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瓜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龙  鲁灵恩 《中药材》1993,16(9):29-32
从丝瓜叶中分得L-3、L-5和L-9等三种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测定L-5和L-9的结构分别为丝石竹配基-3-0-β-D-葡萄吡喃糖甙和2α,21β—二羟基齐墩果酸-3-0-β-D-葡萄吡喃糖甙。L-3是由L-3a和L-3b构成的混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1β-羟基常春藤配基(L-3a)和2α,21β-二羟基齐墩果酸(L-3b)。L-3a、L-3b和L-9系首次从天然界分得。  相似文献   

2.
黄花败酱中酰化新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波  沈德凤  丁立新  陈英杰 《中草药》2002,33(8):685-687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纯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分离,根据化学反应和UV、IR、NMR(^H,^13C,DEPT,HMQC,HMBC)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根与根茎的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出1个化合物,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结论:此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辽东楤木叶中甙类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东木Aratiaelata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Ⅰ: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甙;Ⅴ:齐墩果酸-3-O-β-D-吡喃半乳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丝瓜叶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三匝皂甙和芹菜甙元,经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甙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0-β-D-葡萄吡喃糖甙。命名为丝瓜皂甙Q。  相似文献   

5.
黄花败酱根及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黄花败酱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化学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其成分。结果:从干燥根及根茎中分得4 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常春藤皂元-3-O-β-(2乙酰基)吡喃阿拉伯糖苷,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1 →3)-β-D吡喃木糖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苷。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但飞君  蔡正军  田瑛  郭志勇  褚立军 《中成药》2011,33(6):1011-1014
目的 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7个化合物为:刺囊酸-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β-豆甾醇(5)、羽扇豆醇(6)、胆甾醇(7).结论 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太白楤木根皮中两个新的齐墩果酸皂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新种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 Z. Z. Wang et H. C. Zheng)根皮的皂苷成分继续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皂苷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28- O-β-D_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_28_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和3- 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癸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Ⅲ ) 。结论:皂苷Ⅱ和Ⅲ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太白楤木皂苷Ⅳ ( taibaienoside Ⅳ)和太白楤木皂普Ⅴ( taibaienoside Ⅴ) ,皂苷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灰毡毛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寻找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花蕾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评价该药材质量方法: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8个皂苷类成分,3个黄酮类成分,经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吡喃阿拉伯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J-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即灰毡毛忍冬次皂苷甲(Ⅲ),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Ⅳ),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10-L-吡喃阿拉伯糖苷即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即川续断皂苷乙(Ⅵ),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即灰毡毛忍冬皂苷甲(Ⅶ),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α-L-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即灰毡毛忍冬皂苷乙(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皂苷Ⅰ~Ⅴ、黄酮苷Ⅸ和Ⅹ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灰毡毛忍冬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晓东  冯煦  董云发  赵兴增  王鸣  赵友谊  孙浩 《中草药》2007,38(10):1452-1455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灰毡毛忍冬药材90%乙醇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反复柱色谱得到化合物。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鉴定了6个皂苷类化合物: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Ⅱ)、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Ⅳ)、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Ⅴ)、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Ⅵ)。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得,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齐墩果酸型皂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毛花柱忍冬花蕾中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花柱忍冬花蕾中得到4个三萜皂苷:3-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3-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2),川续断皂苷乙(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从忍冬属中分离出的第一个具有咖啡酰基取代的三萜皂苷,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采用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 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β-D-吡喃葡萄糖苷(4), 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竹节参苷Ⅳa (6),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7),铁冬青苷XXXVII (8), 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9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含23-羟基或24-羟基的天然五环三萜化合物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方法:以齐墩果酸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并对其进行抗糖原磷酸化酶的生物活性评估。结果:以多步反应半合成了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其中阿江揽仁酸的合成共11步,总收率约10%,贝萼皂苷元的合成其14步,总收率约12%。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具有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其IC50介于53~103μmol·L?1之间。结论: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是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齐墩果烷骨架中23-羟基或24羟基的引入对GP抑制活性有不利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黄毛木根皮中又分得6种成分,经光谱及理化分析,分别鉴定为3-O-[β-D-半乳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甙(Ad-v)。竹节参皂甙Ⅳ(Ad-Ⅺ),去葡萄糖竹节参皂甙Ⅳ,(Ad-X),软脂酸(Ad-Ⅳ),β-谷甾醇(Ad-Ⅶ),齐墩果酸(Ad-Ⅷ).除Ad-V外,其余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徐学民  王笳  杨红  黄卫平  袁崇军 《中草药》2003,34(8):678-682
目的 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纯化总皂苷,并应用硅胶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通过^13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A,为测定其结构将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Ⅰ,Ⅱ。经测定皂苷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次生苷Ⅰ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苷;次生苷Ⅱ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 皂苷A为一新的三糖皂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纯化总皂苷 ,并应用硅胶 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 ,通过 1 3 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 A,为测定其结构将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 , 。经测定皂苷 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 -O-α-L -鼠李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 结构为 :薯蓣皂苷元 -3 -O-β-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 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O-β-D-葡萄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 皂苷 A为一新的三糖皂苷  相似文献   

16.
美远志(Polygala senega)根经热水提取2次,提取液经Mitsubishi diaion HP-20柱层析,分别以50%,70%和100%甲醇顺次洗脱。得到的70%甲醇洗脱物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75:25)洗脱,得15个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辽宁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嫩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运用硅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ODS柱、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和MS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辽宁楤木嫩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楤木皂苷A(2)、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anchusosid 2(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8)、竹节参皂苷Ⅳa(9)、randianin(10)、macranthoside A(11)、常春藤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纯化总皂苷,并应用硅胶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通过13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A,为测定其结构将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Ⅰ,Ⅱ。经测定皂苷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次生苷Ⅰ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苷;次生苷Ⅱ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 皂苷A为一新的三糖皂苷。  相似文献   

19.
从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茎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三萜(1~3)和3个新的三萜皂苷(11~13)。将新鲜的三叶木通茎用热甲醇提取,甲醇提取物(995g)减压浓缩,在水和正丁醇中分配。正丁醇溶解部分(400g)经过DiaionHP-20柱层析,依次用30%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洗脱。乙醇洗脱部分(220g)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6个组分。各组分分别上硅胶柱、ODS柱、反相制备HPLC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新化合物均为无定形固体。新化合物1(20.8mg)为2α,3β-二羟基-30-去甲齐墩果-12,20(29)-二烯-28-酸,[α]D+70.0°(c=0.10,甲醇),分子式C29H44O4…  相似文献   

20.
刺人参叶中两种三萜皂苷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人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刺人参叶中分得两种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配基-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A);3-表白桦脂酸-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B)。结论:这两种皂苷均为首次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