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初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7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PET/CT检查,比较PET与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分别为95.51%,91.86%,92.39%,95.18%,93.71%;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分别为75.29%,73.33%,72.73%,75.86%,74.29%;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均明显高于PET,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UVmax值明显高于Ⅰ、Ⅱ期,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SUVmax值明显高于Ⅰ期,不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联合薄层CT扫描对诊断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直径为1~3 cm)患者,行PET/CT显像和薄层CT扫描,PET显像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薄层CT扫描后再行MPR重建,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综合分析两者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PET显像、薄层CT扫描、两者联合诊断肺小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92.6%、88.2%、96.4%,特异性分别为73.3%、57.1%、85.7%,准确率分别为89.3%、80.4%、9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1.8%、9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1.5%、92.3%.结论 PET联合薄层CT扫描是临床上诊断肺小结节良恶性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在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采用手术或者病理学确证的34例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PET/CT检测证实卵巢良性肿块17例,肿瘤直径为3~22cm;恶性肿瘤15例,肿瘤直径为2~30cm;交界性肿瘤2例,肿瘤直径为4~6cm。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的临床诊断灵敏度显著性较高(P<0.05),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T/CT对于妇科卵巢良恶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18 F-FDG PET/CT代谢显像联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2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0例,汇总其影像及临床检查等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确诊肺癌43例,良性7例.单行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MSHRCT)对于良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良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征、结节-肺界面、邻近结构改变和增强表现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28例结核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长、短毛刺及环蛋壳状钙化者分别为23/28例和24/28例;20/28例周围有纤维条索影或卫星播散病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14/28)和包膜样强化(10/28)。19例炎性假瘤均发生在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16/19例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可见长毛刺和胸膜凹陷征;3/19例周边可见斑片影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16/17例呈良性肺结节的动态强化。7/12例肺脓肿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9/13例错构瘤检出结节边缘砂粒样钙化和中央脂肪像素。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可见受压小血管。1例肺霉菌球呈不规则形,有长毛刺及多个小空腔,周围有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1例纤维瘤呈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结论 MSHRCT能尽量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界面以及内部结构,对于肺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18-3-脱氧-3-胸腺嘧啶核苷(18F-FLT)这种新型PET/CT显像剂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本次多中心研究了2007年10月~2009年1月共进行扫描的101例患者,剔除了不符合条件的病例,最后采用了6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6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为(58.12±12.89)岁;每一例病例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18F-FDG和18F-FLT显像,均通过病理或密切随访取得确切的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69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29例。病理及随访结果作为本研究对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后,以FDG的SUV>2.5以及FLT的SUV>2为诊断标准,18F-FDG和18F-FL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40%、62.32%、52.94%、88.89%和72.41%、70%、71.01%、63.64%、77.78%;18F-FDG联合18F-FL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60%、76.74%、72.41%、85.71%。结论:在对肺结节的PET/CT显像研究中发现,18F-FDG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18F-FLT高,而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低;18F-FL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较18F-FDG高,而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低;二者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肺内恶性结节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9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平扫发现病灶,对病灶行2mm薄层扫描,再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min薄层扫描,分析病灶大小、边缘情况及强化值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①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有一定的定性意义,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较小的结节更有可能为良性。有作者统计,<1cm的结节85%为良性,<2cm的结节约60%为良性。>3cm的肿块多为恶性肿块。②分叶状边缘多表明为恶性结节,特别是深分叶结节,深分叶阳性者以恶性结节多见,深分叶阴性者以良性结节多见。分叶反映结节各个方向生长不均衡。肺癌常见深分叶状边缘,错构瘤可见浅分叶。模糊的、不规则或毛刺的边缘提示恶性结节,肺癌边缘常见毛刺征,为肿瘤细胞向各个方向蔓延或肿瘤刺激引起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条索形成。约30%的转移瘤边缘模糊,可见毛刺征,约90%有毛刺的结节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锐利提示良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球等。③血管集中征又称支气管血管集中征,恶性结节较多见。其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或受牵拉向病灶移位。血管集中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④胸膜凹陷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之一,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⑤良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差异不明显,增强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强化值(38.6±14.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5±16.4)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2.3%。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结论结节较小,边缘光滑锐利或浅分叶,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结节较大,分叶状边缘,特别是深分叶结节,毛刺征,血管集中征,典型的胸膜凹陷征,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8.
赵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86+88-86,88
目的 通过探析PET/CT在肺癌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诊断肿瘤疾病提供临床依据,使PET/CT技术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服务.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6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经过临床和病理确诊后,分别对患者进行PET/CT扫描后,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的CT图像进行阅片.结果 PET/CT鉴别诊断良、恶性肺内肿块或结节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 PET/CT技术对肺部肿瘤的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期结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研究肺内孤立性结节手术之前16层CT影像的特征性分析以及其对临床治疗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出现肺内孤立性结节情况的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采用传统的X射线平片以及16层CT影像等方法进行检查,发现这些患者均存在着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的情况,之后对其行手术治疗,将得到的相关病理学诊断与通过16层CT影像得到的术前肺内孤立性结节影像进行相互对照,并且对诊断的结果进行鉴别以及回顾性分析,对病理学诊断以及影像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提高。结果肺内孤立性结节的16层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及空泡、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以及钙化和空洞等。在这些特征当中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及空泡、胸膜牵拉征以及肺癌分叶的发生率与其他疾病相比明显比较高(P<0.05),而这60例患者当中,还有10例患者出现合并不规则后壁空洞情况。另外,薄壁空洞以及结核球环形钙化的发生率也比较高(P<0.05)。支气管充气征、炎性假瘤病灶空炮以及邻近胸膜反应等的比例比较高(P<0.05)。爆玉米花样钙化是肺错构瘤的主要表现。结论 16层CT影像能够非常好的将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特点显示出来,是对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区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志强  王兴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69-1770
目的 探讨肺部韦格纳肉芽的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肺部韦格纳肉芽肿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或增强检查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图像表现以及误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双侧肺损害9例,单侧肺损害2例.主要影像特征包括:多发结节影8例,不规则片状实变阴影4例,楔形病灶3例,空洞6例.共有8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为72.72%(8/11),其中2例误诊为原发性肺癌,3例误诊为转移性肺癌,3例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CT表现对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35-1936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炎性结节的情况,对各组之间的动态增强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一般≥20Hu,良性结节的强化峰值一般≤15Hu;多数恶性结节(58.29%)为均匀强化,炎性组中多数病例(66.67%)呈周边环状强化。结论:良、恶性SPN可通过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PH、CT、强化模式方面的不同来反映其微血管构成的差异,从而对SPN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增强CT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SPN患者68例,并行动态增强CT扫描。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测量SPN增强前后CT值,记录增强峰值(PH)、SPN与主动脉PH的比值(SPH/PPH)。结果cT强化值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结节与炎性结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胜,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的优化可进一步客观反映SPN的动态增强情况,有利于其形态学的比较及CT值的测量,有望提高其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腮腺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病变的CT或MRI的表现。结果85例腮腺病变中,良性肿瘤63例(63/85,74.1%),大部分(38/63,60.9%)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恶性肿瘤12例(12/85,14.1%),大部分(9/12,75.0%)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炎性及其他瘤样病变10例(10/85,11.8%)。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区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实性结节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癌22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4%,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术后病理证实4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0%。;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58.1%(25/43).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22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86.4%(19/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检出准确、简便;二维超声结合CDFI有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30例直径<3cm的孤立性肺结节MRI表现,并评价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上的价值,对其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均有MRI检查。其中肺癌12例,包括鳞癌5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3例。病灶直径1.5~3cm。良性病变共l8例,其中结核球4例,炎症4例,错构瘤4例,炎性假瘤3例,囊肿3例。结论分析MRI征象,仔细观察病灶结构及周围改变,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108例(良性组)和恶性肿瘤72例(恶性组)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恶性肿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4%。乳腺良性肿块表现为境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周边可见包膜;恶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呈毛刺蟹足状,周边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边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恶性组血流分级程度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Vmax及RI范围小于恶性组(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PET/CT技术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90例,都进行了放射PET/CT诊断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计算。结果放射诊断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7.8%。良性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为(6.32±2.12),恶性患者为(8.04±2.85),最大标准摄取值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显现出的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CDFI检查。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45例,恶性结节(甲状腺癌)8例,超声诊断阳性符合率为83.1%。良性甲状腺结节形态多规则,边界清楚,内部结构可表现为实性和囊性;恶性甲状腺结节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结构多为实性。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0或1级较少,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较多。结论 CDFI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作初步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施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5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在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315枚,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结果假阴性7枚,假阳性8枚,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7%,高于CT(67%,90%;P=0.002,0.045)。结论假阴性是由于PET/CT稍逊的空间分辨率、低糖代谢率的淋巴结微转移灶、与原发灶毗邻的淋巴结误认为肿瘤。而合并肺部疾病所致淋巴结炎是PET/CT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同病理条件下的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的18 F-FDGPET/CT显像资料,结果 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肠壁厚度,总结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的PET/CT的影像特点.结果(1)原发性小肠良、恶性病变局部肿块形成分别为31.6%、84.0%(x2=10.4,P<0.01);肠壁厚度分别为(0.75±0.32)cm、(1.42±0.20)cm(t =2.66,P<0.01);SUVmax分别为(5.17±3.04)、(9.65±5.48)(t =2.88,P<0.01);灶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2.0%(x2=1.01,P>0.05),SUVmax分别为(4.80±1.91)、(7.00±5.61)(t=1.11,P>0.05).(2)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以肝(28.0%)、远处淋巴结(20.0%)和骨转移(16.0%)最为多见;最多病理类型为恶性淋巴瘤(44.0%),其次为腺癌(32.0%),两者的肠壁厚度分别为(1.41±0.59)cm、(1.36±0.62)cm(t =0.18,P>0.05);SUVmax分别为(12.49±7.00)、(7.93±2.82)(t =7.55,P<0.01);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62.5%(x2 =3.89,P<0.05).(3)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SUVmax=4.20、局部肠壁增厚和/或转移为依据,18F-FDGPET/CT显像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94.7%和95.4%;假阳性主要为肠结核,假阴性为印戒细胞癌.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灶周淋巴结大小及其SUVmax值不能提示其良恶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腺癌,两者的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