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 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visualacuity,UCVA)、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6 mo的视力和屈光度,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4/06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110例220眼术后6 mo的随访资料,其中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患者42例84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S-LASIK)37例7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31例62眼。术前三组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为-5.91±1.83、-5.89±1.96、-5.88±1.68D,术前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瞳孔直径差异及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wk,1、3、6mo随访时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等。结果:(1)术后1wk 和1mo 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术后3 mo时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分别有5例10眼、5例10眼、4例8眼失访,术后6 mo随访SMILE和FS-LASIK与LASIK组分别有9例18眼、6例12眼、7例14眼失访。(2)术后1wk,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UC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98, P=0.000;t=2.493,P=0.004)。(3) LASIK组术后1wk与术后3、6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410, P=0.001;t=3.771,P=0.000),术后1 mo与术后6 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26)。(4)术后1wk,1、3、6 mo三组患者屈光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 P=0.942;χ2=1.504,P=0.471;χ2=0.949,P=0.622;χ2=0.277,P=0.871)。(5)术后1wk,SMILE组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9, P=0.002<0.016;χ2=12.906, P=0.000<0.0016),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604)。(6)三组患者术后1wk和1、3、6mo的等效球镜度数在±0.50D范围内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9,P=0.697;χ2=1.176,P=0.634;χ2=0.871,P=0.736;χ2=0.683,P=0.770)。结论:在术后6 mo内SMILE和FS-LASIK与LASIK矫正近视均具备有效性和稳定性,但SMILE在术后1 wk的有效性优于FS-LASIK及LASIK,能够在术后更快速地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 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 对比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 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 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 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 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 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 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 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 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MH)的变化,同时观察荧光素BUT和Oculus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Oculus泪河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Oculus BUT: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术后1、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6,0.663,0.087>0.05).荧光素BUT:术前荧光素BUT与术后1周、l、2、3个月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0.025,0.004,0.000< 0.05).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53>0.05).泪河高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6,0.229>0.05).Oculus BUT和荧光素BUT相关分析: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泪河高度和Schirmer Ⅰ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的稳定性;Oculus角膜地形图仪非侵入性BUT检查具有可靠性,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干眼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可预测性和较少的并发症,已经逐渐成为屈光不正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法.虽然飞秒激光制瓣手术的并发症相对少见,但也时有报道,如角膜上皮下气泡、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广泛微空化泡、术中掀瓣困难、一过性光敏感综合征等.本文就上述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与角膜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差异,探讨不同制瓣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近视患者106例212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飞秒组(后面简称FS组)与板层刀组(后面简称SBK组)。 FS ( LASIK with femtosecond laser )组接受飞秒制瓣的 LASIK 手术,共56例112眼;SBK ( LASIK with mechanical microkeratome )组接受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共50例100眼。于术前及术后1wk,3mo行对比敏感度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FS组及SBK组术后1 wk明视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两组明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wk FS组及SBK组暗视力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 mo SBK组暗视力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暗视力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wk两组眩光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SBK组较FS组下降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术后3mo除SBK组眩光下高空间频率(14.2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两组眩光下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制瓣的LASIK手术与角膜刀制瓣的LASIK手术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将其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55例110眼,B组:女65例13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ear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FL)评分的变化。 结果:主观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3, 0.030),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 BUT: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 0.026, 0.032)。 SⅠt: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4, 0.018),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 FL评分: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 0.036, 0.041)。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男性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角膜瓣厚度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71眼,按角膜瓣厚度12 0 μm为标准分成两组。Ⅰ组角膜瓣超过12 0 μm ;Ⅱ组角膜瓣低于或等于12 0 μm。随诊半年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术前角膜厚度(5 3 7 . 88±2 9 . 62 ) μm ,角膜瓣厚度(13 6 .81±15 . 8) μm ;Ⅱ组术前角膜厚度(5 15 . 95±3 3 . 8) μm ,角膜瓣厚度(10 1 . 2 6±12 . 78) μm ,两组角膜瓣厚度数据采取均数t检验,P值小于0 .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视力与术前预测视力差值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0 . 911,大于0 .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厚度小于12 0 μm的角膜瓣与厚度大于12 0 μm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视力恢复均无影响。故针对角膜较薄而近视度较高者采用做薄瓣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150例300眼近视眼按预设角膜瓣厚度分为100μm组(204眼)和110μm组(96眼),角膜瓣直径7.9和8.3mm。将术前设定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与术中、术后测量的实际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0μm组和110μm组的角膜瓣厚度测量值分别为103.11±4.07,113.35±5.71μm,与目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84,P>0.05)。左右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μm=-0.901,t110μm=-0.490;P>0.05)。100μm组和110μm组患者的角膜厚度测量值分别为533.52±20.89,530.24±25.43μm,年龄分别为23.80±6.71,21.56±5.08岁,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6±1.39,43.44±1.38D,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46±0.47,8.72±0.43mm,眼压分别为16.02±2.51,16.66±2.21mmHg(1mmHg=0.133kPa)。两组角膜瓣厚度与角膜瓣直径(r=0.003,0.018)、术前年龄(r=0.022,0.050)、角膜厚度(r=0.051,0.101)、角膜中央最大K值(r=-0.048,-0.136)及眼压(r=-0.113,0.047)均无相关性(P>0.05)。预设角膜瓣直径为7.9,8.3mm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36.88±27.99,529.83±33.52μm,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8±1.19,41.88±1.25D。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角膜中央最大K值与角膜瓣直径呈正相关(r=0.359,0.532;P=0.01,0.007<0.05)。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厚度预测性好,不受角膜瓣直径、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大K值、年龄、眼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改变,为飞秒激光LASIK术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4-06/2016-06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170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和术后3、6mo采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以及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采用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 结果:术后3、6mo中央角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时IOPcc、CRF、CH、IOPg等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角膜切削厚度为98.67±7.56μm,CH和CRF变化量分别为3.40±0.34mmHg、3.55±0.43mmHg,角膜切削厚度与CH、CRF变化量呈明显正相关(r=0.232、0.254,P<0.001)。 结论: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厚度显著降低,术后各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且3mo后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矫正近视后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civerse、万方和CNKI数据库,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疗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共689例999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SMILE和FS-LASIK治疗近视在有效性[OR=0.83,95% CI(0.52 ~ 1.33)]、可预测性[OR=0.54,95% CI(0.22~1.29)]和安全性[OR=1.10,95% CI(0.80 ~ 1.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ILE和FS-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都有较好的视力矫正效果.但受纳入研究质量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表的影响,研究制瓣方法不同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选择2016-01/2017-01于我院眼科进行屈光手术治疗的218例436眼近视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LASIK术治疗,术后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眼干、异物感及不适症状。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61例12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157例314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BU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FL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Ⅰ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SⅠ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飞秒激光较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影响更小,干眼症症状更轻,影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对两组患者进行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包括3、5、7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以及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比较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SDI干眼相关视觉质量主观问卷调查。 结果:术后3mo,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无差异(均P>0.05); 5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P>0.05),但球差有差异(P<0.05); 7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均有差异(均P<0.05),但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P>0.05)。两组的OSDI问卷评分及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各项参数均无差异(均P>0.05)。 结论:6.5mm光学区直径FS-LASIK术后暗环境的高阶像差较小,但术前设置6.0mm光学区直径或6.5mm光学区直径均能获得良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并分析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3例飞秒制瓣LASIK手术患者,所有收集对象采用右眼数据进行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手术前及手术后1mo进行生物力学数据采集分析.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手术前后生物力学对比分析.Pearson或Spearman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stA-time,Vin,2nd A length,Vout以及Radius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P=0.00,P=0.00,P=0.00). 2nd A-time,DA以及PD手术后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P=0.00).1stA length以及HC time手术后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96,P=0.08).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CH,CRF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手术后1stA-time,2nd A-time,DA and Radius变化量与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4,P=0.03,P=0.01).结论:飞秒激光LASIK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有较明显改变,可通过Corvis ST及ORA生物力学参数计算得出相应变化,手术后生物力学参数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后泪膜的变化情况及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6/2016-06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随访3mo的患者150例30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眼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63),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2);术后1wk与术后1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99),术后1wk与术后2、3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BUT: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25),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17、0.002);术后1wk与术后1、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27、0.672),术后1mo与术后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23),术后1wk,1、2mo与术后3 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3、0.026).FL: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9、0.026).SⅠt:术前与术后3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49),术前与术后1wk,1、2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06);术后1wk与术后1、2mo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64、0.424),术后1wk,1、2mo与术后3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3、0.0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视近时间、术前眼压、眼轴长度、术前BCVA及切削比为术后影响视力恢复危险因素.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导致术后干眼的发生,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在术后3 mo基本能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术后泪膜功能的检查结果,对术后的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