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亚梅  王文鼎 《海南医学》2013,24(8):1168-1170
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不同方法,对68份阳性标本及80份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PPA、TP-ELISA和RPR三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1%、94.1%、80.9%,特异性分别为97.5%、91.3%、88.8%,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7.1%、90.1%、85.9%,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7.5%、94.8%、84.5%。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的TPPA比较,RP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2.
TP-ELISA法在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IgG/IgM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各期梅毒血清80份,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排除梅毒的患者血清样本40份,以及100份献血员血清样本。全部血清标本分别进行RPR、TPPA和TP-ELISA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P-ELSIA在梅毒患者组中的阳性率为100%(80//80),确证试验TPPA的阳性率为98.8%(79/80),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P-ELSI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初筛试验RPR的检测阳性率87.5%(70/80)。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RPR试验出现假阳性,其他两种方法无假阳性出现。结论: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初筛和确诊,TP-ELISA试验阳性标本建议进一步作RPR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方法,为梅毒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TP-ELISA筛查方法检测住院、门诊和体检患者标本17 824例,检测出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和RPR检测。结果:TP-ELISA检出阳性231例,阳性率为1.30%;TPPA检出阳性228例,阳性率为1.28%,两者阳性的符合率为98.70%;RPR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4%,同时对不同年龄组TP-ELISA、TPPA、RPR阳性结果进行比较,21~4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85%、1.85%和0.67%。结论: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可提高梅毒抗体的检出率;用TPPA作确证试验,可排除假阳性患者;最后用RPR法进行检测,可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患者,并用其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3种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珂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89-4590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梅毒筛查方法。方法:以TP-ELISA、TPPA、RPR三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215例。结果:共检出TP-ELISA阳性46例,阳性率为1.09%;TPPA阳性44例,阳性率为1.04%;两者阳性的符合率95.7%;RPR阳性29例,阳性率0.69%,与TPPA相比的阳性符合率为61.3%(27/44)。结论:TP-ELISA是住院人群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3种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种常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梅毒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梅毒的检出率.方法:同时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155例梅毒螺旋体质控血清标本.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PR、TPPA和TP-ELI...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98-1399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不同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681例梅毒患者,分别对其血清标本用TP-ELISA、RPR和TPPA方法进行检测,检测方案分为单项目、双项目和3项目共18种,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在各单项检测方案中TPPA方法的灵敏度(98.13%)和特异度(96.21%)最高(P<0.05)。在联合检测中,TP-ELISA+RPR+TPPA的灵敏度(88.87%)和特异度(99.98%)最高(P<0.01);(TPELISA+TPPA)/(TP-ELISA+RPR)/(RPR+TPPA)的灵敏度(87.76%)和特异度(99.17%)也较高(P<0.01)。结论:TPPA检测方法在辅助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方案TPELISA+RPR+TPPA对梅毒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62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环状卡片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3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实用价值。结果:TP-ELISA、TPPA、RPR 3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6.66%、98.32%和66.62%。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的患者可选用TP-ELISA法、TPPA法进行检测,准确率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8.
李宇  娄金丽  冯霞  刘意  魏虹娟  唐冬松 《北京医学》2015,37(12):1149-1151
目的 探讨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将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神经梅毒的患者按照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神经梅毒组(38例)及非神经梅毒组(62例),均采集脑脊液、血清进行梅毒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TP-ELISA、TPPA、RPR检测,比较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脊液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94.7%、100.0%、55.3%,特异性分别为71.0%、85.5%、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0.9%、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100.0%、78.5%.ROC曲线分析,TPPA的AUC=0.989,P<0.000 1;TP-ELISA的AUC=0.961,P<0.000 1.神经梅毒组与非神经梅毒组血清TP-ELISA的S/CO值分别为28.01±1.46和23.74±1.37,TPPA中位数分别为1:640、1:320,RPR中位数分别为1:6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脑脊液TP-ELISA标本的相关系数r=0.4,P=0.000;TPPA的相关系数r=0.3,P=0.001;RPR的相关系数r=0.4,P=0.000.结论 脑脊液TPP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脑脊液TP-ELI-SA存在一定假阳性,应联合RPR作为筛查试验,TPPA作为确证试验.脑脊液梅毒3种检查方法与血清检测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鹏  曹婕  王琳 《吉林医学》2011,32(25):5223-5224
目的:通过比较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适合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体系。方法:经TP-ELISA筛选出的198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RPR、和金标法进行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作为确认,经TPPA确认有96例阳性标本和102例阴性标本。根据检测结果可得出TP-ELISA、RPR、金标法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TPPA为标准可得TP-ELISA、RPR、金标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8.97%、73.96%、92.70%;特异性分别为97.06%、95.09%、98.04%。TP-ELISA、金标法的敏感性较高,而RPR的敏感性较低,前两者与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的特异性均较高,无明显差异。结论:RPR敏感性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筛查,TP-ELISA适用于批量筛查,金标法适用于急诊检测,而三者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建议用TPPA复检。  相似文献   

10.
张艳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91-229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两种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4月做传染病四项检查和输血前筛查的2 663例标本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环状卡片反应素实验(RPR)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检测,对于阳性结果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证。结果:两种方法共检测出阳性标本84例,TPPA确证82例。ELISA法的检测出阳性81例,TPPA确证阳性80例;RPR法的检测出阳性61例,TPPA确证阳性56例。结论:ELIS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RPR法,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梅毒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TP-ELISA、和TPPA法对227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11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RPR、TP-ELISA、及TPPA法的敏感度分别是83.2%、98.7%、99.7%,特异性分别是73.5%,97.4%、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梅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阳性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P-ELISA、RPR、TPPA3种方法同步检测了297例梅毒的血清学,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结果在297例TP-ELIS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TPPA阳性率为88.55%,TP-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率并不完全一致,RPR滴度高低和TP-ELISA数值范围有一定的相对应性,但在RPR中有一定的假阳性率.结论入院患者无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RPR和TPPA检测,以减少潜伏梅毒的漏诊和误诊且不能通过TP-ELISA数值来反映患者的传染状态,但可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辉 《吉林医学》2010,31(20):3233-3233
目的:比较4种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的阳性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最常用的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757例门诊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验。结果:RPR和TRUST两种方法对梅毒检出率明显低于TP-ELISA和TPPA法[1]。结论:TP-ELISA和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应作为临床梅毒确诊的主要检测手段;RPR法和TRUST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应作为临床梅毒的筛查实验以及梅毒复发、再感染和治疗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与RPR、TPPA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采供血机构筛检梅毒的方法.方法:选用ELISA方法在无偿献血者筛检中产生的50例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分别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以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将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ELISA-1、ELISA-2、RPR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44%;假阳性率分别为4%、60%、0;漏检率分别为0、0、56%.TPPA法与RPR法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PPA法与ELISA-2法检测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PPA法与ELISA-1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LISA-1法适用于大批量的血液筛查,但此法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假阳性,采用TPPA法再进行确证,有利于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3种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玲 《华夏医学》2009,22(3):491-492
目的:比较TRLIST、TP-ELISA、TPPA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评价3种方法在临床的适用性.方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做非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结果:TP-ELISA、TPPA两种方法对梅素特异性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RUST法和TPPA法对梅毒非特异性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TP-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与TRUST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考虑TP-ELISA比TPPA的方法的试剂成本便宜,且操作简便、快速和高通量的优点,应是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RPR与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云 《医学文选》2005,24(5):674-675
目的通过对临床疑似梅毒感染者血清RPR和TPHA法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针对非螺旋体抗原的抗体RPR试验和针对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TPHA试验检测临床338份疑似梅毒感染者血清,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8份血清检测结果中RPR阳性148份,TPHA阳性166份,其中RPR、TPHA法检测均为阳性为143份,RPR阳性、TPHA阴性5份,RPR阴性、TPHA阳性25份。TPHA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相一致。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者应同时采用RPR和TPHA法进行血清检测,取长补短,以达到筛查、确证、疗效观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梁秀云 《微创医学》2005,24(5):674-675
目的通过对临床疑似梅毒感染者血清RPR和TPHA法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针对非螺旋体抗原的抗体RPR试验和针对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TPHA试验检测临床338份疑似梅毒感染者血清,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8份血清检测结果中RPR阳性148份,TPHA阳性166份,其中RPR、TPHA法检测均为阳性为143份,RPR阳性、TPHA阴性5份,RPR阴性、TPHA阳性25份.TPHA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相一致.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者应同时采用RPR和TPHA法进行血清检测,取长补短,以达到筛查、确证、疗效观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选择最合适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最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3种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共4876例进行检测.结果:ELISA、TPPA和RPR检测梅毒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6.1%、88.3%和80.5%.3种方法阳性率中TP-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RPR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RPR的灵敏度比ELISA、TPPT差.ELISA是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TRUST、TP-ELISA与TPPA法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梅毒抗体,比较其检测方法的特性。方法对术前、产妇及皮肤性病门诊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筛查出的250例梅毒抗体阳性标本,与50例正常对照组样本,同时采用TRUST、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250例阳性血清标本中,TRUST阳性率为83.2%,TP-ELISA为95.6%,TPPA为92.0%;三者灵敏度分别为83.5%、99.6%、99.1%;特异度分别为83.1%、94.2%、100%。TRUST假阳性人数占总检人数的6.0%,TP-ELISA占3.2%;TRUST假阴性人数占总检人数的15.2%,TPPA占0.4%。结论三种方法中,TRUST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低,TP-ELISA敏感性最高,TPPA特异性最高,三者诊断符合率TP-ELISA与TPPA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方法和各项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共12 960例。TP-ELISA阳性者再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P-ELISA筛出阳性334例,TPPA确证277例,TRUST阳性的98例。结论:TP-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TRUST的灵敏度比ELISA、TPPA差且特异性也不如二者,但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TP-ELISA法是大批量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