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戊四氮癫癎模型大鼠大脑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戊四氮组(24只);托吡酯预处理组(24只).癫癎发作后分别于6、12、48 h后处死取脑,进行HE染色和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癎性发作后海马HE染色显示;戊四氮组CA1、CA3和DC区神经元变性及坏死较托吡酯预处理组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托吡酯预处理组bcl-2 12和48 h在CA1、CA3和DC的表达强于戊四氮组,而bax在上述时段的表达则较戊四氮组弱.结论托吡酯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推测可能与其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基因表达,降低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变化及托吡酯的影响,探讨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托吡酯100mg/kg灌胃,1次/d,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变化观察不同组NMDAR1及GABA染色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缺血侧脑组织GABAa明显降低,托吡酯治疗组较单纯缺血组GABAa增高.托吡酯预防组GABAa含量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高.单纯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缺血侧脑组织NMDAR1明显降低, 托吡酯治疗组较单纯缺血组NMDAR1受体量降低,托吡酯预防组NMDAR1受体量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托吡酯保护大鼠脑缺血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提高抑制性氨基酸释放及改变其受体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托吡酯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托吡酯对兴奋性谷氨酸和癫发作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托吡酯和谷氨酸作用于神经元后 ,观察神经元存活率的变化 ;测定服用托吡酯的病人在用药前后血中神经元烯醇化酶含量。结果 在 50 μmol/L、10 0μmol/L谷氨酸条件下 ,50~10 0 0 μmol/L托吡酯使神经元存活率分别由 30 9%、2 2 2 %增加到 4 6 9%~ 71 9%、4 0 4 %~ 6 8 1% (P <0 0 5)。先予托吡酯后加谷氨酸钠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先予谷氨酸钠后加托吡酯。服用托吡酯的病人在癫发作后血中神经元烯醇化酶量较服药前降低。结论 托吡酯对谷氨酸钠和癫发作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托吡酯(topiramat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托吡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 托吡酯100mg/kg灌胃,q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 和HSP-70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HSP-70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2h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2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托吡酯干预后,凋亡神经细胞减少,其中再灌注12~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表达于2h逐渐增加,24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托吡酯干预后, 再灌注12h~72h HSP-7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HSP-70及神经细胞凋亡均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托吡酯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bcl-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托吡酯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海人酸组(KA)和托吡酯预处理组(TPM)。采用海人酸腹膜腔注射制作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在SE模型制作前,TPM组大鼠用TPM(18mg/(kg·d))灌胃15d,同时用等量生理盐水给KA组大鼠灌胃。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在痫性发作终止后6、24、48h取海马,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KA组神经元呈凋亡特征。TPM组神经元结构大致正常,但出现核仁边聚和细胞器增多现象,亦观察到少量凋亡神经元。KA组于SE后6h观察到bcl-2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于24h开始减弱,48h仅有微弱表达。TPM组在24h点有bcl-2的强表达(P<0.001),并持续至48h。结论托吡酯预处理能减轻癫痫大鼠神经元的损伤,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托吡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托吡酯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A组),6-OHDA组(B组),造模前托吡酯预处理组(C组)和造模后托吡酯处理组(D组),每组各12只;第1~3dA、B、D组分别行生理盐水灌胃,C组用托吡酯稀释后灌胃;第4dB、C、D组分别向右侧纹状体注入6-OHDA,A组注入生理盐水;第5~7dA、B、C组行生理盐水灌胃,D组用托吡酯(剂量同前)稀释后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4、28d断头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黑质区域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B组损毁侧比较,C、D组损毁侧黑质TH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1),纹状体内SOD及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同时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托吡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毒性产物的作用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癫痫患儿100例,采用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患儿的血清NPY、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托吡酯组的NPY、BD-NF水平均低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84.00%(42/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78.00%(39/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4.00%(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左乙拉西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1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能更显著的降低患儿血清NPY、BD-NF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托吡酯对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纳入50例左旋多巴治疗合并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托吡酯组,托吡酯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吡酯,4周内逐渐增加至100mg/d,并持续应用2周。结果治疗6周后,托吡酯组与对照组及0周相比,通过AUC测量的运动障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因耐受差退出研究。结论托吡酯倾向于使PD合并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患者运动症状恶化,且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对老年性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继发性癫癎患者40例,只给予托吡酯治疗,而且未服用其它任何抗癫癎药物,于3、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托吡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的有效率均在80%以上。无1例患者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结论托吡酯治疗老年继发性癫癎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元活化在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托吡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戊四氮制备慢性癫模型,利用托吡酯干扰,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海马回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托吡酯组点燃率在27d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托吡酯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明显;而不同时间点该表达的增加程度,托吡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说明出现了神经元活化及脑可塑性变化,而托吡酯明显地抑制了该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元活化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托吡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戊四氮制备慢性癫(癎)模型,利用托吡酯干扰,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海马回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托吡酯组点燃率在27 d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托吡酯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明显;而不同时间点该表达的增加程度,托吡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说明出现了神经元活化及脑可塑性变化,而托吡酯明显地抑制了该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托吡酯对大鼠脑缺血时海马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探讨托吡酯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 ,给予托吡酯干预 ,应用微透析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性氨基酸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均增加 ,而给予托吡酯干预后 ,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明显减少 ,而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明显增加。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中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能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成人和儿童各型癫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34例癫癎患者进行了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托吡酯治疗;以加用托吡酯前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准,与单用或转换单用托吡酯进入稳定期后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发作减少百分比的中位值和有效率百分比.结果托吡酯无论在添加转单药还是单药的治疗上均有明显疗效,且抗谱广,可用于单纯部分性发作有或全面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或全面性发作、婴儿痉挛症,无耐药现象.14岁以上者托吡酯单药治疗的剂量明显低于添加治疗组.托吡酯的副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但导致治疗中断的副反应尚未见到.结论托吡酯是一个广谱抗癫癎药,疗效肯定,无耐药性,无严重副反应,可用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托吡酯及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组(34例,A组)、氟桂利嗪组(34例,B组)及托吡酯组(33例,C组),疗程2个月,观察上述3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上述3项指标均有改善,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组治疗前后仅头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有改善,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上述3项指标F值分别为24.23、12.44、9.86,P均小于0.05;其中A组3方面改善均最为明显;而B组及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氟桂利嗪、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对偏头痛发作的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托吡酯对偏头痛持续时间没有减少的作用;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较单独应用其中的一种有更好的预防偏头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服用托吡酯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变化,评估托吡酯对于抗癫痫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5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8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托吡酯组40例给予托吡酯治疗,丙戊酸钠组38例给予常规的丙戊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2组糖代谢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体质量、胰岛素、IR、瘦素及脂联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癫痫患者葡萄糖代谢存在异常,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糖代谢存在影响;(2)托吡酯与丙戌酸钠均会导致癫痫患者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升高,故两种药物是否可作为理想药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建议临床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托吡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托吡酯分别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帕罗西汀的基础上分别合用利培酮或托吡酯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7%。利培酮组起效时间迟于托吡酯组,但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观察应用托吡酯(妥泰)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7例癫痫病人给予口服托吡酯,观察不同发作类型、年龄、用药方法、病程长短及影像改变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托吡酯对部分性、全面性发作及婴儿痉挛均有效,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托吡酯是一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8.
托吡酯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托吡酯和碳酸锂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2-R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52例患,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用托吡酯和碳酸锂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 托吡酯组和碳酸锂组之间BRMS和CGI-SI评分比较无显性差异。托吡酯组有效率为61.5%,碳酸锂组则为52.2%。托吡酯副反应发生率较碳酸锂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托吡酯辅助治疗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患者分别应用托吡酯 利他林与利他林进行对照比较;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由家长评),Conners多动指数(由老师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等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定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减分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托吡酯组为62.81%,利他林组为53.96%,多动指数量表托吡酯组为65.65%,利他林组为51.32%,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TESS量表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托吡酯辅助治疗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患者有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红藻氨酸(KA)诱导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突触重建标记物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托吡酯的抗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A诱导癫痫大鼠及托吡酯给药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并对两组NCAM表达进行比较。结果KA组NCAM表达水平各时间点平均NCAM阳性密度OD率均明显高于N S组和KA TPM组(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托吡酯可能通过抑制突触重建的形成,减少痫性放电,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