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目前辅助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科自1998年来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但在治疗中及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2年9月-2006年9月应用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98例术中及术后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了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操作过程及护理经验。方法:应用PRISMA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为24例重症肝炎患者行PE60例次,对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详尽的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归总、分析。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的方法之一,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增加安全性,采用血浆置换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进行重型肝炎的治疗并对其进行专业护理。方法对15例重型肝炎患者行PE+CPFA治疗43次,均采用单针双腔管静脉穿刺针行右颈内或股静脉置管术,建立血液通道。采用单纯血浆置换联合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进行治疗。为了确保PE+CPFA治疗有效、安全,护理方法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对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专业护理。结论 PE+CPF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加之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ALSS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lasmaexchange,PE)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有效率为61.7%。PE的疗效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PE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1)。PE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行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TA值较高、临床处于早中期的患者。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仍需针对患者病情特点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方平安  朱清文  刘启如  周立智 《四川医学》2006,27(12):1279-128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PE),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汁酸、血氨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E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及转氨酶下降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显著,总有效率达82.85%,且首次治疗时间不同,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早期82.98%、中期53.33%、晚期12.50%)。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少。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以早、中期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6.
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虽经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PE)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用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出患者体内血浆,快速去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争取时间。笔者2004年1月~10月配合临床对12例重症肝炎,进行大量PE,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治疗妊娠并发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妊娠并发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24例,分为PE和HF联合治疗组(12例)和单纯PE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评价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次数。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住院时间,血浆置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妊娠并发重症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尽早联合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可以促进病人恢复,减少PE次数,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蔡俊岭 《中外医疗》2011,30(16):22+24-22,24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采用血浆置换(PE)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纽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并对2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指标的变化、肝功能和并发肝昏迷的存活率进行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的存活率.结果 PE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菩,TBIL、TBA、ALT较治疗前下降(P〈0.05),A、CHO及LDL与治疗前比较上升(P〈0.05),2组患者存活率比较,PE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装置在治疗重型肝炎切实有效,同时,对提高重型肝炎救治存活率、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血浆置换(PE)与连续血液滤过相结合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68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意识、黄疸、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90.8±93.6mmol/L,PTA上升19.7±0.089,治疗后存活率达80.8%,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浆过敏居多,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PE治疗,从发病年龄、置换次数、治疗间隔时间、临床分期、肝脏基础疾病、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因素对PE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PE治疗有效80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清蛋白、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与无效患者的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MELD评分、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的多少、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PE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明显改善,PTA及胆碱酯酶(CHE)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和ALT、AST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提升是重型肝炎患者好转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PE)是通过血浆分离器滤出、丢弃含有毒素及有毒物质的血浆,同时输入新的血浆或替代品,使血液净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院自2007年对重型肝炎进行PE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血浆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也少(P〈0.01);术后脱呼吸机早(P〈0.05),胃肠功能及意识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率、1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前状况,虽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但有利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乙型重症肝炎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肝功能、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表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4例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PE治疗,观察组使用PE联合DPMAS治疗.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蒋九华 《吉林医学》2013,34(11):2156-215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相关血液指标变化。观察PE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血浆置换前后血液指标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血浆置换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肯定,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HP200血液净化治疗仪,YT50P.P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各期重型肝炎患者68例,并对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PTA、NH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6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治愈好转29例(41.8%),死亡或自动出院39例(52.2%),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早中期患者的疗效较晚期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肝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是国内治疗重型肝炎的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应用的人工肝技术是联合应用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液/血浆灌流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技术,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血浆,而将细胞成分和与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输回患者体内,借以除去患者体内的各种有毒病理性物质,如过高的胆汁酸、血氨、内毒素和胆红素等,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并发症多,所以手术护士在术中的操作和严密周全的护理措施是成功完成治疗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新型血液净化方法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或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PE+CAPS组13例、PE+CPFA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血氨、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CAPS与PE+CPFA治疗后肝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E+CAPS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TBIL下降幅度为42.00%;PE+CPFA组治疗后TBIL下降幅度为35.53%。PE+CAPS组总存活率为61.5%,PE+CPFA组总存活率为53.3%,对照组总存活率为25.0%。结论由于中、晚期重型肝炎肝脏坏死面积较大,建议尽早进行PE联合CPFA或CAPS治疗,合并肝肾综合征或肝性脑病者首选CAPS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89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基础治疗上进行单纯血浆置换(PE),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汁酸、清蛋白、胆碱酯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有显著差异性,总有效率达82.6%,并发症少。结论 PE联合内科基础支持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连血液灌流(HDF HP)、连续肾替代串连血浆置换或串连血液灌流(CRRT PE、HP)、血浆滤过吸附(PFA)等,对19例重型肝炎、肝脏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例(3/19,15.8%);好转8例(8/19,24.1%);无效2例(2/9,10.5%);死亡6例(6/19,31.6%)。结论:血液净化技术对重型肝炎近期有效,但远期疗效仍较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