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无创正压通气 (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 (IPPV)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临床效果 ,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各种原因所致ARF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 (2 6例 )和IPPV组 (2 6例 ) ,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NPPV和IPPV。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 NPPV组有 7例 (2 6 .9% )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IPPV ,其中 4例 (15 .4 % )死亡。IPPV组死亡 5例 (19.2 % ) ,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在分别接受NPPV和IPPV治疗后 6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显著改善。N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IPPV组 (P <0 .0 5 )。N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PPV组 (P <0 .0 5 )。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ARF患者中 ,应用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IPPV相似。实施N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且因为无创伤性 ,N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ARF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逐步得到肯定。临床研究表明,NPPV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本文就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作用。方法对32例COPD合并呼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治疗组),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仅采用常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pH值由7.29±0.31升至7.31±0.05(P>0.05),PaCO2由71.69±12.97mmHg降至67.22±12.27mmHg(P<0.01),PaO2由47.69±7.29mmHg升至68.31±5.43mmHg(P<0.01),心率由106.74±9.66次/min降至95.19±8.49次/min(P<0.01),呼吸频率由24.03±1.09次/min降至21.50±2.45次/min(P<0.01);对照组pH值由7.31±0.06升至7.32±0.03(P>0.05),PaCO2由70.03±12.88PmmHg降至69.41±12.25mmHg(P>0.05),PaO2由48.0±9.49mmHg升至50.29±9.84mmHg(P>0.05),心率由107.44±10.93次/min降至107.29±12.10次/min(P>0.05),呼吸频率由24.65±3.40次/min降至24.44±3.34次/min(P>0.05)。结论用NPPV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升高PaO2,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不失为抢救COPD合并呼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经NIPPV治疗2h后,Pa0。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升高(P〈0.05),有效率达63.2%(23/38)。对病因为AECOPD、间质性肺炎、急左心衰及肺部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而对病因为支气管哮喘、肺癌、ARDS及MOF患者疗效差。其中I型呼衰成功率40.0%(6/15),Ⅱ型呼衰成功率78.5%(i8/e3),NIPPV对Ⅱ型呼衰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I型呼衰(P〈0.01)。结论: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疗效确切,应用时应掌握指征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45-345
随着无创痛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大大拓展了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使得以前作为禁忌症的结核性呼衰可以通过该技术而有效的提高疗效。本文近5年来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技术治疗结核性呼衰 5 6例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资料 :本组 5 6例病例均因肺结核造成肺功能严重损害而引起的呼吸衰竭 ,男 4 3例 ,女 1 3例 ,年龄 2 3~82岁 ,平均 5 5 4岁。浸润型肺结核 1 2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4 4例。其中一侧肺毁损 2 8列 ,肺大泡 33例 ,中度以上肺气肿 38例。病程 1 5~ 32年 ,平均 1 0 3年。Ⅰ型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的48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鼻导管吸氧。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结核,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进行观察。结果:BiPAP无创通气治疗24h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中符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条件的38例作为研究组,另42例不符合条件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同时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RR)、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R、RR、Pa O2、Pa CO2、p H值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HR、RR、Pa O2、Pa CO2、p H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研究组更占优势。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提高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氧合指标的改善,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早实行无创正压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价值。方法将7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A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只给予针对病因的标准治疗;NPPV组40例,在标准治疗的同时加用NPPV。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结果NIPPV组治疗后2-24 h,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结论尽早NPPV能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提高救治成功率。NPPV也可作为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NPV)在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流程中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犬医院ICU人选的71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达到临床撤机条件,但末能完成自主呼吸试验,排除NPPV禁忌证,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无创通气序贯撤机(NPPV组,n=36)和传统撤机方法(IPPV组,n=35)两组.NPPV组拔管前予提高压力支持水平休息30 min,拔管后立即给予NPPV作为撤机方法;IPPV组传统方法撤机.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分组后两组机械通气2 h后的心肺参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结果 分绀后机械通气2 h后心肺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PV组相比,NPPV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4.88 ±3.76)d vs.(20.68±2.79)d,P<0.01);(14.16±3.45)d vs.(2.57±7.71)d,P<0.01);IPPV组分别为(23.39±5.19)d vs.(33.89±8.58)d,P<0.01)],NPPV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22.9%vs.72.2%,P<0.01),特别是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6.1%vs.36.1%,P<0.01).结论 NPPV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撤机过程.把握无创通气NPPV的适应证,以及在撤机过程中及早进行NPPV干预,可以提高NPPV住序贯撤机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后30 min仍无效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呼吸频率、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的变化。结果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有18例症状缓解,有效率达81.8%,呼吸频率(RR)、心率(H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SpO2、P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呼吸机通气可作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口 /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1例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 2组 ,试验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治疗 +常规临床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入院时、治疗 1h、 7d后临床情况 (神志、呼吸频率、心率、血压 )和动脉血气 (pH、PaO2 、PaCO2 、SaO2 )。结果 试验组经BiPAP治疗 1h、 7d后PaO2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 ,PaCO2 明显降低 (P <0 0 1) ,PaO2 升高和PaCO2 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试验组各临床观察指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结论 Bi PAP对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27例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时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低氧血症,可提高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抗炎、解痉、吸氧等);观察血气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结论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 ,按临床特点分为两组 ,采用双向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的 6 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呼吸衰竭脱机成功、痊愈出院 5 9例 (92 19% )。中枢性呼吸衰竭平均上机时间 6 8h ,均为一次脱机。中间综合征平均上机时间 4 9h ,无一例死亡。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相差显著。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 ,急救成功与其时机选择密切相关 ,同时重视合理使用足量复能剂 ,迅速达到阿托品化 ,加强气道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B型脑钠肽(BNP)、临床表现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3.7 ±7.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9±1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 <0.01).治疗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B型脑钠肽(BNP)分别为(133.89 ±5.45)次/min、(34.25±5.67)次/min、(104.52 ±7.25) mmHg、7.29 ±0.06、(81.52 ±5.01)%、(55.30 ±7.14) mmHg、(46.23±10.30) mmHg和(831.59 ±292.65) ng/L,治疗3h后上述8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87.27 ±5.74)次/min(t=32.794,P <0.01)、(20.15 ±2.54)次/min(t=12.636,P<0.01)、(76.57±3.76) mmHg(t=19.055,P<0.01) 、7.40 ±0.06(t =7.218,P <0.01)、(97.16±1.27)%(t=16.848,P <0.01)、(92.80 ±6.24)mmHg(t=22.019,P<0.01)、(40.56±5.19) mmHg(t=2.737,JP<0.05)和(265.52±65.39) ng/L(t=10.511,P<0.01).对照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132.13 ±5.31)次/min、(34.96±4.78)次/min、(102.56 ±7.14) mmHg、7.30 ±0.06、(82.15 ±5.24)%、(54.56±6.27) mmHg、(44.30±9.27) mmHg和(823.15±277.26) ng/L,治疗后心率[(92.15 ±4.28)次/min,t=32.638 、P<0.01]、呼吸频率[(23.91 ±3.27)次/min,t=10.634、P<0.01]、MAP[(82.83±3.52) mmHg,t =13.800 、P<0.01]、SaO2[(93.16±2.59)%,t=10.488、P<0.01)]、PaO2[(75.19±3.52) mmHg,t=15.974、P <0.01]和BNP[(371.15±87.55) ng/L,t=8.656 、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PaCO2较前无明显改变,分别为7.32 ±0.05(t=1.426,P =0.159) 、(43.78 ±6.74)mmHg(t =0.253,P=0.8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795、5.056、6.767、5.703、7.721、13.686、2.107、5.382,P <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心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创伤性湿肺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创伤性湿肺患者为治疗组,24例未用NIPPV治疗的创伤性湿肺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比较2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参数、肺部病变吸收时间、气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 3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经NIPPV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NIPPV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部病变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肺实变率显著减低(P〈0.05),但2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结论 NIPPV通过调节压力支持与呼吸末正压水平,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创伤性湿肺患者病情及缩短病程,但并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Ⅳ)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经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组则给予普通高浓度吸氧。观察治疗2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NPPV组所有患者HR下降,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PaO2、SaO2明显增高,缺氧程度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100%(20/2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14/20)。结论重度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面罩双相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以较快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