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为37.21%,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魏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91+94-91,9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CVA患儿59例,同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正常小儿32例,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结果CVA患儿MP-IgM阳性率(40.7%)明显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4.3%)和正常小儿(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A的发病与MP感染有关,这一结果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患儿46例,肺炎患儿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将哮喘患儿分为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和肺炎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喘息症状减轻及消失时间。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哮.喘患儿,其症状减轻和消失时间均比肺炎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有类激素作用,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18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35.8%(76/212),对照组是14.4%(2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及咽拭子培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阳性者及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起病〈7d,B组起病≥7d,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P〈0.05;B组中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用于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要优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11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8例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 MP-IgM 抗体检测,比较2组 MP-IgM 抗体阳性率,对 MP 感染患儿进行对应治疗。结果观察组 MP-IgM抗体阳性患儿63例(54.78%),高于对照组的1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3例 MP 感染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抗感染,76.19%(48/63)的患儿均在2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3.65%(59/63)的患儿咳嗽1个月内消失。结论 MP 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 MP-IgM检测。对于确诊 MP 感染患儿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53例及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6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8例,阳性率52.8%;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7.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方法:通过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8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为对照组,使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方法对两组患儿的MP-IgM进行测定,观察组的MP-IgM(+)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108例患儿中MP-IgM(+)患儿46例,占42.59%,对照组MP-IgM(+)患儿11例,占11%。46例CVA合并MP-IgM(+)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总有效率为95%。对46例患儿进行为期7~24个月的随访,仅有2例患儿咳嗽轻度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大环内酯类对此类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综合血清学试验结果,探讨以大环内酯序贯疗法为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70例慢性咳嗽儿童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进行比较,将130例MP—IgM阳性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大环内酯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P—IgM总转阴率分别为95.5%、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主的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P感染同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具有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本科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A组)与100例缓解期患者(B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MP-IgM(外周血的支原体抗体)与IgE以及EOS(嗜酸粒细胞),并对比AB两组患者MP-IgM的阳性率以及上述三项指标的计数。结果 A组患者MP-IgM的阳性率为34.0%,B组为8.0%,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P-IgM呈阳性的患者IgE与EOS计数,同MP-IgM呈阴性的患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同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MP-IgM的常规检测,能够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小儿喘息发作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患喘息性呼吸道疾病(包括痉挛性支气管炎、喘息型肺炎)的婴幼儿120例,根据预测指数将患几分为预测指数阳性组62例和预测指数阴性组58例,检测两组患儿血清MP-IgM、CP-IgM,并进行组问比较。结果预测指数阳性组中,MP-IgM阳性15例,CP-IgM阳性18例;预测指数阴性组中,MP-IgM阳性5例,CP-IgM阳性7例。结论MP、CP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小儿喘息发作有关,应及时完善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理治疗以控制急性喘息发作、减少学龄期儿童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早期干预缓解肺炎支原体(MP)肺炎咳喘症状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P肺炎患儿24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BUD组)、孟鲁司特治疗组(MK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组(BUD+MK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支原体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BUD组加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MK组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BUD+MK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4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3、7d咳嗽评分,以及咳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哮喘发作情况。结果 BUD+MK组、BUD组、MK组在入院3、7d时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D+MK组在入院3、7d时咳嗽评分均低于BUD组、MK组,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UD组、M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BUD+MK组、BUD组、MK组患儿哮喘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BUD+MK组低于BUD组、M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孟鲁司特早期干预治疗MP肺炎均能有效改善咳喘症状,降低哮喘发病率,布地奈德、孟鲁司特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6.
范晖 《儿科药学》2012,(8):19-21
目的:探讨盂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儿科门诊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盂鲁司特钠4mg/d口服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5d内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79.1%,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喘息反复发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及喘息,减少运动后咳嗽症状,提高患儿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喘息的反复发作,依从性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18.
仇成凤  谭力铭 《中国药房》2013,(48):4557-4559
目的:比较两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3d,停用4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3d,停用4d;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5d,停用2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5d,停用2d。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所有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采用给药3d停4d的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更安全,患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政祥  苏红  胡晓波 《安徽医药》2008,12(2):144-145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例确诊为MP呼吸道感染的3岁以上住院儿童为对照,分析各年龄组儿童MP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血WBC和PLT变化。结果婴儿、幼儿、3岁以上儿童MP感染分别占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27.1%、27.2%,上、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1:18、1:12及1:2.6;婴儿MP感染后咳嗽1周以上伴痰鸣及哮鸣音较幼儿和3岁以上儿童明显增多;MP感染后95%以上婴幼儿血WBC正常或增高,血PLT增高者也达50%以上。结论MP已是我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年龄越小下呼吸道感染越多,较长咳嗽、痰鸣音是婴儿MP感染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