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新食物产品的不断开发研究,关于是否会增加人体致敏风险等问题成为众专家学者竞相争论的焦点,啮齿类动物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食物致敏性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例举了BN大鼠、Balb/c小鼠、C3H/HeJ小鼠此三类最具代表性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并对致敏过程中常见致敏原及其影响因素、致敏途径和体内检测指标作一综述,为食品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豚鼠致敏最大值试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检测并比较TCE致敏豚鼠与未致敏豚鼠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探讨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过敏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DNCB阳性对照组和TCE处理组。采用GPMT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根据致敏结果及末次激发后采血的不同时点将TCE处理组分为TCE未致敏24h组,TCE致敏24h组,TCE未致敏72h组,TCE致敏72h组。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6和IL-8的含量。结果DNCB组致敏率为100%,TCE组致敏率为62.1%。溶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24h组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未致敏72h组与TCE未致敏24h组相比,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72组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在TCE诱导的致敏组和未致敏组豚鼠间...  相似文献   

3.
陈晨  贾旭东 《卫生研究》2012,41(6):1044-1049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成为广大民众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际上转基因作物致敏性评价的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是使用细胞模型进行致敏性评价,本文简单介绍了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的现状,重点对细胞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和皮肤中的水平,探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雌性豚鼠7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把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分别分为24 h、72h、1周、2周组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8.8%。血清TGF-β水平检测,致敏72 h和1周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血清IL-10水平检测,致敏72 h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2周组显著下降(P<0.05),致敏72 h组高于未致敏72 h组(P<0.05)。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致敏72 h组高于致敏24 h组、致敏1周组显著高于致敏72 h组(P<0.05),致敏2周组降至最低,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结论 TCE对豚鼠皮肤具有强致敏作用,TGF-β、IL-10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酐哮喘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实验免疫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研究苯酐哮喘的发病机制,建立苯酐哮喘大鼠模型并观察其体内抗原特异性IgG和IgE的变化。方法苯酐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描记呼吸曲线以监测气道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被动皮肤致敏试验检测抗原特异性IgG和IgE。结果苯酐可引起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体内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水平升高。结论苯酐哮喘属半抗原致敏变应性哮喘。该实验所建模型可用于苯酐哮喘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球哮喘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多使用实验动物建立哮喘模型。该文就哮喘动物模型的动物品系、常用致敏原、佐剂、致敏和激发、致敏主要评价指标(典型症状、气道变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为哮喘机制研究以及哮喘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经口致敏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致敏食物过敏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适宜的评价指标。方法以卵清蛋白(OVA)作为致敏原,将16只3周龄Brown-Norway(BN)大鼠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OVA腹腔注射组)和实验组(OVA灌胃组),共灌胃9周。在第4、5、6、7、8、9周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皮肤过敏实验法(PCA)测定实验动物血清OVA特异性IgE(OVA-IgE)抗体滴度,以判断动物是否致敏成功,在第13周各组动物给予100mg/mlOVA1ml灌胃激发后测血清OVA-IgE滴度。结果ELISA结果显示在灌胃第6周时实验组动物OVA-IgE滴度水平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致敏率为60%(3/5);第7、第8周时OVA-IgE滴度水平略有下降,但是仍然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致敏率达到80%(4/5),OVA-IgE水平和致敏率与阳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PCA结果在第6、7、8周均显示为阴性,而阳性对照组PCA显示为阳性。结论经口致敏可作为一种可行的建立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方法,符合食物过敏发生的自然生理过程,建议适宜致敏时间为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VA-IgE抗体水平较PCA法能更加灵敏地反映经口致敏模型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致敏颗粒在眼结膜上沉降速度的新预测模型。方法根据颗粒物沉降速度的定义,分析致敏颗粒在浓度边界层的沉降机制和沉积后对眼球表面的生物作用。结果在低摩擦速度下,致敏颗粒在眼结膜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而在较高摩擦速度下,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大;当致敏颗粒的粒径相同时,空气的摩擦速度越大,其在眼结膜上的沉降速度越大。结论该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不同粒径的致敏颗粒在眼结膜上的沉降速度,对找到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的重点粒径提供了思路,新模型具有理论性强,精确度高,考虑因素更加全面和计算时间短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O3和NO2单独和混合暴露对小鼠气道的损伤和炎症水平影响.方法 将8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致敏模型组(根据暴露不同分为空气对照组、O2组、NO2组及混合暴露组),另外4组为非致敏组(分组同前).O3暴露浓度采用0.16 mg/m3,NO2为0.30 mg/m3,每天暴露2 h,连续7 d.暴露完成后处死动物进行气管灌洗,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和细胞因子含量检测.结果 致敏组中,NO2和O3单独和混合暴露后均可导致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IL-6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其中O3单独暴露和混合暴露还导致IL-2和MDA的明显升高(均为P<0.05);非致敏组中,只有O3暴露和混合暴露可引起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和IL-2、IL-6、MDA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致敏组IL-2和IL-6水平高于相同暴露条件非致敏组(P<0.05);混合暴露时致敏小鼠气道内细胞总数和MDA明显高于O3或NO2单独暴露(P<0.05).结论 O3和NO2暴露均会加重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其中O3暴露还会引起非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发生,引起炎症反应均是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特征;混合暴露对小鼠气道炎症存在联合作用;相对于非致敏小鼠,致敏小鼠对O3和NO2暴露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颗粒物对卵清蛋白(OVA)致敏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电厂煤灰、锅炉厂烟灰和家用锅底灰分别制备颗粒物染毒溶液,48只清洁级豚鼠随机分为6组:无致敏-空气-盐水激发组,无致敏-煤灰-盐水激发组,OVA致敏-空气-OVA激发组,OVA致敏-煤灰-OVA激发组,OVA致敏-烟灰-OVA激发组,OVA致敏-...  相似文献   

11.
致敏性物质的标准 ,根据致敏性反应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 :呼吸道致敏物及皮肤致敏物。每类又分成两组 :1组———对人致敏物质 ;2组———对人可能致敏物质 (见表 1)。另外 ,在提出致敏性物质容许浓度的建议值时 ,不必考虑是预防劳动者致敏 ,还是致敏形成后预防致敏反应的发生。分类的原则如下 :1 呼吸道致敏物质第 1组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暴露状况、呼吸系统症状、特异抗体及致敏因素之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对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具有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例 ,必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暴露与呼吸系统症状间具有相关性的同时 ,检测到同一物质的…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在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起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在过敏原的致敏和激发阶段给予不同剂量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探讨内毒素在哮喘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后续实验。实验组包括:鸡卵清白蛋白(OVA)致敏,OVA激发组;OVA致敏,LPS激发组;OVA致敏,OVA+LPS联合激发组;LPS暴露于OVA致敏前,OVA激发组;对照组包括试剂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各实验组的LPS剂量均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来反映其肺功能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数,表征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reg细胞)的相对比例;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肺脏和脾脏Foxp3mRNA表达的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水平,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IL-5)的水平;计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改变情况。结果结果表明,与哮喘模型组小鼠相比,在LPS各处理组中,总体上能诱导Treg细胞的产生,改善肺功能,降低IgE滴度,降低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同时诱导肺部炎症。尤其是在致敏阶段腹腔注射内毒素可以缓解由过敏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和改善肺功能,诱导肺组织和脾组织Foxp3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LPS抑制了Th2介导的过敏反应,可能与Foxp3表达量的增加相关,后者诱导Treg细胞增殖,对哮喘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豆球蛋白(11S)诱导五指山小型猪食物过敏反应的合适剂量和适宜观察时点。方法12头45日龄五指山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4%11S和8%11S大豆蛋白致敏组,每组4头,通过胃肠道致敏(0~10天)和反复经口激发(16~18天、31天)诱导致敏反应,从临床症状、皮刺反应、血清IgG、IgE含量、组胺含量、肥大细胞数目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接受11S大豆蛋白经口致敏的仔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皮肤试敏试验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第19天和32天4%11S致敏组血清中IgG、IgE抗体和组胺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19天含量达到高峰;4%11S致敏组空肠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目低于对照组,空肠组胺含量与空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由11S经口诱发的五指山小型猪食物致敏模型属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类型,4%剂量较8%剂量过敏反应更明显,激发期是观察和比较仔猪过敏反应的较佳时点,过敏反应可能与小肠肥大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方法将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实验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将TCE实验组以及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TCE致敏组24 h、TCE致敏组72 h、TCE未致敏组24 h和TCE未致敏组72 h;DNCB组24 h和DNCB组72 h)进行皮肤反应评分,并采取皮肤组织,制成蜡块,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IL-1、IL-6和IL-8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皮肤反应评分≥1判断为致敏阳性,TCE实验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组24 h和TCE致敏组72 h的IL-1水平要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E致敏组24 h与TCE未致敏组24 h比较、TCE致敏组72 h与TCE未致敏组72 h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和IL-8水平在各个组别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5.
接触含酶粉尘对洗衣粉包装女工的过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含酶洗衣粉粉尘引起包装女工的致敏及其过敏反应。 [方法 ]对某含酶洗衣粉厂 12 4名包装女工及某电子厂 13 2名对照女工进行健康调查。用皮肤点刺试验 (skinpricktest ,SPT)评价工人致敏情况 ,用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评价致敏工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结果 ]含酶洗衣粉粉尘可引起包装女工的致敏 ,对Savinase的致敏率为8 9% ,对Alcalase的致敏率为 3 1 5 % ,而对照组无致敏者。刺激症状和肺功能在致敏和非致敏工人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结论 ]接触一定浓度的含酶洗衣粉粉尘可以引起工人过敏 (出现特异性抗体 ) ,在目前接触水平下 ,未引起工人进一步的过敏反应 (出现刺激症状等 )和职业性哮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NF-α及IL-1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50 g左右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分别于24 h、72 h取材),将TCE处理组分为TCE致敏24 h组、72 h组和TCE未致敏24 h组、72 h组;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DNCB 24h组和DNCB 72h组。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TNF-α和IL-1的表达。结果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24 h组和TCE致敏72 h组的TNF-α及IL-1水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CE致敏与未致敏24 h组、TCE致敏与未致敏72 h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对豚鼠皮肤具有致敏作用,TNF-α和IL-1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叶明殊  李娜  黄秀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49-5052
目的:探讨含未甲基化胞嘧啶-磷酸二酯键-鸟嘌呤(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致敏树突状细胞(DCs)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应用CpG ODN2006联合肿瘤表面抗原体外冲击致敏人外周血来源DCs,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法测定致敏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增殖活性及活化的CTLs对SKOV-3卵巢癌细胞株的杀伤能力。CTLs经皮下注射免疫荷瘤裸鼠,测定其对裸鼠人SKOV-3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CpG ODN2006联合肿瘤表面抗原体外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未致敏组和单纯肿瘤抗原致敏组(P<0.01),且相同效靶比下所诱导的CTLs对SKOV-3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强于未致敏组、单纯CA125致敏组和单纯CpGODN致敏组(P<0.01)。在体实验显示联合致敏组CTLs对裸鼠人SKOV-3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pG ODN致敏组和单纯CA125致敏组(PCpGODN<0.05,PCA125<0.01)。结论:CpG ODN联合CA125致敏DCs可促进CTLs增殖,抑制裸鼠人SKOV-3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从而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果对致敏性哮喘小鼠血清中IL-4、IL-5的变化。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致敏组,用药组),用卵清蛋白制成致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6只致敏组小鼠和8只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4,IL-5的水平。用药组16只小鼠哮喘急性发作前腹腔内注射白果药液0·15ml,然后进行气道激发并测定血清中IL-4,IL-5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4,IL-5分别为:(12.965±2.450)pg/ml,(13.398±4.460)pg/ml;致敏组血清中IL-4,IL-5分别为:(16.889±4.835)pg/ml,(19.471±7.207)pg/ml,比对照组IL-4和IL-5增高(P<0.05)。用药组小鼠血清中IL-4,IL-5分别为:(13.695±4.068)pg/ml,(14.774±5.749)pg/ml,比致敏组IL-4,IL-5降低(P<0.05)。结论白果注射液对致敏性小鼠血清中IL-4,IL-5有明显下降,提示是白果是一种良好的平喘中药,可以降低过敏反应血清中IL-4,IL-5的水平,对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颗粒物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是近年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不同品系动物、不同的动物致敏和染毒过程和不同性质颗粒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动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综述了柴油机颗粒物(DEP)、碳纳米颗粒物、炭黑颗粒、浓缩大气颗粒物和香烟烟雾等不同类型颗粒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动物的影响,研究提示颗粒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动物的免疫因子、气管炎症、氧化损伤和基因表达等均有影响,并就颗粒物对卵清蛋白致敏动物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基于人源THP - 1细胞系的皮肤致敏性体外替代测试方法(h - CLAT),探讨其应用于化妆品体外皮肤致敏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参考OECD 442E测试指南,通过对10种标准化学品的致敏性预测建立h - CLAT试验方法,验证其准确性及灵敏度,再对10种特殊类化妆品产品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价,并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h - CLAT方法准确判定了10种标准化学品的皮肤致敏性,10种化妆品产品中,9种产品的预测结果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的判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均为无致敏性,1种产品被判定为具有潜在致敏性,与动物试验结果不一致。结论 基于有害结局路径(AOP)AOP理论,体外人源细胞系活化试验可作为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的一种筛查方法,但针对体外替代试验的局限性,仍需整合其他测试方法进行皮肤致敏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