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及独立步行远期预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探讨预测患儿独立步行可能性的指标.对92例CP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2%,对照组有效率55.0%,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CP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CP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剌可尽早建立CP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CP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瘫患者康复中脑功能代偿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评定两组临床康复疗效以及头颅CT、SPECT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发育商、头颅CT恢复率和头颅SPECT恢复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具有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是治疗脑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及独立步行远期预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探讨预测患儿独立步行可能性的指标。对92例CP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2%,对照组有效率55.0%,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CP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CT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CP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CP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卢红梅  毛红梅  马希贵 《河北中医》2010,32(12):1841-184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脑瘫的康复疗效。方法将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针刺推拿疗法。进行2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年龄≤3岁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年龄3岁的患儿(P0.05);轻、中度瘫痪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高度瘫痪的患儿(P0.05);智力正常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智力缺陷的患儿(P0.05)。2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更有益于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5.
针刺按摩治疗脑瘫33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相当于中医“五迟”、“五软”的范畴。它是造成小儿残疾最多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根本治愈的方法,笔者在1992年2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男88例,女32例;10个月~5岁66例,6~10岁49例,11~15岁5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因产前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小儿脑性瘫痪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次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围产期脑损伤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康复治疗,回顾分析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治疗,所以患儿的脑损伤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其余18例患者治疗1年后,脑损伤症状仍未缓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智力情况、有无脑遗留病变和早期疾病等。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降低早期疾病的发生率,对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加以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发育不全出现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因脑损伤不一定局限于脑的某一部分 ,故多数患儿常伴有语言、视力、听力、智力等方面的神经和精神障碍。笔者自 1996年以来 ,运用头皮针和穴位注射为主治疗 6 1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1例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4 2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9岁。发病原因以出生时窒息缺氧为主 ,有 36例 ,此外早产 11例 ,核黄疸 6例 ,病因不明 8例。诊断依据是符合以下 4项中的至少 3项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地震脑损伤言语障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针刺、言语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案和单纯言语训练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言语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在改善的程度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两组分别有16例、14例患者言语功能继续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言语训练相结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言语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组织NO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我们采用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家兔模型,观察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的脑自由基及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成酸)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均可造成脑损伤,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降低,FR(自由基)显著升高,以再灌注损伤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针刺能够在抑制自由基产生的情况下,提高NO含量及NOS活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小儿脑病骨钙素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对小儿脑瘫及精神发育迟滞(或迟缓)骨钙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20例脑病患儿,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7例患儿血清骨钙素含量下降,占85%,上升3例,占15%。结论 针刺能降低脑病患儿血清骨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表面肌电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能独自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表面肌电检测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有所降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提高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唐强  张慧敏  王艳  李晶 《针刺研究》2002,27(4):302-30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进展 ,并探讨了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机制 ,及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在其结合方式上以头针结合康复、体针结合康复、头体针并用结合康复多见 ;而在疗效上 ,尤以头针结合康复为显著。结合机制研究表明 ,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过来 ,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用栓线插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根部 ,2hr后抽出 ,使缺血组织再灌注 ,复制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rMCAo)模型 ,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 ,针刺组分别在模型复制前 1hr、模型复制后 8hr和 1 6hr电针“水沟”、“太冲”、“曲池”、“足三里”、“丰隆”。观察神经行为症状 ,2 4hr后断颈处死大鼠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组织TTC染色后测量脑梗死及水肿体积 ,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神经行为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脑梗死和脑水肿体积百分率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比粘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P>0 0 5) ;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针刺对大鼠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状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患儿发育商(DQ)、个人社交能力DQ、语言发育能力D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MD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观察组基底动脉(BA)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恢复,并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比较2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组组(P<0.05)。治疗后2组Gesell量表5个功能区发育商和发育周龄、GMFM-88量表中A、B、C 3个功能区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RI)评估生活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Rating Scale,FIM)评估神经综合功能,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的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结果:针灸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MRI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FI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13、7日、1413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检测血清S-100B、NSE含量,同时观察治疗7d、14d后苏醒时间、苏醒率,比较苏醒时间、苏醒率、治疗14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观察组血清S-100B、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更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NSE含量,更有益于脑损伤修复,对患者神志恢复有更好疗效,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