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采用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1月,经I期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后段异物72例,对手术前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I期玻璃体切割异物摘出率为100.00%。术前62.50%患者视力〈0.1,术后视力≥0.1者56例(77.78%),≥0.5者19例(26.39%),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玻璃体腔积血者1例;6例(8.33%)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网膜均复位。结论 I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后段异物具有异物取出率高、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石尧  黄振平  吴勇  朱丹  张春林 《江苏医药》2002,28(3):183-18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治疗眼球后段异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48眼眼球后段异物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结果:48例眼眼球后段异物全部一次手术取出,术后41眼视力较术前提高,矫正视力低于0.05者由术前34眼减少为术后17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的最佳方法,尽早手术和防治视网 膜脱离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治疗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中的方法。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3例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患者,在切割玻璃体后段前首先行异物钳或手持电磁铁取出异物,然后彻底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3例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22例异物取出顺利,1例异物坠落导致视网膜脱离.结论 玻璃体腔后段悬浮锐性异物在切割后段玻璃体前先行异物取出,可有效避免锐性异物坠落伤及视网膜,导致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4.
眼球穿孔伤球内异物存留,是常见的严重致盲眼病,在现代玻璃体手术未普遍开展以前,经后路法摘出异物虽成功率已很高,但其并发症不能够同时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而最终失明的病例也不少。经玻璃体切除摘出异物,病人术后保存了有用视力,效果良好。现将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球内异物8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6.
眼后段异物对眼组织的损伤较大,病情较复杂,治疗亦较困难。传统的外路摘除术,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常损伤眼部重要结构,手术成功率底,并发症多,疗效多不满意。我院从1992年~1997年采用玻璃体手术的方法摘除眼后段异物1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尤小玲  梁碧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1034-1034
现将131例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0~2001年共做玻璃切割手术131例 ,男89例(89眼) ,女42例 (眼 ) ,年龄8~68岁 ,平均38 8岁。其中包括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5例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48例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6例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3例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8例 ,马凡氏综合征1例。2结果手术前后视力的比较。术前视力 :光感19眼 ,眼前手动32眼 ,10~20cm指数36眼 ,20~40cm指数18眼 ,1m指数14眼 ,0 02~0 1有12眼。…  相似文献   

8.
自1970年Mechemer研制了玻璃体注吸切割器并开始成功地施行封闭式玻璃体切割术以来,国内外已有多种玻璃体切割器研制成功,近年应用眼显微手术比较普遍。玻璃体切割器分为切割系统、灌注系统、照明系统、观察系统及配套器械。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眼前段及眼后段玻璃体切割术。当玻璃发生出血、炎症、变性等病理情况或玻璃体的位置改变时,病变玻璃体就成为光学障碍物,甚至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引起邻近眼组织的损害,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其目的就是恢复屈光间质的透明性,解除玻璃体对  相似文献   

9.
10.
李东  潘涵英 《贵州医药》2004,28(6):523-524
外伤性眼内异物常伴有眼内多种组织的损伤及异物损害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需行多次手术,尤其是眼后极部异物处理更感困难。自从采取玻璃体切割术后,使复杂的眼内异物伤及其继发病可在异物取出的同时一次性处理,疗效大为改观。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硅油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对其所在医院收治的复杂眼内异物患者38例(3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行异物取出硅油填充,随访3~37个月(平均19.3个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异物均一次成功取出。最佳矫正视力≤0.02者10眼,>0.02者8眼,≥0.05者7眼,≥0.1者13眼。结论使用硅油填充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段眼内异物的最佳手术时机和适宜的手术方案.方法 将后段眼内异物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外路磁吸术,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外路磁吸术组异物取出率89.29%,玻璃体切除术组异物取出率100%,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后段眼内异物,外路磁吸术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玻璃体切除术取出异物的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眼外伤是常见的致盲原因,眼球内异物是一种比较常见及严重的眼外伤。异物对眼内组织有机械损伤,加上炎症、感染及化学性和毒性损伤,严重影响伤眼的视功能,所以及时准确的取出眼球内异物,最大限度的减少跟内损伤,降低跟内感染及炎症的发生,对伤眼视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7年9月~2005年8月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采用多种手术方法对球内异物进行摘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玉梅  颜华 《天津医药》2011,39(6):574-57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因玻璃体积血住院手术的患者98例(112眼)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静脉阻塞、眼外伤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导致玻璃体积血行玻切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112眼中有10眼视力无提高,其余102眼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复发性玻璃体积血、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但须注意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展峰 《成都医药》2003,29(6):359-360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清除玻璃体内的积血和机化组织[1].该术式的开展使以往一些无法治疗的复杂眼外伤患者有了复明的机会.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等原因,手术护理面临新的挑战.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各种复杂性眼外伤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清除玻璃体内的积血和机化组织[1].该术式的开展使以往一些无法治疗的复杂眼外伤患者有了复明的机会.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等原因,手术护理面临新的挑战.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各种复杂性眼外伤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炎症所致的玻璃体混浊、机化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随着玻璃体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眼后节疾病的治疗,手术适应证日益拓宽。我院使用美国STORZ多功能玻璃体切割系统具有眼内电凝、激光、气液交换、超声乳化等多功能,2002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施行1024例手术。现将手术配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蒋沁  姚进 《江苏医药》2000,26(9):698-699
目的 探讨采用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9例 (9眼 )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操作的方法来复位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 3个月 ,矫正视力 0 2~ 0 4者 5眼 ,0 5~ 0 6者 3眼 ,0 8者 1眼。结论 此方法不仅使脱位的人工晶体在解剖和功能上得到了恢复 ,而且避免了角膜缘大切口 ,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使手术更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在眼后段外伤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眼后段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眼后段损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异物、网脱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提高25眼(78.13%),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20眼(58.8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前房反应2+、网脱有显著差异(P<0.05),高眼压、白内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眼后段外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