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9-17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60例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同时统计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34±0.004)μg/L、(0.082±0.012)mg/L,而观察组患者的两指标水平分别是(0.073±0.007)μg/L、(0.324±0.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单支冠脉病变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65±0.005)μg/L、(0.301±0.029)mg/L,双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0±0.006)μg/L、(0.317±0.033)mg/L,三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5±0.008)μg/L、(0.341±0.037)mg/L,三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和正常人群相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ACS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和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液恶性疾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昱洲  王学文 《天津医药》1997,25(12):720-723
利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5例血液恶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组D-二聚体水平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尤以M3型患者更显著(8.54±5.70)mg/L(P<0.001)。淋巴瘤及慢粒患者升高不显著。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后,D-二聚体水平达到正常水平(0.31±0.10)mg/L。5例复发者D-二聚体再度升高(7.715±2.31)mg/L,与CR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动态观测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变化,有助于对白血病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皮慧  王友莲  宋小萍 《江西医药》2012,47(10):935-93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性及其与SLE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30例SI点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Br糖蛋白1(β2-GP1)浓度。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SLE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SLE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02±2.21)mg/L,而正常对照组为(0.51±0.23)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4,P〈0.001);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939,P〈0.001),即D-二聚体水平越高。SLEDAI评分也越高。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β2-GP1呈明显正相关(r=0.758,P〈0.01),即D-二聚体水平越高,β2-GP1也越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不仅可以作为判断SLE患者体内凝血一纤溶系统异常的指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LE疾病的活动性。联合检测血浆β2-GP1水平,有助判断SLE患者继发抗磷脂综合征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AMI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根据D-二聚体水平(以D-二聚体正常值上限的2倍为界限),将AMI患者分为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和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观察比较2亚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65±0.2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6)mg/L(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明显高于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的9.1%(P<0.05)。结论 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同时患有PTE和DVT的诊断意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健康老年人)及COP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与DVT和PTE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值为(0.45±0.17)mg/L,>0.5 mg/L者占16%,而实验组>0.5 mg/L者占36.5%,其中并发症PTE、DVT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甚至呈数十倍升高,而无其他疾病的COPD患者>0.5 mg/L者占总数的26.7%,其平均值为(0.50±0.15)mg/L。结论对所有COPD患者D二-聚体栓测有利于提高DVT和PT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查血D-二聚体浓度检测对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以"胸痛"为主诉,后经心脏超声、血管CTA、MRI或血管造影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选择同时期在急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 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Stanford A型,22例B型。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5000μg/L),均值(9500±3200)μg/L(5500~14 460μg/L),敏感性100%。自症状发作到D-二聚体测定的时间为1h~4d,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93,P=0.00)。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均高于10 000μg/L,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价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较,仅有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升高不明显(3000μg/L)。结论血D-二聚体阳性且达到一定水平有助于在急诊早期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血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80例入组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日本CA-7000全自动监测仪测定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化疗前消化道肿瘤进展期(Ⅲ、Ⅳ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15±0.48)mg/L、(1.98±0.77)mg/L;早期(Ⅱ期)D-二聚体含量(0.28±0.09)mg/L;三者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37例疗效达(CR+PR)组与治疗前D-二聚体差值为(-0.41±0.19)mg/L;25例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值为(0.09±0.11)mg/L;18例疗效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差值(0.84±0.32)mg/L;且进展期(Ⅲ、Ⅳ期)化疗后有效组(CR+PR)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后进展组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稳定组(SD)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观察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化疗疗效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晓颜  杨继红  朱旭峰 《中国医药》2011,6(11):1346-134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自噬蛋白Beclin1、PL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变化的趋势与肺癌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血凝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不同病理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Beclin1和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和PLT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24.90±4.68)%比(92.27±4.52)%],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4±0.772) g/L比(2.953±0.719)g/L、( 1443.8±1664.5) μg/L比(148.8±82.4) μg/L,P<0.01].肺癌组患者PLT计数为(506.60±65.21)×109/L,正常对照组为(210.94±47.34)×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着病理恶性度的增加,肺癌组患者PLT明显增高,同时血浆Fib水平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血PLT、血浆Fib和D-二聚体含量及自噬蛋白Beclin1的变化与肺癌的恶性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多参数检测综合分析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5例血液恶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组的D-二聚体的增高具有显著差异,M3型患者尤为显著[(8.54±5.70mg/L,P<0.001]。在淋巴瘤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升高不显著。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后其D-二聚体值达到正常[(0.31±0.10)mg/L]。5例复发者的D-二聚体值再度升高[(7.71±2.31)mg/L],与CR期比较,差异显著。动态观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白血病病情的判断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肌梗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其在溶栓治疗中的变化,为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金标斑点法检测心肌梗塞患者和对照组入院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以及心肌梗塞患者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心肌梗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0.2mg/L vs 0.2±0.1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是入院时较高,溶栓治疗三天后明显上升,到出院治愈时恢复到正常水平[(1.7±0.2)mg/L vs(2.5±0.3)mg/L vs(0.2±0.1)mg/L],三次结果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为心肌梗塞患者诊断及溶栓疗效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SLE患者血清B—ALP、PINP、NTX、CTX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B—ALP、PINP、NTX、CTX是骨形成和代谢的指标,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代谢状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进行了测定。方法测定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B—ALP(5.03±1.22)μg/L、PINP(30.18±5.14)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B—ALP(7.85±1.30)μg/L、PINP(45.12±4.95)μg/L明显下降(P〈0.05)。SLE患者血清NTX(5.12±1.08)nmBCE/L、CTX(0.26±0.07)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NTX(2.01±0.95)nmBCE/L、CTX(0.15±0.05)μg/L明显上升(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骨形成障碍,骨吸收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or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D-二聚体水平和 NT-porBNP 的含量水平,并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D-二聚体、NT-porBNP水平分别为(2.43±0.58)mg/L、(1487.8±201.5)p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6±0.13)mg/L、(83.3±21.4)pg/L(t=21.34、32.12,均P<0.05)。 D-二聚体水平和NT-porBNP的含量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NT-proBNP的含量水平密切相关,且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将24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分度的COPD患者设为A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B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D和FIB含量,并分析比较各组间D。D和FIB水平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血浆D—D和FIB含量分别为(1.11±0.49)mg/L、(5.1±1.1)g/L,均较B组明显升高(t=3.193、2.551,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和HB的含量分别为(1.49±0.79)mg/L、(5.8±1.2)g/L,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t=2.417,1.930,均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监测患者的血浆D.D和FIB含量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素红 《中国医药》2013,(11):1608-160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金华市中心医院243例SLE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的95例患者(占SLE总数的39.1%)SLE疾病活动指数、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血清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抗双链DNA及24h尿蛋白等数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LE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异常,67例出现抗双链DNA升高[平均值为(67±22)U/m1],占70.5%;54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平均值为(2.7±0.5)×10^9/L],占56.8%;5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大[平均值为(35±18)ram/1h],占53.7%;47例血小板减少[平均值为(81±12)×10^9/L],占49.5%;42例补体C3减少[平均值为(577±213)mg/L],占44.2%;41例补体C4减少[平均值为(89±24)mg/L],占43.2%;39例24h尿蛋白增加[平均值为(4.1±1.0)g],占41.0%。发生大肠杆菌感染69例,占尿路感染总数的72.6%;混合感染81例,占8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ledal评分、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均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OR:3.274,OR=2.454,OR=2.133,P〈0.01或P〈0.05)。结论SLE患者易合并尿路感染,且以复杂性尿路感染为主,大肠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及常见药物种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116例及配对对照组116例。全部SLE患者及78例非狼疮患者已行IgE检测。结果 SLE组有40例(34.5%)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青霉素过敏比例(27.6%vs.7.8%,P<0.05)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比例(8.6%vs.2.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药物过敏较为普遍,其中青霉素类最常见,临床用药时需注意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勇  陈才  郑茜 《中国医药》2013,8(1):31-3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因ACI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以40名社区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5±1.0)g/L,D-二聚体(0.4±0.1)g/L,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12.7±3.2)g/L,(1.8±0.3)g/L;(9.6±5.0)g/L,(1.4±0.7)g/L;(6.6±3.4)g/L,(0.9±0.3)g/L;(3.7±1.0)g/L,(0.6±0,4)g/L。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第3、7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乳酸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4月急诊ICU收治住院的危重症患者30例,入ICU24h测CRP、D-二聚体、乳酸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出院评定。结果:预后不良组(无改善+死亡)CRP值为(13.8±9.6)mg/L,D-二聚体值为(12.20±5.60)mmol/L,LA为(7.1±4.5)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明显改善+治愈)CRP值为(5.02±4.61)mg/L(P〈0.05),D-二聚体值为(2.73±0.81)mmol/L,乳酸为(2.1±1.4)g/L。结论:血清CRP、D-dimer、LA水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刘玉梅  刘英 《黑龙江医药》2009,22(4):471-472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间的关系。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并与其它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Lp(a)水平[(35.23±3.72)mg/L]较对照组[(托19±290)mg/L]升高,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Lp(8)异常捡出率(51.39%)与对照组(8.33%)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Lp(a)明显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围生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情活动组(17例)和病情稳定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情活动组分娩前病情重,累及脏器多,2例死亡.病情活动组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胎儿丢失及早产的发生率高于病情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活动组终止妊娠的孕周明显早于病情稳定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病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活动组活产率为64.7%,提前终止妊娠多见,新生儿死亡率高达36.4%.结论 SLE患者妊娠病情活动者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