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类癌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大肠类癌诊治的艇。方法 对12例大肠类癌根据肿瘤大小及不同的表现选择性采取结肠下切除(5例)或外科手术(7例)。结果 经定期随访观察无复发或转移,疗效好。结论 直肠类癌直径〈1cm采用结肠镜下局部切除肿瘤,类癌直径较大(〉1cm)且较固定式或表面粘膜有破溃,尤其对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类癌浸润肌层的患者,应施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直肠类癌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彬 《天津医药》2011,39(9):865-866,884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别对40例直肠类癌:早期瘤体<1cm行局部切除治疗,但当瘤体>1cm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例中瘤体<1cm 36例(90.0%),瘤体距肛缘3-8cm有36例(90.0%),男女比例1.35:1,误诊病例有9例(25%),随访病例有34例(85.0%),2例病例死亡,其他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直肠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疗中应避免误诊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即直径<1cm),若无肌层浸润,可行局部切除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良恶性判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大肠类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cm者18例。12例直径〈0.5cm者均无肌层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11例无肌肉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类癌患者,9例内镜下治疗能获得良好效果,5年生存率为100.0%;2例行外科手术,术后1例因类癌扩散并脑转移死亡,另1例仍生存。犯肌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5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4例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为80.0%。局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均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生存时间2年,2例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66.7%。远处转移者2例,1例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6个月,另外1例肺部转移者生存时间为2年3个月。结论类癌直径小,与息肉区分困难。怀疑为大肠类癌者,建议多取检;类癌侵及肌层、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者,5年生存率低;无肌层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适合选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 cm10例,1~2cm 7例,>2cm1例;7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根治术,3例行肛门局部切除术,7例行圈套电凝切除术.除1例瘤体直径> 2cm患者手术后出现肝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患者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直径< 2cm的直肠类癌极少发生转移,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直径< 1cm者可局部切除或高频电凝切除;直径>2cm或侵及肌层或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本文分析了22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22例病人中,1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68.2%,5年生存率77.2%。直肠类癌以便血、便秘或排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 cm者占45.4%,1~2 cm者占22.7%,大于2 cm者占31.8%。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镜(腹腔镜、纤维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类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1月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类癌12例,分析其形态学特点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类癌.结果 结直肠类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0:1),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肿瘤直径为1.5~9.0cm,在腹腔镜下行纤维结肠镜肿瘤定位作结直肠类癌根治性手术.结论 肿瘤直径大小和浸润深度是决定结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对肿瘤直经大于1.5~2.0 cm,浸润肠管壁较深,在缺乏超声内镜检查或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肌层浸润或腹腔有淋巴结肿大,行腹腔镜下纤维结肠镜定位、结直肠类癌根治性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刘明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33-13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2010年3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胃肠道类癌9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肿瘤直径≤2cm,无淋巴转移、未侵入肌层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97.50%,97.50%),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100.00%,79.31%,53.45%),胃类癌3年以上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各组,结肠类癌与肿瘤直径〉2cm,淋巴转移或侵入肌层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约为50%左右,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ammation index,SII)及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18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SII最佳截断值,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46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5.27%。单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与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以及术前临床分期Ⅱ期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II是术前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阑尾类癌1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传海  王小明 《安徽医药》2007,11(8):722-723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6例阑尾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人中无1例术前明确诊断,均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肿瘤直径<1 cm 11例,1~2 cm3例。>2 cm 2例。12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或肌层,2例侵及浆膜,2例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采用单纯性阑尾切除术12例。右半结肠切除4例。获随访的13例病人中,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2例,其中1例为非肿瘤性死亡,另1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阑尾类癌术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来决定,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50例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导致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纯乳房切除手术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式(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1~3个淋巴结转移及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癌抗原135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癌抗原135阴性患者(P〈0.05)。结论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单纯乳房切除手术、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癌抗原135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数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直肠类癌15例内镜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肠镜下发现直肠黏膜下肿物行内镜超声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内镜切除指征的直肠类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直肠类癌15例均成功行EMR,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理证实基底及切缘无残留,随访病例无复发。结论肠镜结合内镜超声可以明确直肠类癌的大小、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内部回声性质,判断有无内镜下切除指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肠类癌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161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50%,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性,胸上段癌向上转移和胸下段癌向下转移及部分跳跃性转移(P〈0.05);低分化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P〈0.05);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至深肌层和外膜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区域性,部分呈现跳跃性转移。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胃类癌8例,直肠类癌10例,阑尾类癌6例,结肠类癌7例,回肠类癌3例。术前误诊率为70.6%,其中胃类癌、阑尾类癌和回肠类癌全部误诊,直肠类癌误诊率20%,结肠类癌误诊率71.4%。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2.8%;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52.9%、41.2%和35.3%。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诊断是胃肠类癌确诊的主要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同时肿瘤的大小、浸润度、转移性、所在消化道的部位也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浓度变化。方法:连续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9例,治疗前进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标本采集,并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比较肿瘤标记物浓度变化。结果:具有中、低程度分化、浸润肌层、淋巴结转移和瘤体≥5cm病理特点的食管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浓度值均明显高于高分化、浸润外膜无淋巴结转移和瘤体〈5cm患者(P均〈0.05或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瘤体大小、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表现与外周血CEA和Cyfra21-1浓度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4例,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1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类癌的主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浸润程度和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利强  刘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58-2759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阑尾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阑尾类癌。其中,9例肿瘤直径小于1cm,2例肿瘤直径1~2CIII,且肿瘤未侵出浆膜、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采用单纯阑尾切除术,均生存5年以上;1例肿瘤直径大于2cm并侵出浆膜,采用有半结肠切除。结论阑尾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多在阑尾切除术后发魂,应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确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4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DLL4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浸润至浆膜外结直肠癌组织中DLL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至浅肌层及深肌层者(P〈0.05)。结论 DLL4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林根  董江楠  李靖 《安徽医药》2014,18(1):117-11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因素相关性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手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65 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手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和淋巴结,并进行标记和计数,研究分析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3.1%;肌层、穿透浆膜及浆膜外淋巴结转移率为15.0%、53.5%、59.6%;直径>2 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75%,明显高于直径≤2 cm癌灶淋巴结的转移率(36.4%)(P<0.05);弥漫性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0.5%.肠型的64.0%,弥漫性明显高于肠型(P<0.05);浸润的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的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重要因素,浸润的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手术后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结合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糖蛋白抗原125水平对子宫体癌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蛋白抗原(CA)125水平对子宫体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CA125水平与子宫体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宫壁肌层浸润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CA125水平升高与子宫体癌晚期(P〈0.001)和淋巴结状况(是否浸润)有关,也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病理组织分级有关。接受器操作特性(ROC)曲线显示子宫体癌浸润的深度、宫外淋巴血管受累范围及肿瘤病理组织分级等在预测晚期子宫体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3%、77%和80%。然而,CA125水平预测晚期子宫体癌的准确度可高达94%,将CA125临界值定为35kU/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0%,阴性预测值为97%,阳性预测值为78%。结论:CA125可作为子宫体癌淋巴转移和宫外蔓延扩散的一种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生林  马维东 《河北医药》2003,25(5):337-337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76年10月至199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收治直肠类癌19例,占同期直肠肿瘤的1.05%(19/1809)。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类癌以便血(47.4%)、便秘或排便痛(36.8%)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cm者占47.4%,1~2cm者占15.8%,大于2cm者占36.8%。结论 直肠类癌术前不易诊断,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术后5年存活率达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