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 ,其中有 2 0 %~ 40 %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1 ,2 ] 。我科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2g .kg- 1 .d- 1 (简称丙球冲击疗法 )治疗 30例川崎病患儿较传统的单用阿司匹林(ASP)及IVIG常规疗法 ( 0 4g.kg- 1 .d- 1 × 5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3例KD患儿均为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2 8例 ,女 1 5例 ,男女比 1 87∶1。年龄 4个月至 1 2岁 ,4岁以下占 83 7%。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上公认的日本川崎病研…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防治冠状动脉损害方面的疗效对照.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0例,非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5例,两组对照,总热程前者(11.4±2.8)天,后者(16.8±6.2)天,前者比后者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前者为5%,后者27.2%,前者比后者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发生多发性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前者比后者明显减轻.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方案对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疗效及优选方案。方法将94例KD患儿[均为KD未合并CALs高危因素患儿,小林评分(Kobayashi)〈7分]按IVIG治疗方案分为A组(1g/kg单次使用,n=36)及B组(1g/kg连用2 d,n=58),对两种方案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观察患儿住院时间、热退时间、黏膜充血、皮疹、手足肿胀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恢复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CALs)随访分析;并对2组组内、组间及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16.06±4.40)d vs (15.02±3.63)d、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2.11±1.21)d vs (2.41±1.49)d,黏膜充血消退时间(5.69±2.38)d vs (5.69±2.49)d,皮疹消退时间(3.25±2.67)d vs (3.22±2.38)d,手足肿胀时间(3.25±3.64)d vs (4.69±3.80)d,淋巴结消退时间(6.83±5.73)d vs (6.52±5.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WBC [A组:(15.32±6.11)×10^9/L vs (8.54±3.38)×10^9/L;B组(:15.57±7.39)×10^9/L vs (9.56±4.27)×10^9/L]、CRP [A组(:21.46±14.05) vs (7.96±5.15);B组(:22.93±18.52) vs (5.65±4.76)]、ESR [A组:(57.69±28.03) vs (32.25±23.16);B组:(62.67±30.42) vs (43.24±26.20)]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LT计数(A组:(328.36±163.40)×10^9/L vs (400.28±157.20)×10^9/L;B组:(370.33±144.83)×10^9/L vs (474.81±181.37)×10^9/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组:(114.34±12.69) vs (114.68±9.87);B组:(108.44±16.86) vs (113.05±19.19)]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ALs发生率为16.67%(6/36),B组CALs发生率为18.97%(11/58),在10周内随访结果均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仅A组1例为IVIG耐药病例。结论对KD未合并CALs高危因素患儿而言,IVIG 1g/kg单次使用在急性期症状消退、炎性指标恢复及预防CALs方面与1g/kg连用2 d比较具有同样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推荐为治疗KD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川崎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注射一日,B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注射两日.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手足肿)、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可显著缩短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鉴于两种静脉注射方案在住院时间、冠状动脉损伤、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故选择治疗一日的方案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丙种球蛋白(IVIG)是治疗川崎病(KD),预防心脏冠状动脉病变(CAD)的首选药物.IVIG用量不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将我院采用不同剂量IVIG治疗KD患者34例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加阿司匹林(ASP)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患川奇病病儿的疗法与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IVIG+ASP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AS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1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D)。结论:IVIG是改善川崎病急性期症状,预防CAD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经回顾性分析2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出:用丙种球蛋白(IVIG+ASP)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8.3%,用阿斯匹林(ASP)组为50%。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表现为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预防CAD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剂量两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例,结果总热程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害例数少,与采用小剂两种球蛋治疗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对比两种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5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小儿川崎病儿童。分成单剂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单剂给药组直接静脉滴注蓉生静丙2 g/d,同时连续给药组静脉滴注蓉生静丙1 g,连续给药2 d,观察两组患儿急性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前后变化及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情况,对比二者疗效。结果单剂给药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较短于连续给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剂给药组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扩张均有好转迹象,单剂给药组患儿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1,P=0.0365)。两组患儿治疗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之间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川崎病单次给药剂量2g/d的效果要好于1g连续给药2d的给药方式。单次给药2g/d治疗川崎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以前采用阿斯匹林(ASP)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国外报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可迅速控制急性期病状。本文采用IVIG治疗6例,同时设对照组(6例)。结果:IVIG组临床症状消失快,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一次大剂量IVIG输注治疗KD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8例KD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并与单用阿司匹林口服组对照。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IVIG是治疗KD的有效药物,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例,结果总热程明显缩短,冠状动脉损害例数少,与采用小剂丙种球蛋治疗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吕俊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8):93-94
我院从2004年9月起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2g/kg/总量治疗13例川崎病(KD),并以2002年后用IVIG400mg/kg/d,连用5天治疗的6例KD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方法。方法:21例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0g/kg)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时次日同样剂量再用1剂,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并记录。结果:用药后,体温1d内控制者10例,2d内控制者7例,〉2d者4例。发病后2个月心脏彩超复查,2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正常。静注丙种球蛋白期间发生心衰3例,心率增快、烦躁2例,出现高热、寒战1例。结论: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世,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患儿的护理技术,并对26例川畸病患儿进行科学护理。方法:重视环境对治疗的影响,输液期严格控制病儿体温于38.5℃-以下,室温低于30℃,液体温度低于25℃;严格观察药物疗效及反应,防范并发症;控制单位时间的入液入药量,输液速度为0.8-1.4ml/min,于10小时内完成输液;做好伴随症状护理,促进康复。结果:26例病儿应用以上护理方法,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液过程并发症和川畸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损害,符合临床治愈标准出院。结论:早期、短期内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如有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输液反应及心血管损害是可以避免的,并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方法。方法:21例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0g/kg)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时次日同样剂量再用1剂,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并记录。结果:用药后,体温1d内控制者10例,2d内控制者7例,>2d者4例。发病后2个月心脏彩超复查,2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正常。静注丙种球蛋白期间发生心衰3例,心率增快、烦躁2例,出现高热、寒战1例。结论: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