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2.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将4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分成两组,20例NRDS采用HFOV治疗,与同期22例用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病情转归。【结果】HFOV组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后6、12、24h,氧浓度(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FiOz)、氧合指数(oxygehation index,OI)明显下降并低于CMV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并高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HFOV组存活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CMV组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CMV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HFOV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贾静伟 《现代保健》2009,(25):88-8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19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固尔苏,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固尔苏后皮肤颜色明显转红,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1),pH值上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对NRDS有明显疗效,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膨肺与浅层吸痰法结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响。方法对72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根据吸痰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脱机成功率为94%,常规组脱机成功率为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增加脱机成功率、减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进行观察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价值,观察其对患儿外周血中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共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通气策略(大潮气量通气)共3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中炎症介质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应用两种策略治疗后,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均〈0.05):但应用传统通气策略治疗的效果不如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0.05)。结论应用两种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而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进行机构通气抢救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呼吸衰竭患者[方]对有机磷中毒IMS患者28例采用SIMV和PSV联合机械通气方法抢救,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8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多项生理多功能监测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同时临床征象改善,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SIMV和PSV联合通气方式是治疗IMS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该通气方式能改善患者肺泡通气而不增加呼吸功,有利于呼吸机的锻炼和呼吸肌疲劳的恢复,避免呼吸性碱中毒发生,对循环系统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疗效。方法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及采用沐舒坦(生后2小时内每次用药按7.5mg/kg,q6h静脉微泵给药,连用2-3天),治疗早产儿NRDS患儿24例(治疗组),并与同期24例早产儿NRDS患儿单纯应用沐舒坦治疗NRDS(对照组)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均通过血气分析、血氧浓度持续监测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 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24小时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1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差异(P<0.01)。结论 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能明显改善 NRDS患儿氧供,且提高肺的氧合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进行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可达到预防、治疗NRDS的目的,明显降低NRDS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轻患儿家属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其影响。方法OSAHS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均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空腹抽取静脉血。将OSAHS患者血脂中的Lp(a)、cTnⅠ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OSAHS患者经nCPAP治疗4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应指标做出比较。结果OSAHS患者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查体人群(t=3.184,P〈0.01),OSAHS患者nCPAP治疗后比治疗前Lp(a)水平显著下降(t=3.117,P〈0.01);OS-AHS患者cTnⅠ水平硅著高于健康查体人群(t=6.915,P〈0.01),OSAHS患者nCPAP治疗后比治疗前cTnⅠ水平显著下降(t=6.521,P〈0.01)。结论OSAHS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性心血管疾病的倾向显著增强,Lp(a)水平可作为OSAHS心血管功能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重度OSAHS的心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cTnⅠ水平可作为OSAHS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nCPAP治疗可有效逆转上述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珂立苏( PS)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于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早产儿RDS患儿60例,将60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观察组应用PS 70mg/kg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PS 40mg/kg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次给药24小时后,可见氧合指数( OI)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均有明显降低,氧分压( PO2)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OI和PC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5、-3.093,P<0.05);治疗后PO2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t值分别为-5.188、-4.132)、应用PS次数(t=-4.038)、肺炎发生率(χ2=9.320)、氧疗时间(t=-7.006)和住院时间(t=-3.02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治疗晚期早产儿RDS患者时,最佳剂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在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通气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气管插管-应用PS-拔出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支持,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气指标、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气1、12 h和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低于对照组,通气1 h、12 h的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内有创呼吸支持率(20.00%)、并发症发生率(22.50%)低于对照组(52.50%、47.50%)(χ2=9.141、5.495,P<0.05);观察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1.681、3.924,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SNIPPV能够更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CO2潴留,缩短通气支持时间、开奶时间、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早期介入联合镇静镇痛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治疗在地震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在玉树地震中救治的ARDS无创通气患者(A组)和汶川地震中的ARDS无创通气患者(B组)临床资料进行双向性队列研究。A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早期介入联合镇静镇痛和纤支镜吸痰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法。观察A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4 h、48 h,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最终比较A、B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ICU死亡率。[结果]共收治地震伤ARDS无创通气患者19例,A组6例,B组13例。A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48 h,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和肺部感染率均为0,明显较B组低,其住ICU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均好转。[结论无创通气早期介入联合镇静镇痛和纤支镜吸痰治疗ARDS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无创通气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重叠综合征(OS)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性.方法:选取在医院睡眠呼吸监测诊疗中心诊疗的120例OS患者,根据治疗中呼吸机通气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C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全麻手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外科行全麻手术的2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25例,术中空气采用空气克菌片消毒、气管插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拔管前麻醉师用较细吸痰管深部(26~28 cm)充分吸痰,对照组125例,术中无空气消毒措施,气管插管前患者不漱口,拔除气管插管之前常规吸痰,吸痰深度约24~25 cm;观察两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高频振荡通气(HFOV)、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均采用PS、HFOV、iNO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呼吸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86例患儿中,总有效率为76.7%(66/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4/86).治疗前与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CO2、PaO2、FiO2、MAP、O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64、63.158、42.790、62.163、17.737,38.944,均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24h患儿的pH、PaO2均升高,PaCO2、FiO2、MAP、OI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4~32.403,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PS、HFOV和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研究重症监护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择了2010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中的2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上述230例呼吸急性窘迫患者,死亡152例,占66.1%。66例肺源性死亡(77.65%),86例肺外源性死亡(59.31%),肺外源死亡率要明显的低于肺源死亡率,(P<0.01)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导致呼吸急性衰竭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为脓毒性休克(28.29%)和心功能衰竭(22.37%),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的例数并不多,仅占15.13%。结论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急性窘迫仍是较为严重的常见危重症,脓毒性休克、心功能衰竭这是导致疾病死亡的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较小潮气量加肺复张(RM)持续时间的选择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6例,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分别给予间歇高呼气末正压(PEEP)加小潮气量的RM,评价RM的不同持续时间对ARDSp(ARDSp组,10例)、ARDSexp(ARDSexp组,16例)的影响,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RM持续时间≥160 s时平均动脉压(MAP)降低、HR加快,较RM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M停止后恢复正常.与RM前比较,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在RM实施时即明显增加(P<0.05);氧合指数(OI)在RM持续时间≥40 s的三个时间段明显增加,SpO2在RM持续时间≥30 s的四个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在RM持续时间≥160 s时,Pplat增加显著,而Crs、OI、SpO2较40~59 s未见明显增加;对RM反应ARDSexp组优于ARDS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p组出现气胸1例,皮下气肿3例;ARDSexp组出现皮下气肿2例,均发生在RM持续时间≥60 s.结论 间歇高PEEP加小潮气量的肺复张对ARDS有效,持续时间宜在40~59 s,对肺外源性肺损伤比肺内源性肺损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岁RRTI患儿18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及补充维生素D低剂量组61例、高剂量组59例,三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μg/次和0.5μg/次,3次/周,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同时随访1年,观察其呼吸道感染发作情况。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89%、77.97%和58.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57,P <0.001),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8.654、17.985,均P <0.001),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199)。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85、5.905,均P <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2,P=0.264);三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IgA、IgG、IgM和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4.485、5.952、7.904、5.673,均P <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6.950、5.832,6.261、5.893,均P <0.05),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3、0.894、1.263、2.337,均P>0.05)。结论维生素D能提高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效果相当,建议临床首选低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