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右室间隔部起搏置入术是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特殊部位起搏.广西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较少,我科于2007年8月开始重植入第1例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器术,至2009年12月共为48例患者安装了主动固定电极右窒间隔部起搏器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灵秀  刘红梅  周蕾 《中外医疗》2008,27(33):105-105
目的: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12例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均采用右下肢股静脉穿刺法,置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方式VVI.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起博频率,起搏阈值,感知等参数.结果: 12例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未出现心肌穿孔,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方法,但起搏器置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临时起搏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起搏器的功能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敏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148-149
右室间隔部起搏器植入术是在植入起搏器时运用主动电极将右室电极固定于右室间隔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右室间隔部起搏更接近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更小。我科自2009年至今为70例患者实施右室间隔部起搏器植入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该手术前后护理工作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娇  袁冬敏 《中外医疗》2011,30(7):160-161
总结本科对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进行螺旋(主动固定)电极植入起搏器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一般护理、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心电监护,进行健康宣教,严防电极脱位,并做好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和渗血等。结果9例均经锁骨下静脉成功地将螺旋电极送到理想位置,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和阈值均正常,病人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15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15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不仅防止了心搏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生理性起搏器,加强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如何做好术后病人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00~2005年共为120例患者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本文就护理体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段亚平 《当代医学》2008,14(23):133-133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如何做好术后病人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电极法,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体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的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如何做好术后病人的护理,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安置人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囊袋出血1例,电极脱位2例,呃逆1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3例,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可减少或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67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安置人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囊袋出血1例,电极脱位2例,呃逆1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3例,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永久起搏器置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可减少或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丛伟  冯刚 《医学科技》2002,(1):30-31
目的:报告15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矫治术,并对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从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膜部瘤矫治术15例,根据瘤体基底部大小分别采用补片或垫片修补。结果:全组15例有1例出现术后残余分流,余全部治愈,结论:室间隔膜部瘤破裂手术效果好,但手术的关键是要将破裂的瘤体基底部处理好。  相似文献   

13.
1997年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9%[1]。我院1989~1998年共置入起搏器294例,发生感染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69岁。因间歇性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96年4月26日经右侧头静脉途径安置了VVI起博器。术后2个月,患者头静脉切口红肿、渗液,给予换药、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随着起搏治疗的开展,使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寿命得到了延长。但老年心脏病人机体的应急能力差,起搏器置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增加了其危险性。对这些病人如何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使其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随访期,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4例,经过精心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9年 10月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至今 ,共为 19例患者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其中女性 11例 ,男性 8例 ,年龄 4 7- 80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9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7例 ,有阿 -斯发作 4例 ,更换起搏器 3例。置入起搏器类型 :VVI 5例 ,AAI 1例 ,DDI 13例。全部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 ,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患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成功的因素不仅取决于术中操作 ,而且还应重视术前及术后的有效护理[1 3…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置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因“窦房结病变”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的重症缓慢性一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电击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电击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护理等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可减少电击伤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方法:8例患者,5例植入DDDR起搏器,3例植入VVIR起搏器,先将心室电极放在RVA,然后放在RVOT,用Swan-Ganz漂浮导管分别侧定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8例患者全部在RVOT成功植入螺旋电极,RVOT起搏比RVA起搏时的CO、CI明显增加。感知、阈值、阻抗等起搏参数两者无差别。结论:采用螺旋电极行RVOT起搏与传统的RVA起搏相比较,明显改善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9.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永久起搏器的置入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各房室腔的再同步化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起搏器植入通常情况下是经心脏介入手术放置起搏电极于心内膜,而经心外科手术植入心外膜起搏器较少.我科成功为1例11岁患者安装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3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我院消化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在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食管内支架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能有效解除病人吞咽困难等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30例食管吻合口狭窄和食管瘘患者置入带膜金属支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