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肿物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10年行腮腺肿物及局部切除术患者48例,1998~2004年行腮腺肿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腮腺肿物直径均小于3.5 cm,术后分析比较.结果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在面部外形满意度、暂时性面瘫、耳垂区麻木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涎瘘及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病变范围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相对于浅叶全部摘除有显著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观察我院1994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应用单纯肿瘤摘除术、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213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单纯肿瘤摘除术式与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术式:单纯肿瘤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只适宜切除包膜完整的浅表、细小良性肿瘤;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复发率低,但创伤大、并发症多,适宜切除无完整包膜或深叶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凹陷畸形以及涎瘘、永久性面瘫发生,分泌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6.
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浅叶切除术的术式。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作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切除腮腺浅叶及其肿瘤的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肿瘤发生,残存腺体功能和形态得以恢复,术侧无明显凹陷性畸形,术后积液及涎瘘明显减少。结论 腮腺主导管及深叶的保留与腮腺肿瘤的复发无内在联系。该术式适合于腮腺浅叶、颊部和下极的良性肿瘤、临界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2.0cm,均位于腮腺浅叶),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并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后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2.0cm)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游离面神经术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折152例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游离面神经术124例(81.6%),其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游离100例(65.8%),面神经总干游离24例(15.8%);22例(14.5%)恶性肿瘤及6例(3.95%)小腺瘤患者未行面神经游离.152例患者按腮腺术式分类:112例(73.7%)采取腮腺浅叶切除,22例(14.5%)采取腮腺全切除,18例(11.8%)采取腮腺部分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9 ~33个月发现,无一例肿瘤复发;34例(27.4%)术后第3d出现口眼歪斜;22例(14.5%)行腮腺全切除患者,有4例(18.2%)发生面瘫,其中有2例(9.1%)为永久性面瘫;无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游离面神经术有利于腮腺肿瘤的完整切除,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面神经医源性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113例,肿瘤直径均〈2.3cm,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1~7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暂时性面部不对称占37.17%(42/113),涎漏占4.42%(5/113),Frey's综合征占1.77%(2/113),肿瘤复发率为2.65%(3/113)。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本科1 9 9 5~2 0 0 5年经病理确诊的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 2例,占7 1.2 6%;恶性肿瘤2 5例,占2 8.7 4%。良性肿瘤均为混合瘤,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多见,占恶性肿瘤的4 4.0 0%,8 7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8 8.8 2%。结论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可行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病理的对照,总结腮腺区良、恶性新生物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区新生物的CT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分析腮腺区新生物的CT表现.结果新生物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20例,呈不规则分叶状5例;密度均匀16例,密度不均匀9例;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21例,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病理证实为腮腺良性病变18例,恶性肿瘤6例,汗腺恶性肿瘤1例.CT术前诊断良性新生物正确16例(正确率84.2%),恶性新生物正确5例(正确率83.3%).结论 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对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难以确定.在对病变良、恶性鉴别方面,熟悉腮腺区解剖是基础,掌握腮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是关键,同时不应忽视腮腺CT强化扫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睾丸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96例睾丸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肿瘤声像图与不同病理类型相对应.良性睾丸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稀少甚至无血流,恶性单丸肿瘤内部及周隔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是在睾丸肿瘤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睾丸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96例睾丸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肿瘤声像图与不同病理类型相对应.良性睾丸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稀少甚至无血流,恶性单丸肿瘤内部及周隔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是在睾丸肿瘤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睾丸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96例睾丸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肿瘤声像图与不同病理类型相对应.良性睾丸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稀少甚至无血流,恶性单丸肿瘤内部及周隔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是在睾丸肿瘤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睾丸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6例睾丸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96例睾丸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肿瘤声像图与不同病理类型相对应.良性睾丸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稀少甚至无血流,恶性单丸肿瘤内部及周隔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是在睾丸肿瘤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0.5~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2例(10%);暂时性面瘫:A组1例(3.13%),B组3例(15%),均在15 d~6个月内恢复;味觉出汗综合征:A组0例(0%),B组2例(10%);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4例(2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可靠,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腮腺区肿块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1例腮腺区肿块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结果 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2.9%,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瘤为81.3%,恶性肿瘤为66.2%。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