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重点阐述不同卵泡期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特别是血清孕酮水平的升减与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的标志-胞饮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监测雌孕激素有助孕种植窗的确定,从而更好地指导助孕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离体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同期选择90例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并分析米非司酮作用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即米非司酮浓度越高、其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雌孕激素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我科住院并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均发现子宫息肉,选取同期输卵管不孕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子宫息肉标本和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对组织进行包埋切片后行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有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月经异常的机制.方法 选择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患者,有月经异常组55例,无月经异常组45例以及无子宫内膜息肉的对照组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和PR在三组中的表达,并对三组患者的ER和PR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ER均呈强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月经异常组中PR呈弱阳性表达,无月经异常组中PR呈中等阳性表达,对照组中PR呈强阳性表达.三组患者间P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在子宫内膜息肉上的低表达可能是息肉形成以及出现子宫内膜息肉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核仁管道系统 (nucleolarchannelsystem ,NCS)是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一组小管螺旋盘绕一中心而形成的中空球状结构 ,在它的表面可见类似核糖体的颗粒 ,但在不同的切面也可呈各种形状 ,例如 ,螺旋状、戒指状、平行的弧形管状或整齐的网格状等。NCS的位置不定 ,可位于核仁内、核仁旁、核膜内侧或游离于常染色质中 ,或顶着核膜突向胞质。由于国内外文献对NCS的报道较少 ,现将它的形成与可能的临床意义予以简介。1 NCS的形成与退化形态学上 ,NCS的中心区与核质相同 ,我们曾观察到NCS的小管与核周腔相通 ,及NCS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绝经前后子宫膜异位症(EM)病灶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方法 选取绝经前22例及绝经后18例EM患者的病理蜡块,免疫组化后进行统计分析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绝经后EM病灶ER增多(P〈0.05).绝经后腺上皮PR相对增多(P〈0.05).结论 绝经后EM病灶的雌孕激素受体相对增多可能是绝经后EM病灶发生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占宫体恶性肿瘤的 90 %以上 ,近年文献报道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与宫颈浸润癌相近 ,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 ,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因而对化疗的预后预测也日趋重要。我院于 2 0 0 0年开始 1 0个月中 ,遇到 1 9例子宫内膜癌 ,现就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状况与肿瘤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关系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选取我院 2 0 0 0年 1~ 1 0月 1 9例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 ,按病理组织分类 ,子宫内膜样癌 1 5例 ,乳头状腺癌 3例 ,透明细…  相似文献   

9.
10.
超排卵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LIF表达与雌孕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U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探讨超排卵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超排卵妊娠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分别选取动情周期当天、合笼后发现阴道栓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夫共五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蛋白表达和LIF mRNA的表达.同时分别测定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组小鼠LIF蛋白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动情周期较低,在妊娠之后开始上升,在妊娠第4天(即小鼠孕卵着床当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到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随着妊娠天数而表达增加,在妊娠第2天达到最高峰(P<0.05),继之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下降,在妊娠第8天降至非孕期水平.超排卵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在妊娠第2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妊娠第4天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排卵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雌、孕激素浓度均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各时间点超排卵组的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水平在一定范嗣内成正相关,超过一定临界水平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孕激素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 超排卵可能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影响,使其表达峰值提前,由此推测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体内雌激素水平与同着床期子宫内膜LIF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但尚不能排除孕激素水平与其有相关性,说明LIF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的调控有关,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腔镜术后妊娠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6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 mRNA、PR mRNA表达,以宫腔镜术后3~6个月是否妊娠分为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比较两组间术前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 mRNA、PR mRNA表达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ER mRNA的表达低于非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 mRNA在妊娠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在非妊娠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妊娠组中的复发病例组,其息肉组织中ER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及妊娠组(P<0.05),而PR mRNA在复发组的表达低于非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在EP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宫腔镜术后仍不孕的因素之一;PR在EP中的低表达及ER的高表达与EP宫腔镜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ndmetriosis,EM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据文献报道,目前EMS在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22%[1],不孕症患者的发病原因40%为EMS所导致[2]。EMS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浸润、转移、复发等类似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称为"良性癌",成为难治之症[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外周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及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n=19)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例组,n=22)外周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变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均较萎缩的子宫内膜组要高(P<0.05),而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不平衡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官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5例,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加诊刮后,加用孕激素治疗。对暂无生育要求者,口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6个月,有生育要求者,给予黄体酮治疗3个月。在护理上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随访,了解用药、月经恢复及受孕情况。结果95例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月经恢复率及妊娠率均较以往增高,复发率降低。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肯定,护士除做好常规护理外,还应掌握药物治疗的相关理论知识,做好用药的健康指导及随访,以使患者得到周全的服务,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和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患者的发病逐渐年轻化,当前生育年龄又普遍延迟,使得这类患者对保留生育力的治疗产生重大需求。作为中国妇科第2大恶性肿瘤,其标准治疗是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然而这会导致永久不孕。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和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效果良好且不会破坏生育力。保育患者的筛选标准已有指南给出推荐。口服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是目前最常用的保育方案,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宫内节育器作为局部孕激素疗法同样不可忽视。此外,孕激素药物与二甲双胍(metformin)、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的联合使用研究正在不断开展。面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性,积极寻找治疗及预后标志物,探索治疗新方法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羟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进行治疗后辅以甲羟孕酮口服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每次10 mg,1次/d,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改善率的变化,并于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息肉的复发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及6个月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较为合理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唐果渝  蔡雅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7-3229
目的: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离体培养的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后,RT-PCR检测ER和PR的mRNA表达改变,并与在体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组织及培养的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比较.结果:RT-PCR方法检测两组ER和PR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功血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KGF对体外培养的EEC有增加ER和PR的作用,但程度不如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提示无排卵功血可能存在与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不同的生长机制,但二者的作用均受KG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S),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由逆流的经血输送并黏附到异位组织表面,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继而突破细胞外基质、发育新生血管,从而形成病变,最终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1].虽然该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特征是雌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研究在生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实验难以准确还原子宫内膜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限制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兴的类器官技术为此提供了新途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通过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自行组织形成,成功地高度还原了在体子宫内膜腺体的特征。这种类器官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周期阶段的生理变化,还能够模拟囊胚与子宫内膜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此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系统为生殖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包括生殖相关基础研究、疾病机制探索、药物筛选及靶向治疗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的生物学特性、疾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获得高产量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系列过滤法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并通过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 腺上皮细胞呈蝌蚪形 ,漩涡状生长。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 ,纯度约 90 %。基质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 ,平行状生长。波形蛋白染色反应阳性 ,纯度达 95 %。每例子宫肌瘤切除标本可获得 (10~2 5 )× 10 6 原代基质细胞和 (4~ 6 )× 10 6 原代腺上皮细胞 ,每例诊断性刮宫获得的原代细胞数约为前者的 1/ 2~2 / 3。结论 改良培养程序可获得高产量的纯化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