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腮腺肿瘤手术治疗10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们近几年行手术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2例中,男58例,女44例;中位年龄34岁。病理类型:良性肿瘤88例,其中混合瘤45例,血管瘤8例,腺瘤8例,淋巴管瘤8例,脂肪瘤7例,嗜酸性肉芽肿7例,淋巴结核...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临床多见,但绝大多数为上皮肿瘤,而且发病率高于其它涎腺。由于病理分型较多,且临床解剖特殊,一旦处理不当,肿瘤术后复发率高。尤其多发性肿瘤不易一次性摘除干净,需二次手术,对患者不利。但近年来均主张单纯摘除肿瘤,复发率更会增加。但有其优点,为能保留腮腺的的分泌功能。同时也能保持腺体区软组织的丰满度。另外,也能减少损伤面神经机会。笔者收集20余年收治腮腺肿瘤150例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并着重在手术摘除肿瘤和腺体神经处理方面进行探讨,供同行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房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19-2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进行的29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了病例资料的病理分类、临床治愈、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9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为24例,恶性肿瘤为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例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本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7例;2例患者发生涎瘘;有1例患者因肿瘤破坏了面神经颊支.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75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72例,占96%,恶性肿瘤3例,占4%,术后6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涎瘘1例,皮下积液2例。结论腮腺肿瘤中多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根除肿瘤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功能,术后并发症取决于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86例已行手术的腮腺肿瘤治疗情况分析,介绍各种手术方式与整复治疗方法,并着重对腮腺区面神经的处理,腮腺血管瘤的治疗选择及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缺损的整复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术中即时复盖性整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9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2例占73%,恶性肿瘤26例占27%。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居多,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居多。术后暂时性面瘫25例,腮瘘7例,耳颞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病变为主,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对我科2001~2004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病情况、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临床手术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肿瘤和腮腺全切除术、肿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以及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组,各50例,手术后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治愈复发情况等相关项目.结果 150例腮腺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占84.66%,恶性肿瘤患者占15.34%.肿瘤切除和部分腮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74.00±12.54) min明显少于全切组(112.00±20.37) min和浅叶组患者(98.00±17.35) min,部分组患者的面部满意例数(48例)和腮腺保留功能情况(45例)显著优于另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3.3%)明显少于其余两组(1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和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的时间较短,治愈情况理想,可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同时术后的并发症少,在面部外观方面满意度高并且可以部分保留腮腺的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腮腺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10年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85例,对各种手术方式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良性肿瘤80例,31例行腮腺部分切除,19例行腮腺浅叶切除,30例行腮腺浅叶切除加深叶切除。恶性肿瘤5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加肿瘤切除。结果82例治愈,3例复发。结论对腮腺肿瘤患者应综合分析判断其性质,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注意保护面神经,尽量保存组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32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学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GIST主要发生在胃(56.25%)和小肠(31.25%),结直肠少见(6.25%)。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75%,CD34阳性表达率为76.8%。结论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发生Frey综合征34例,占43.59%。观察组Frey综合征持续时间为(2.4±0.2)d,优于对照组的(5.4±1.4)d(t=4.12,P〈0.05)。在淀粉碘试验中,观察组共5例出现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且对照组轻、中、重度阳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3.81、3.42、3.90,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0.5—1年,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口干、感觉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7、3.88、3.71、3.90、4.17,均P〈0,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以保存腮腺的部分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比较少,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病例分为A、B两组,A组行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B组行传统术式,术后经0.5~6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并发症和腮腺功能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2例(10%);暂时性面瘫:A组1例(3.13%),B组3例(15%),均在15 d~6个月内恢复;味觉出汗综合征:A组0例(0%),B组2例(10%);面部明显凹陷畸形:A组1例(3.13%),B组4例(2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可靠,且弥补了传统腮腺手术的不足,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1)男4例,女8例,其中50-59岁女性7例(58.0%);(2)12例共14个病灶,11例单发,1例单侧3个病灶;(3)病灶位于浅叶者12个,2个病灶跨深浅两叶;(4)病灶最大径均〈3em,其中〈1cm者5个,1—2cm者6个,〉2cm者3个;(5)所有的病灶边界均清楚;病灶边缘光整者13个,不光整者1个;(6)病灶内密度均匀者3个,其中2个见于〈1cm的病灶;病灶中央规则囊变者4个,不规则囊变者7个;其中5个病灶囊变区〉50%;(7)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幅度I〉40Hu。结论病灶较小、单发、位于腮腺浅叶、边界清楚、边缘光整、病灶易囊变及强化明显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认识这些CT表现结合患者性别、年龄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腮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5例腮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研究5例患者均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主要表现为腮腺区肿块生长迅速,偶有疼痛;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均增高;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例、滤泡性淋巴瘤Ⅱ级1例、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腮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为非特异性,确诊较为困难,手术切除合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宏斌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6):47-49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113例,肿瘤直径均〈2.3cm,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1~7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暂时性面部不对称占37.17%(42/113),涎漏占4.42%(5/113),Frey's综合征占1.77%(2/113),肿瘤复发率为2.65%(3/113)。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CASTLE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包块,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镜下瘤细胞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分割成巢状或岛状.这种结构与胸腺癌中的分叶状结构非常相似.瘤细胞呈鳞状细胞或合体样细胞分化,淡嗜酸性胞浆,核椭圆空泡状,并有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CK、CD5、CD117阳性,TG、Caleitonin、SYN、NSE、TTF-I、EBV阴性.结论 CASTLE是类似于胸腺上皮样结构的甲状腺癌,是很少见的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与胸腺癌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表现与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1例,11例中男9例,女2例,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密度。结果 11例腮腺腺淋巴瘤中,5例病灶单发,6例多发,共20个病灶,其中13个(65%)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CT显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7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13个;增强扫描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当肿块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边界清楚,特别是病灶多发并伴局灶性坏死,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时应首先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