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和转移癌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器官转移特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了222例胃癌和甲状腺癌的6种免疫表型的表达。结果;CD44V,AFP,CD34和Vimentin分别与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移,腹膜或皮肤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应用这4种免疫表型预报癌转移发生部位的符合率分别是75.0%,75.0%,57.1%和37.5%,结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肿瘤做环境中浸润的炎细胞的作用有了新认识,研究发现在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时,肿瘤形成减少了而不象预计的那样增加了,降低炎症就可减少肿瘤的发生,提示肿瘤组织中浸润的炎细胞不仅是机体抗肿瘤的表现.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浸润的炎细胞在受到肿瘤细胞的作用,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肿增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可以促进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组织学诊断及其间质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组织学上确定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并观察其间质反应。方法 17份胃癌标本(1087枚淋巴结)中曾诊断为有微转移灶(微灶)的71枚淋巴结,连续切片60份以上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CK18,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观察微灶和非微灶的周围间质反应。另取20枚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作对照观察。结果 71枚属微灶的淋巴结经再次连续切片后微灶消失的占34%(24枚),仍属微灶但癌细胞增多的占4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MCU)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CU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CU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检测MCU诱导剂(Spermine)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Spermine组、siRNA MCU组对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根据不同分组,干预48 h,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钙离子,Western blot法检测MC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MCU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permine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Spermine显著增加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siRNA MCU组显著降低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量。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MCU调控胃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的水平。siRNA MCU组显著降低HIF-1α、TGF-β和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 MCU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对HIF-1α和TGF-β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移至乳腺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发生率 和原发癌相比,乳腺的转移性恶性肿瘤(metastatic malignant tumor of the breast,MMTB)的发生率为0.2%~1.3%,在绝经后期的妇女略高,可达2%~7%[1].尽管其发生率远较发生在肺、骨和脑等部位的转移性肿瘤低的多,但可达30%的病人可能以乳腺疾患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2].  相似文献   

6.
7.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化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进程,在其侵袭和转移过程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起重要作用。MMP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MMP人工合成抑制剂的开发可能成为胃癌辅助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胃癌侵袭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化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进程 ,在其侵袭和转移过程时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起重要作用。MMP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MMP人工合成抑制剂的开发可能成为胃癌辅助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E-cadherin和MMP-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23/50),明显低于正常黏膜100%(10/10,P<0.001).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5.29%(12/34)明显低于非转移组68.75%(11/1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分级的关系显示,Ⅲ-Ⅳ期和T3-T4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分别明显低于Ⅰ-Ⅱ期和T1-T2级(P<0.05).E-cadherin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相关:胃癌分化程度低则阳性表达率也低;分化程度高则阳性表达率也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MMP-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37/50),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几乎无棕染颗粒,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组MMP-2阳性表达率(82.3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56.25%,P<0.05).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随着胃癌分化程度降低,MM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Ⅲ-Ⅳ期胃癌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T3-T4级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级(P<0.001).(3)MMP-2与E-cadherin表达之间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368,P<0.009).结论 MMP-2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而E-cadherin则反之.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弱与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可作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瘤细胞属性的关系。方法 复习19例NHL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并用SP法行CD45RO、CD20及髓过氧化物酶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CD45RO阳性的病例加作CD8、CD56、TLA-1、CD68免疫表型检测和EBER原位杂交。结果 (1)19例均有脾脏肿大,其中52.6%(10/19)有脾脏占位病变,(2)73.7%(14/19)为B细胞性,滤泡型5例,经济危弥漫型9例;中心母细胞性8例,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3例,小细胞性4例,10例原发脾脏NHL均为B细胞性;(3)26.3%(5/19)为外周T细胞性,大细胞性4例,小细胞性1例;TLA-1阳性3例,其中CD8阳性和CD56阳性各1例,且均为EBNER1/2阳性,余1例为CD8、CD56、EBER均阴性;均为继发脾脏NHL;(4)73.7%(14/19)有随访,9例生存者中有8例为原发脾脏NHL,生存时间为8个月-10年不等;5例死亡病例均为继发脾脏NHL,生存时间为2-6个月不等。结论 脾脏NHL的临床病理表现与瘤细胞的属性有一定关系。原发脾脏NHL的预后明显优于继发脾脏NHL,对原发脾脏NHL的诊断应从严把握。  相似文献   

12.
Tiam1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iam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2)应用逆转录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1mRNA与蛋白在胃癌MKN45细胞(MO)及其高(MH)、低(ML)侵袭转移亚株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1)Tiam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阴性表达显著低于癌组织(0vs7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TNM分期的升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及癌肿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iam1mRNA和蛋白在胃癌MKN45细胞高侵袭转移亚株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KN45细胞及低侵袭转移亚株中的表达为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且其有可能成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关于癌转移分子病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关于癌转移分子病理学的研究王吾如癌细胞为什么能转移?转移性癌细胞有没有标志?不能防止癌转移?问题的解答最终将从癌转移分子机理中去寻找。这个研究领域的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是: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的细胞表型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关于癌细胞转移的基因调控。这两者也是互...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Cyr6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肝素结合蛋白61(Cyr6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和检测53例胃癌组织与11例非肿瘤胃黏膜中Cyr61基因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99例胃癌组织与25例非肿瘤胃黏膜中cyr61与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Cyr61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22/26)、88.9%(24/27),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5/11(P值均<0.05).非肿瘤胃黏膜、原发癌与转移癌组的基因表达量(2-△Ct)分别为(2.76±5.50)×10-5、(14.61±20.64)×10-5、(18.46±26.38)×10-5.胃癌原发灶、转移灶Cyr61 mRNA均高于非肿瘤胃黏膜(P值均<0.05),转移灶与原发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例胃癌中Cyr61及NF-κB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6.6%(56/99)和55.6%(55/99),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值均<0.05),NF-κB还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Cyr6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B呈正相关(P<0.05);Cyr61与NF-κB蛋白高表达的病例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的病例(P值均<0.05).结论 Cyr61和NF-κB阳性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yr61和NF-κB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2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Super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1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D2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6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67.8%(61/90),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0%(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旁正常胃黏膜腺上皮中均不表达;CD26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r=0.248,P=0.015)和pTNM分期(r=0.255,P=0.012)呈正相关。CD26在胃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及间质细胞中均无表达。Kaplan-Meier及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26表达、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为胃癌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细胞中CD26表达、浸润深度并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2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可作为胃癌侵袭能力、远处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早期诊断及负性预后因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整合蛋白a_6亚基、IV型胶原酶、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及rasp21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a_6亚基与层粘连蛋白在膨胀型胃癌中常呈连续的或断续的线状表达,而在浸润型胃癌中常呈断续斑点小片状表达或甚至几乎消失。提示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影响胃癌的生长方式。IV型胶原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尤其在浸润性生长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更明显,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标志,且与rasp21在胃癌中增强表达呈正相关。IV型胶原的表达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常一致,而与IV型胶原酶的表达呈反比。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高压静电场对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及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测定法对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增殖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高压正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数量及其增殖功能明显高于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和对照雏鸡;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结论高压正静电场照射对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可使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减弱。  相似文献   

19.
胃癌浸润转移与整合蛋白,Ⅳ型胶原酶及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整合蛋白a6亚基,Ⅳ型胶原酶、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及rasP21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a6亚基与层粘连蛋白在膨胀型胃癌中常呈连续的或断续的的线状表达,而在浸润型胃癌中常呈继续斑点小片状表达或甚至几乎消失。提示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影响胃癌的生长方式。Ⅳ型胶原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尤其在浸润性生长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更明显,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标志,且与  相似文献   

20.
胃癌及其淋巴转移灶β1,β4亚单位整合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癌及其淋巴转移灶β1、β4亚单位整合素表达的临床意义许洪卫何金王元和陈泳莲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采集与处理:29例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取自1994年6月至1995年5月间住入我院普通外科的胃癌患者,每例包括原发灶、距癌边缘5cm以上的邻近正常胃粘膜和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