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载于《伤寒论》,一般认为本方证属邪在少阳,因枢机不利使三焦决渎失司、气机壅滞,因而治在少阳。但仔细分析,本方应属小柴胡汤合桂枝去芍药汤化裁,证属三阳同病,而兼见心神浮越、水饮内停的证情,因此应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阳并治。以三阳同病的角度解释本方证则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柴平汤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对诸如疟疾、感冒、胃脘痛、呕吐、泄泻等病症,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减化裁治之。  相似文献   

3.
柴苓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之名方,方由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疏达三焦,清利湿热的作用。临床上对于久治不愈的,其病机属于少阳枢机不利,三焦瘀滞之水肿,应用柴苓汤加减,可水湿得化,三焦自通,水肿得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析在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施行效果。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31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均分为剖析组与参照组,各为155例。剖析组施以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参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将两组的施行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剖析组的施行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相比于参照组,剖析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少(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实施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施行效果可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彭万年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与治则,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其"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疗效。彭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形成和发展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往往以阳虚为主,脾肾阳虚是其基本病机,常伴气滞、血瘀、痰浊等。治疗糖尿病当从脾肾出发,温阳为主,兼以通血脉、调枢机、化痰浊;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彭教授擅用健脾益气、补肾温阳的小柴胡汤、四君子汤、四逆散、附子汤等经方,在顾护中气的基础上,注重配合使用活血通络、化痰、利水的方药。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难治重症,中西医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郭立中教授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多见怕冷、手足凉、舌淡胖苔水滑等阳虚表现,在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浊毒内盛,三焦壅滞.凡存在阳虚症状表现或阳气受损致病条件的患者均辨为阳虚,对于辨证属阳虚的CRF患者即考虑用温阳法治疗.并以“善治者治皮毛”的次第思想为指导,治疗时从上、中、下三焦层层深入,首以温通为主,拨通气血往来之路;次则通补兼施,扶正祛邪并举,打通中焦;终则重取下焦,重剂温阳扶助命火,使阴得阳生,泉源不竭.  相似文献   

7.
湿温弥漫三焦证之慢性肾衰竭,脾肾衰败,气化不利,湿浊瘀血壅塞三焦是其基本病机,脾肾亏虚是诸脏虚损的核心,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遵吴鞠通宣清导浊法,常选用宣清导浊汤以救急。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中少阳经证的代表方剂,全国名中医黄文政教授深研此方,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提出疏利三焦法,辨证论治,疏利少阳气机,和解表里,治疗以水肿、虚劳、癃闭为主证的各种肾脏疾病。此法从三焦入手,重在疏利三焦壅滞,调畅气血,排毒泻浊,使邪祛正复,病必自除。  相似文献   

9.
男性下尿路症状是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为特征,与下尿路疾病相关的一组症状的统称,其中,常见原因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过度活动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男性下尿路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肺与膀胱、脾与小肠、肾与三焦3个角度阐释男性下尿路症状,认为肺气郁闭、膀胱气化不利,脾运不及、小肠主液失常,肾阳虚衰、三焦水道不通是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当明辨病位,与肺及膀胱相关则提壶揭盖、开宣肺气以利膀胱,方用五苓散加紫苏叶、杏仁等化裁;与脾及小肠相关则升清降浊、健运脾气以通小肠,方用参苓白术散化裁;与肾及三焦相关则阴中求阳、温补肾气以疏利三焦,方用八味肾气丸化裁;同时,根据病情配合针灸、运动等疗法,可为临床辨治男性下尿路症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中医辨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病变多以慢性支气管炎为基础逐步发展,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肃降失司的一种老年常见病。笔者临证多年,通过辨证分析,常以肺肾气虚夹寒型和脾肾阳虚夹湿型施治,又根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前者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用补肺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后者宜温补脾肾,逐饮化湿投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均获良效,辨治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条畅气机,疏理三焦,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睡眠障碍病机往往为少阳枢机不利,文章通过列举临床典型病案4则,运用小柴胡汤和解阴阳之底,并随各脏腑病机加减用药,以探讨其对睡眠障碍疾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武维屏教授运用柴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武维屏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的认识,解析肝在本病病机演变中的作用,阐释武老从肝治疗本病及运用柴胡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医案验证。[结果]武老认为,肺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本,痰瘀是重要病理因素,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肝肺共司气血之调畅,痰浊瘀血的产生都与肝肺密切相关。故武老临床常以调肝之法治疗本病,包括疏肝理肺、清肝泻肺、解郁化痰活血之法,临证时善用柴胡。柴胡疏肝理气、推陈致新,伍黄芩能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配芍药能理气活血通络,合二陈能解郁化痰,恰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夹瘀血碍气之病机。所举验案辨为痰浊内阻、肺气壅滞、枢机不利之证,治以疏肝理肺、化痰降气,以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临床疗效良好。[结论]武老运用柴胡调肝理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经验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继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脾肾阳虚、瘀血浊毒内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观察各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CRF患者Cr、BUN,升高Hb,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早中期脾肾阳虚、瘀血湿浊内阻型CRF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久病脾肾阳衰,浊湿内生并上逆,故恶心、呕吐、面色晦滞、舌苔白腻;气化失司则尿少、浮肿;肾阳虚久及阴致脉弦细。总之,慢性肾衰主要损伤肺、脾、肾三脏,其病理变化为浊邪壅塞三焦,水毒滞留,正气不得升降、正气亏损,邪毒内盛,最后湿浊、血瘀、水毒、弥漫克斥三焦,渐致清浊相干、阴阳乖乱、气阴两虚。气虚可损及阳;阴虚可损及血;阴阳俱  相似文献   

15.
少阳之经脉与心相连络,少阳之脏腑胆、三焦与心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少阳为枢"与心病相联系,《伤寒论》少阳病也多有涉及心系病证,可见少阳与心关系密切,从少阳论治心病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上探析了运用和解定悸,化痰活血的柴胡三参汤治疗心律失常;运用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同治的三仁汤加减化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运用和解少阳枢机之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倡导在诊治中医心系疾病时从少阳论治,和解少阳,转运枢机,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拓展中医临床对心系疾病辨证论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案报道一例2型糖尿病病危患者的诊治,该患者临床出现小便不利、大便失禁,昏迷,伤口久不愈合等。张晓琳教授认为该病日久阴损及阳、阴阳皆亏,刻下兼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故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利三焦,以生脉饮和西洋参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合用金匮肾气丸阴阳双补,结合运用治疗糖尿病的相关西药,临床疗效显著,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有幸跟师,兹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整理总结支军宏主任医师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经验。方法对支军宏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分类总结。结果乙肝相关性肾炎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湿热疫毒。临床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分别应用茵陈五苓散、真武汤、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及桃红四物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成人stil l病验案1例。[方法]中药治疗从和解少阳、清热透毒入手,辨证为少阳证,方以小柴胡汤、青蒿鳖甲汤化裁,和解枢机,清热化湿;针刺治疗急性期以泄热祛风为法,稳定期施补益中气之则。中药为主,辅以针刺共奏清热祛湿,调理气机之效。[结果]患者好转出院,随访病情痊愈。[结论]中药配合针刺可有效治疗成人stil 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云南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张晓琳教授认为云南汗证的患者以阳虚为多见,其病机多为脾肾阳虚、营卫不和,应以扶阳健脾温肾、调和营卫为临床治疗之基本法则,以桂枝加附子汤合平胃散为主方化裁进行治疗,临床屡收奇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之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多因素体脾肾虚损 ,兼挟湿浊 ,加之外邪反复侵袭致脾肾虚损更甚 ,迁延不愈而发。其发病原因常与猝感外邪 ,肺失治节 ,致三焦不利 ,或过度劳倦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有关。据我们分析 ,慢性肾衰的病机要点 ,以脾肾两衰是其本 ,浊毒泛逆为其标 ,又能涉及心、肺、胃、肝等脏腑 ,故而变症丛生 ,危机四伏。概括历代医家之论述 ,结合现代中医之认识 ,其病机分析如下 :1 .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脾居中焦 ,运化水湿 ,其功能健旺 ,则全身水液得以运化、转输、布散全身 ,其吸收水谷精微后所剩余水分 ,可及时转输至肺与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