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小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离休生长特性。方法组织块接种培养;用计数法及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分裂指数曲线。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生长良好;MTT及细胞计数法所测细胞生长过程基本一致;细胞分裂指数曲线显示细胞在培养第5天达分裂高峰。结论组织块法是晶状体上皮细胞离体培养的较好方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离体生长能力;MTT比色法是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为研究老年性白内障及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对超声乳化术中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和分化的规律。结果前囊接种3—5天,有新生上皮细胞自囊片的边缘长出并向四周延伸,第3-4周部分细胞内出现空泡和颗粒等结构改变,生长近于停止;传代培养细胞不能增生。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体外增生能力有限。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简单有效方法,观察不同年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规律和特点。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对胎儿、成人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分化规律。结果胎儿、成人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具有增殖能力,胎儿和成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传3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传代培养基本不能增殖。结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困难,不同年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均能增殖,但增殖能力均很有限;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是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简单有效方法,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规律和特点。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对儿童及成人外伤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结果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具有增生能力,晶状体上皮细胞均可传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多次传代后生长缓慢。结论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增生能力有限,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能力较强。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是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卫华  张勇 《眼科新进展》2007,27(9):675-677
目的体外培养小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V型胶原表达。方法小牛晶状体前囊组织块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2次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1V型胶原表达。结果原代培养2-3周后细胞成单层后传代培养,传代细胞易贴壁,9~10d后可再传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Ⅳ型胶原表达,形成细胞的骨架成分。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增生时有大量Ⅳ型胶原表达,其与晶状体后囊混浊有关。  相似文献   

6.
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应用组织块贴片法和酶逐步消化法对10~14d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结果:组织块贴片法在加入培养基4~5d后见细胞生长,2wk细胞融合。而酶逐步消化法在加入培养基后7d左右见细胞贴壁,2wk左右见细胞融合。结论: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较困难,本试验采用酶逐步消化方法和组织块贴片法。成功地建立了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为研究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眼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结果 组织块接种24h后即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wk左右细胞融合,在体外可传至7代,5代以后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α-晶状体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呈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地建立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可用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方法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组织块接种培养。取第三代细胞进行冻存。于冻存后第2周,3、6个月复苏细胞。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培养细胞AE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冻存细胞复苏成功。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曲线良好。结论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  相似文献   

9.
盖玻片辅助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简便方法并比较不同来源人品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胎龄20周合法引产胚胎眼晶状体囊膜、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眼晶状体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取的前囊膜,分别在培养皿中铺平,加10乩10%DMEM培养液润湿后加盖盖玻片防止卷曲并促进粘贴.添加培养液浸没盖玻片,37℃培养。同时取相同来源的囊膜按照组织块法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比较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13晶体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盖玻片辅助下,胚胎眼晶状体囊膜第2天即可见明显的增殖细胞由囊膜缘长出,眼库眼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取的囊膜在3~4d的潜伏期后亦可见增殖细胞长出;组织块法培养出现部分组织块漂浮,且胚胎眼囊膜潜伏期延长至3-4d,眼库眼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潜伏期延长至4-5d。结论:盖玻片辅助的改良组织块培养法能尽快获得体外培养的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于品状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利用组织块贴片法,对人晶状体的前囊膜和赤道部囊膜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组织块贴壁48~72h后可见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10~15 d后融合.在体外细胞可传五代,但第三代以后细胞表型向成纤维细胞转化.SABC法染色结果细胞胞浆内α-晶状体蛋白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地建立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可用于后囊膜混浊发病机理和药物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3)在氧化损伤致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离体大鼠晶状体于MEM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mmol/L的过氧化氢(H2O2),对照组不加H2O2,观察培养过程中两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3表达。结果 在H2O2作用下随培养时间延长,晶状体混浊度加重,伴随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表达量随细胞凋亡及晶状体混浊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氧化损伤诱发白内障模型的细胞学基础;caspase3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白内障的形成,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确定及生长、分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牛、兔、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一步认识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分化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进行3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经Gimsa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对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培养至6wk的人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特征性的“晶状体小体”形成;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去分化是发生在第3代,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第4代开始出现去分化;它们传代至第8代时生长都趋于停止,出现老化表现;来自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996)。结论“晶状体小体”的形成可作为确定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一项特征性依据,而体外培养的人、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相同的有限生长潜能,在相同的条件下,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比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快,但易于发生去分化;此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羊膜上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 (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的合适方法。方法 切取大小约 2 mm× 2 mm、厚约 2 0 0 μm含有完整上皮细胞的兔角膜缘组织 ,剪切成 4个 1 mm× 1 mm小的组织块 ,以羊膜为底物分别使用组织块培养法、组织块培养后传代培养法和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培养兔 L EC,通过倒置显微镜、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使用上述 3种方法培养的 L EC均可在羊膜上形成密集单层。细胞组织学检查显示在羊膜上培养的 LEC尚可形成多层。扫描电镜观察 LEC立体感强、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但以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培养 L EC较为快速。结论在羊膜上上述 3种方法都可用于 LEC的培养 ,但以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4.
人结膜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液氮冻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人眼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和细胞保存的最佳方法,建立人结膜上皮细胞,进一步研究人结膜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为毒理试验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分别用组织块培养法、机械分离法及混合消化液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成年人结膜上皮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并用原位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培养细胞;收集第3代和第4代融合的细胞液氮冻存,保存30天后复苏,观察复苏成功率。结果:3种取材方法中,混合消化液培养法细胞  相似文献   

15.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方法:分别使用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小鼠角膜上皮细胞。比较两种方法中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CFE)和群体倍增(PD)。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63、角蛋白19以及角蛋白12的表达。结果:其中80%组织块培养法的原代培养可成功传代,而仅12%的消化培养法原代培养可成功传代;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代培养中,组织块培养法中55%的第一代(P1)细胞可以传代超过P10并继续稳定传代至少可传至P25。而消化培养法传代至P2即不能融合。在P1,组织块培养法细胞的CFE高于消化培养法(P=0·02);而组织块培养法P20细胞的CFE又显著高于其P1细胞(P=0.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消化培养法的P1细胞和组织块培养法的P1,P20细胞均表达p63和K19。K12仅在消化培养法的P1细胞和组织块培养法的P1中表达,而组织块培养法的P20细胞中,K12阴性表达。结论:小鼠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组织块培养法优于消化培养法。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兔晶状体离体培养,分为对照组、H2O2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加牛磺酸共3组,每组64只晶状体,分别以不同时限观察各组晶状体混浊情况,DNA缺口末端原位检测法(TUNEL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牛磺酸组的晶状体混浊情况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H2O2氧化损伤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H2O2组培养24、36、48及72h各时限均呈现凋亡细胞的典型梯状条带;而培养24h的对照组、牛磺酸组均未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细胞电泳条带。结论 牛磺酸可抑制H2O2氧化损伤所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或减轻白内障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胎儿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表达的区别。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胎儿培养及组织切片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bFGF的mRNA,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比较胎儿培养细胞、组织切片细胞及患者囊膜细胞的积分光吸收度值。结果:胎儿的培养及组织切片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前囊中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存在bFGF基因表达。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分别为627.1±268.7,131.5±42.8和79.2±26.3。胎儿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高于胎儿组织切片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积分光吸收度值显著低于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P<0.01)。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增加bFGF基因表达;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bFGF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离体培养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并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方法:取斜视患者手术切除Tenon囊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CCK-8法描述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结果:通过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HTF。不同代次原代培养的HTF之间增殖能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F在体外易于培养,经过数次传代,增殖能力稳定,是进行Tenon囊抗纤维化研究的良好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基因重组的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recombination tissue plasminigen activator,r- t P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 ,为晶状体后囊混浊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方法 首先进行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分为 6个实验组 ,分别加入 2 mg· L- 1 、4mg·L- 1 、8mg· L- 1 、16 mg· L- 1 、32 m g· L- 1 的 r- t PA,设空白对照组 ,在加药后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计数 ,3H- TDR掺入实验 ,研究 r- t P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r- t PA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呈浓度依赖性改变。 4mg· L- 1 r- t PA已有显著抑制作用 ,16 mg· L- 1基本发挥最大作用。结论  r- t PA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通过进一步在体研究 ,可能成为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兔角膜内皮、上皮及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简单稳定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内皮细胞与后弹力层在培养基中孵育后消化法获原代细胞,胰酶消化去除表层上皮后取角膜缘,组织块法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应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原代培养,各细胞融合后胰酶消化依次传代培养。结果 原代内皮细胞4—5d融合成单层细胞,可连续传6—7代。上皮细胞1周左右生长融合,连续传3—4代后细胞形态改变。基质细胞接种6—7d后近融合,传代后增殖明显,可连续传10代。结论依据角膜组织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3种细胞成分,可获连续传代扩增的角膜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