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1年~2003年杭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多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因中毒病原菌的不同,全年皆可发生,且具有人群易发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大敌,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和各类文献的报道[1 ]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类型由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的沙门菌中毒为首发生了变化,现将本实验室2 0 0 1年~2 0 0 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2 0 0 1年~2 0 0 3年本实验室收受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3 1起,采集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医院共计63 9份,其中可疑食品5 5份,大便(含…  相似文献   

2.
食物中毒是评价一个地区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是食品卫生管理水平、经济状况、人们卫生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的综合反应。为了解和探索我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我市1990~2003年食物中毒的发病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GB/T4789—2003、WS/T9-1996检验方法,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的检测。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季度发生率较高,而且检出的致病菌阳性率比其它三个季度均高,在521份样品中,共检出病原菌159份,检出率为30.5%(159/521),致病菌检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又以O3群K6型为主。结论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季节性,以及对高检出率的副溶血性弧菌要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莱城区十年来食物中毒发生规律,确定食物中毒原因,找出关键控制环节,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1993~2002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极易造成群发性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的发生。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是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部门重要任务。现对镇江市润州区1999年~2003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北京市朝阳区2003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监督工作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7.
肇庆市1999~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肇庆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将肇庆市1999~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1960-2003年农村食物中毒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食物中毒一直被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列为工作的重点,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376号令将其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范畴,食物中毒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农村>县、乡镇>城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已渐显现,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误食有毒品种等原因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有增无减,为探讨农村食物中毒特点,寻求制定控制和预防食物中毒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宜昌市历年来食物中毒资料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食物中毒资料为宜昌市1960—2003年各县市卫生防…  相似文献   

9.
烟台卫生检疫局对1993~1995年进口食品卫生情况作了统计,并通过对不合格食品的种类、原因及产地的分析,对今后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市学生因病缺课状况,我们对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生进行了因病缺课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李国培  徐勇  朱金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36-2537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是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职责和工作重点,为了解吴江市近年来食物中毒的季节、地区分布及与食品种类等的关系,掌握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吴江市1996—2008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0-2008年苏州市吴中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翠英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90-2291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对苏州市吴中区2000-2007年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2000-2007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53起,病原体构成第1位是沙门菌,其他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结论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对宁渡市18年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时间、地点和食堂类别的不同,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中毒食物、致病因素和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所侧重。[结论]第2、3季度,市边缘区,厂矿、企业、学校和幼儿园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较多;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米饭、水产品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仁和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2006年仁和区报告的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65起,中毒人数612人,年平均中毒人数153人,无死亡病例。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农民工集体食堂多发,中毒起数以毒蕈和四季豆多见,中毒季节以三季度居首,中毒高发地区在农村,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出率为44.55%。结论仁和区食物中毒的特点,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有关;农民工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农村地区办婚事、丧事、建房等家庭宴请,成为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食物中毒样本检出率的高低与样本采集的准确性和不具备相关检验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2~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受理疑似食物中毒投诉457起,确定食物中毒102起,中毒2 008人,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为0.35%。10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5.49%,动物性食物中毒占4.90%,植物性食物中毒占15.6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92%;凉拌菜引起的占13.73%,海产品引起的占15.69%,毒蕈引起的占10.78%,肉类引起的占12.75%,四季豆引起的占2.94%,亚硝酸盐引起的占2.94%,不明食物引起的占41.18%;发生在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的分别占70.59%、24.51%、2.94%、1.96%。2 008例食物中毒者中,外地游客占44.42%,学生占20.87%,集体单位人员占14.49%,其他人员占20.22%。7例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结论]大连市食物中毒以外地游客为主,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3—2007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84起,中毒人数1836人,发病率为14.12/10万;中毒食品主要以肉及肉制品最多,中毒起数占38.10%,中毒人数占36.7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58.33%和61.3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占26.19%和24.95%;食物中毒的发生场所集中在集体食堂,分别占47.62%和52.29%;发生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分别占42.86%和43.19%。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是预防某市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将检索的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时间、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中毒食物、中毒原因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结果 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的起数最多,占20.2%;中毒人数以沙门菌所占比例最大,占20.4%;肉毒梭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70.5%,引起的死亡率也最高,达16.5%;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5月至10月,但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1月和2月;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31.2%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但每种细菌的多发场所有着显著的不同;沿海省份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24.4%,内陆省份以沙门菌最多,占22.4%。食物载体难以确定。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其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