/L、甘油三酯(1.25±0.7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5±0.75)mmol/L,各项血脂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社区健康教育可全面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使患者的生活水平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舒张的影响及高脂血症男性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采用Cu2* 对13例健康自愿者及29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氧化修饰,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Bartlett法测定溶血卵磷脂(LPC)含量,乙酰胆碱诱发血管舒张。结果:健康人和高脂血症患者血浆LDL被氧化修饰后与修饰前比较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两组Ox-LDL中的LPC水平均 明显高于各自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中的LPC水平(P<0.05);且健康人及高脂血症男性患者N- LDL中的LPC含量与女性基本相同,但两组男性Ox-LDL中的LPC含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高脂血症患 者Ox-LDL的LPC含量最高;两组Ox-LDL均明显抑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与女性相比,健康男性Ox-LDL抑制血管舒张程度略强,但高脂血症男性患者Ox-LDL抑制血管舒张程度明显增强。高脂血症男性及女性患者Ox-LDL的抑制血管舒张效应与LPC量呈正相关(r =0.592,P<0.05;r=0.816,P<0.05)。结论:男性高脂血症患者易患AS可能与Ox-LDL增加LPC含量及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3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同时检测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冠心病病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SAP组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9人为病例组,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和(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我国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纠正血脂异常对冠心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其受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9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TNFa和其两种可溶性受体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冠心病患者 (SAP组和AMI组 )TNFa和其两种可溶性受体含量显著升高 (P<0.05) ;且AMI组TNFa水平显著高于SAP组。结论 :血浆TNFa及其可溶性受体与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56例AMI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Ⅰ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 =28)与Ⅱ组(阿托伐他汀40mg/d,n =28),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脂、血浆CT-1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观察AMI后CT-1的变化及其与hs-CRP的相关性,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结果 AMI患者血浆CT-1、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36.2±51.5 pg/mL vs 43.6±10.6 pg/mL,P<0.01;29.12±9.83 ng/mL vs8.76±3.45 ng/mL,P <0.01)且血浆CT-1水平与hs-CRP成正相关(r=0.732,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血浆CT-1及hs-CRP水平均下降(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Ⅱ组血浆CT-1、hs-CRP、TC、LDL-C水平下降较Ⅰ组更明显(P<0.0]1)结论 AMI患者血浆CT-1、hs-CRP浓度明显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与AMI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抗炎作用外,CT-1可能是其非降脂作用的又一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SAP组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比较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和血脂指标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Lp(a),Ox-LDL的测定采用化学测定血浆Ox-LDL方法。结果:冠心病组Ox-LDL和L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Ox-LDL和Lp(a)联合应用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预测值达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慢性病科室参与体检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每组100例,另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体内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1)水平,同时分析ADM及ET1含量与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30例正常人及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8例和心绞痛组(AP组)41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9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DM和ET1水平。结果冠心病2组血浆ADM和ET1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ADM和ET1高于AP组(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DM、ET1含量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DM和ET1参与了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可能与ET1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分层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亲环素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B型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4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同时选取无血管病变的患者43例作为非冠心病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即刻采血,AMI组入组患者均为发病12h内,并在入院1周后再次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亲环素A的含量。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亲环素A水平为(24.2±2.7)ng/mL,明显高于SAP组的(16.2±2.4)ng/mL和非冠心病对照组的(7.8±1.1)ng/mL(P均<0.05);AMI组和UAP组的外周血亲环素A水平分别为(24.1±2.4)ng/mL和 (24.5±3.1)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1周后亲环素A水平(17.9±3.0)ng/mL明显低于其急性期的(24.1±2.4)ng/mL(P<0.05)。ACS组BNP、Tn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F值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亲环素A水平的变化与BNP、TnI存在明显正相关(r=0.893,P<0.05;r=0.765,P<0.05),与LVEF存在明显负相关(r=-0.528,P<0.05)。结论:外周血亲环素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疑为CHD的病人2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生化指标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正常组。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常规空腹抽血检测血糖血脂。结果:AMI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组(P<0.05),SAP组血浆FB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血浆FBG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FBG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变化,特别是心肌梗死,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云珠  郭涛  郑圆圆  杨萍  华宝桐  潘家华  赵玲 《重庆医学》2012,41(16):1601-1603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对部分AMI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HDL-C两种因素有关(P<0.05),其中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922),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4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成功回访的112例AMI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和住院期间LDL-C水平有关(P<0.05),与住院期间L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87),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72)。结论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较未发生AMI患者低,AMI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与血脂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云芝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我们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克隆抗体检测和硝酸还原酶法观察了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和NO含量的变化以及云芝多糖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冠心病组血清OxLD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口服云之多糖30天后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提示云芝多糊4冠心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32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50%,并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3例)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T)检测血清Cys C的浓度。结果①各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HsCRP比较,UA高于对照组和SAP,同时A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各组间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8,P值=0.002),其中UA高于对照组和SAP,AMI低于对照组和SAP。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ys C水平在ACS分层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 ,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1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1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1 5例健康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组、SA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均 <0 0 1 ) ,而SA与UA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 ,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至于UA与SA相比 ,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