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重症心肌心包炎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科于2001年10月5日收治1例急性重症心肌心包炎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经临床观察证实,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消化系统疾病致急性腹痛原因.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首诊的急性腹痛病例,对其腹痛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腹痛原因除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外,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胸膜炎、脊椎病变、带状疱疹、腹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结论 非消化系统疾病致腹痛原因非常复杂,对于急性腹痛患者,应考虑诸多非消化系统疾病所致腹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1月住院且同时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均较大,平均年龄62.3岁,出血量较大,平均865.3mL,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距首次出血时间较长,平均2.3天,无胸部不适者较多14/8;血红蛋白偏低,平均74.5g/L;血压偏低83-125mmHg/62-88mmHg。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中的一或多个疾病。结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且就诊时间较晚、出血量较大,血红蛋白及血压均偏低,多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多数不典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者7例;胸闷、气促7例,胸痛6 例,心慌4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可与心室肥大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等类似 ,还可能掩盖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我院曾遇 1例酷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不典型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患者 ,在乡医院曾被误诊、误治 ,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8岁 ,农民 ,于 2 0 0 0年 10月 6日因心慌、胸闷、胸痛在乡医院就诊。查心电图数次 :Ⅱ、Ⅲ、avF及V5~V7导联Q >1/ 4R ,ST段持续抬高已月余 ,按下壁心肌梗死处理效果不佳。于 2 0 0 0年 11月 18日来我院诊治。查体 :一般情况好 ,血压 14 0 / 90mmHg。心界不大 ,各瓣膜未闻及杂音 ,两…  相似文献   

6.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胥耀文  陈君柱 《浙江医学》2004,26(4):291-292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极易误诊为心肌梗死[1].目前诊断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必须依据其临床特征并结合多项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重症心肌炎有重要价值[2].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此型心肌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对15例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误诊的39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男27例,女12例,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7例,循环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其他疾病4例。结论:通过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总结,提高该病的诊断、处理及防范,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减少误诊、漏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初诊误诊的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2例(46.2%);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6例(23.1%);误诊为其他心血管疾病5例(19.2%);误诊为其他疾病3例(11.5%).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容易造成初诊时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6月20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的结果。结果:97.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仅有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值≥0.5 ng/ml。结论:D-二聚体值在9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0.5 ng/ml水平,有利于在胸痛患者诊断中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值较高的疾病如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 《重庆医学》2012,41(12):1178-1180
目的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d。结果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2年10月诊治4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临床药物治疗和相应护理,未置入支架、病情稳定后出院。抽取286例追踪观察期达2年以上的患者,评价全程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全程健康教育依从性好的211例患者,仅有19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13例再次心肌梗死后置入支架,3例再次心肌梗死后抢救无效死亡。对全程健康教育依从性差的75例患者,有17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10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后置入支架,4例再次心肌梗死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全程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可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及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方法 对12例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了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严重者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少数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脏病。全部患者心肌酶均持续增高,不伴酶峰变化。ST段持续抬高,病理性Q波较少发生。结论 基层医院对此类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不足,易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113例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也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排除标准:①心功能Ⅱ级或以上;②严重心力衰竭;③严重心律失常。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男33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4.52±7.  相似文献   

14.
蔡克锋 《海南医学》2009,20(6):77-7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归、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分析归纳其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常相似,易被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少数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易误诊 .[病例报告 ] 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临床表现严重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 .[讨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缺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1,2])。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概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关心电监测。而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精密的医学仪器,具有操作简单、监测精准的优势,可以用于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指标~([3])。本研究主要探索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收  相似文献   

17.
郭薇  巴宁  荆松宾 《中外医疗》2014,33(7):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舒适度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恢复,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机梗死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舒张压≥90mmHg和收缩压≥14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5岁.根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80例;非高血压组60例.结果 非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脉压均低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胸前疼痛发生率非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且高血压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差异显著均有可比性(P<0.05).结论 高血压可加速血栓形成,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功能不全,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压稳定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11月期间颅脑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资料进行全面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91例择期开颅手术,术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例,1例气管插管未拔除,3例主诉心前区疼痛,术后24h内均出现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变化,CK、CK-MB及TnT均持续增高,峰值分别达1 800U/L、72ng/ml及2.15ng/ml。2例出现休克,1例出现心律失常及急性左心衰,1例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死亡,2例痊愈。结论颅脑手术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术中低血压、应用止血药、疼痛、紧张、基础疾病等均可为诱因;急性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心电图的异常变化和干扰并发急性心梗的及时诊断;加强术前评估、术后监测、早期诊断、合理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颅脑手术后合并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及颅内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郑红 《医学综述》2009,15(21):3346-3347
目的探讨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临床工作中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结果漏诊、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5例,急性心力衰竭3例,脑血管疾病2例,颈椎病、牙周炎各1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极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各科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