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状况,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60例,足月儿30例,其中早产儿按胎龄分为早产儿1组30例(28周≤胎龄≤32周)及早产儿2组30例(32周<胎龄<37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25(OH)D3、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血清25(OH)D3浓度为(25.74±8.42)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61.28±15.02)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25(OH)D3为(18.53±4.34)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32.95±4.24)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PTH浓度为(112.80±25.23)pg/m L,高于足月儿组的(50.67±21.42)pg/m L(P<0.05);早产儿1组血清PTH浓度为(180.27±72.97)pg/m L,高于早产儿2组的(144.17±42.11)pg/m L(P<0.05)。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与PTH呈负相关。早产儿组血清钙浓度为(2.03±0.23)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4.58±9.1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钙为(1.92±0.21)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15±0.21)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62.22±61.81)nmol/L,高于足月儿组的(132.90±46.47)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25.35±26.13)nmol/L,高于早产儿2组(100.26±16.96)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磷浓度为(2.02±0.25)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2.10±0.4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磷浓度为(2.00±0.25)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04±0.26)nmol/L(P>0.05)。结论:我院新生儿维生素D存在不足及缺乏现象,早产儿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周建烈  杨宗麟 《上海医药》2011,32(10):472-474
近10多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已能精确区分且定量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由此发现维生素D3的营养能力优于维生素D2.本文介绍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理由及定量测定25(OH)D2和25(OH)D3方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不同维生素D(vitamin D,VD)预防剂量状态下V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合理补充V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5所医院健康体检婴幼儿751例(0~3岁),采用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根据不同VD预防剂量、年龄、季节、喂养方式等分组,了解以上因素对25(OH)D的影响。结果:0~3岁婴幼儿VD补充率74.6%(560/751),VD预防剂量30~1 600 IU/d;25(OH)D水平为(35.29±10.39)ng/mL,并随VD补充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保持平稳的趋势;未补充组25(OH)D水平为(30.51±11.03)ng/mL,显著低于补充组;未补充组中VD不足及缺乏率达14.7%,高于补充组(P<0.05);高剂量补充组(>600 IU/d)较其他组VD缺乏和不足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季节、年龄、喂养方式、预防剂量可影响25(OH)D水平,以冬春季无食物来源儿童25(OH)D水平最低[(18.44±11.91)ng/mL]。结论:重庆地区0~3岁婴幼儿预防性VD补充率高,但补充剂量差异较大。VD预防性补充是维持婴幼儿体内25(OH)D水平的重要措施,季节和喂养方式可显著影响VD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维生素D及IgA的变化,为防治RRI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RRI患者50例,设为RRI组;选取同期同龄健康儿童50人设为对照组。检测其维生素D和IgA水平。将RRI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维生素D组2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维生素D组加用阿法骨化醇,分别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维生素D及IgA水平,并记录随访结果。结果RRI组血清维生素D及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维生素D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常规组,随访期间维生素D组呼吸道感染平均复发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RI患儿维生素D、IgA水平明显下降,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维生素D2注射液对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将44例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月1次,直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0μg·L-1后停用,而对照组仅坚持晒太阳,与治疗组同步结束观察.检测...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和维生素A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清以甲醇沉淀蛋白质,用正己烷提取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吹氮浓缩后用HPLC测定.结果: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7~335.5 nmol/L、0.13~6.64 μmol/L,方法回收率在90% ~110%之间,萃取回收率大于70%,日内日间RSD小于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其测定的结果可为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检测PTC患者(PTC组,91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80例)血清25(OH)D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PTC组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C组HDL-C、钙和25(OH)D水平降低,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P<0.01)。PTC组血清25(OH)D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PTC组中,多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单个甲状腺结节患者(P<0.01)。血清25(OH)D水平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0.150,P<0.05),而与TSH水平呈负相关(r=-0.236,P<0.05)。PTC组中,与维生素D不足患者比较,维生素D缺乏患者FT4水平降低,而TSH水平升高(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可用于评估PTC患者的患病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PTC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了解儿童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变化,并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2月从安阳地区医院共筛选6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胰岛素(FINS)、C-肽(C-P)以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以25(OH)D3为因变量,分别以PTH、Ca、P、空腹血糖(FPG)、FINS、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ACR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资料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FPG、FINS、C-P、ACR和25(OH)D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FPG、ACR呈负相关,与FINS、C-P、Scr、BUN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的减少促使儿童糖尿病的发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可能在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尿酸(UA)水平,并分析25(OH)D与UA的关系.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取T2DM病人77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DM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及高血压组(DH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另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其中女性病人均未绝经,同时NC组中的女性均选择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未绝经健康女性.三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血清25(OH)D和UA水平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DM组血清25(OH)D水平[(12.48±4.01)μg·L-1]低于NC组[(26.73±9.59)μg·L-1],而UA水平[(316.61±85.91)μmol·L-1]较NC组[(273.03±60.92)μmol·L-1]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μg·L-1]明显低于NC组[(26.73±9.59)μg·L-1],而UA水平[(362.07±117.76)μmol·L-1]较NC组[(273.03±60.92)μmol·L-1]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μg·L-1]低于DM组[(12.48±4.01)μg·L-1],而UA水平[(362.07±117.76)μmol·L-1]较DM组[(316.61±85.91)μmol·L-1]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UA成负相关(r=-0.259,P=0.01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减低及UA水平升高是T2 DM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金长清  张晓雨  童瑶  曾金玲  胡华青 《安徽医药》2019,40(11):1272-1275
目的 探讨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合肥市某单位人员共81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810例研究对象血清25-(OH)D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25-(OH)D与血脂各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810例研究对象25-(OH)D平均浓度为(15.81±4.87)ng/mL,其中25-(OH)D缺乏者占67.7%,严重缺乏者占13.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TC、三酰甘油对数值(lgTG)和HDL-C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TC (β值=-0.015,95% CI=-0.029~-0.002,P=0.021)和lgTG (β值=-0.008,95% CI=-0.011~-0.005,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OH)D缺乏率高,血清25-(OH)D水平与TC和TG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69例维生素D过量病例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钙及钙磷乘积(CPP)的关系.方法 血清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收集2009年至2011年2、3、9、10月份本医疗中心13502例0 ~ 17周岁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D结果,计算各年龄组维生素D过量、中毒的情况.对比VD过量[(25-(OH)D水平250 ~ 375.0 nmol/L]与中毒组[(25-(OH)D水平≥375.0nmol/L)血清Ca、IP、ALP、钙磷乘积(CPP),并做血清Ca、CPP、VD的相关分析.结果 13502例儿童中,过量和中毒分别为34例(0.25%)、35例(0.26%),血清Ca最大值2.78 mmol/L,仅3例Ca>2.74 mmol/L,两组间Ca、IP、ALP、C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与CPP的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762,P=0.000,血清Ca与CPP呈正的直线相关,血清Ca与VD、CPP与VD无明显直线相关.过量组与中毒组的总69例和CPP超过60的36例以CPP分别做秩和检验,Marm-Whitney U分别等于427.500、88.000,P值分别等于0.044、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这一组VD过量病例血清Ca无明显升高,随着VD水平的增高,CPP超过60的病例明显增加,提示有潜在软组织钙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且病程易反复,但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综合原因所致。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抑郁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维生素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观察组n=53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对照组n=50例),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血压、心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血钙、血磷、尿素、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肾素较基线水平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2周、24周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则明显降低(均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24周收缩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骨化三醇可以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压,尤其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升高抑制RAS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周晶晶  李东风  李时慧 《安徽医药》2021,25(12):2393-2397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病人202例,将病人分为DPN组(n=120)与非DPN组(NDPN组)(n=82);根据25(OH)D水平,将DPN组进一步分为25(OH)D缺乏组(<50 nmol/L)及25(OH)D非缺乏组(≥50 nmol/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血清25(OH)D水平,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DPN组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观察两组病人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明确DPN组病人25(OH)D与焦虑、抑郁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PN病人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25(OH)D诊断DPN病人抑郁状态的价值.结果 DPN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10.18±5.45)分、(23.67±13.46)分]明显高于NDPN组[(8.37±4.35)分、(16.82±8.25)分](P<0.05),25(OH)D水平明显低于NDPN组(P<0.05).DPN病人中,25(OH)D缺乏组HAMD评分(25.47±13.16)分显著高于非缺乏组(18.72±13.21)分(P<0.05),25(OH)D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27,P<0.001);两组之间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HAM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PN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诊断DPN合并抑郁的最佳截断点为43 nmol/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1%及82.1%.结论 2型糖尿病DPN病人血清25(OH)D明显减低,并参与DPN病人抑郁的发病,25(OH)D水平与病人焦虑无关.25(OH)D可作为诊断DPN病人抑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相对缺乏的婴幼儿102例,分为以下用药方案:A组:一次性维生素D 15万IU;B组:一次性维生素D 20万IU;C组:一次性维生素D 30万IU;D组:每日维生素A 3600 IU+维生素D 2000IU,持续1个月.一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A、B、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均高于D组(P<0.01);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高于A、B组(P<0.01).结论:一次性维生素D 15~20万IU的是安全有效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肾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肾癌患者100例设为肾癌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200例非肿瘤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如血钠、血磷、血钙及血肌酐)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中再次分析。结果 25-羟维生素D (B=-0.067,OR=0.935,P=0.001)及高血压(B=0.064,OR=1.896,P=0.001)是影响肾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的25-羟维生素D是肾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