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蕾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47-148
目的研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5例中有14例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5年不等。年龄22~35岁不等。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肌肉筋膜内者6例;位于腹壁肌层者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剖宫产术后,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剖宫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术中要保护腹壁切口,术后清洗伤口,吸净腹盆腔积血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术中见12例肿块位于皮下,18例位于腹直肌前鞘,6例肿块累及腹膜。术后有5例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其余患者未用药。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中应加强无茵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手术切口,规范手术操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方法 和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查体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严格手术操作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腹直肌筋膜前鞘6例,达肌层4例,侵犯腹膜1例,侵及子宫切口瘢痕1例.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患者体征为主,B超协助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为手术切除病灶,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剖宫产术时腹壁切口的保护,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盆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AW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中,58.1%的患者以腹壁切口旁包块为首发症状,41.9%以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88.2%的患者为单个包块,11.8%为多个包块;64.44%的患者包块位于横切口两侧,35.48%位于纵切口上下端。70例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50.53%包块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无包膜;24.73%包块为边界不清晰的高回声区,伴有小的无回声区。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19.35%病灶边界模糊,13.98%包块呈实质性团块,T1WI上高信号和T2WI上混杂信号;10.75%包块呈囊实性团块,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门诊随访6~85个月,复发5例。结论 盆腔手术后AWE患者主要以腹壁切口处包块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经期疼痛;超声检查多为无包膜、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MRI检查病灶呈多种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术中见12例肿块位于皮下,18例位于腹直肌前鞘6,例肿块累及腹膜。术后有5例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其余患者未用药。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具有生长功能的正常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如盆腔、卵巢等),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不孕等)[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对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亦有报道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随着剖宫产的不断普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因其主要表现为腹壁的包块和疼痛,因此患者常到普通外科就诊。由于不少外科医师对此病缺乏认识,易被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目前育龄妇女常见病之一,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据国外文献报道,因剖宫产导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0.
徐旸 《临床医药实践》2008,(15):614-6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分析8例病例,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异症,表现为周期性疼痛伴包块,有典型病史及临床症状,结论:手术治疗是唯一确实有效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2例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随访2年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2年后2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7.62%。两组患者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经期切口疼痛情况及切口肿块体积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得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腹部手术史及B超检查可早期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预后。方法分析1987年1月~2008年3月入住我院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23例患者平均34.5岁,22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史;18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1例病灶位于肌层,3例病灶位于筋膜下至腹膜外脂肪,1例从皮下脂肪层深达腹膜并同膀胱粘连;23例患者均表现与月经相关的局部疼痛、包块、或皮下出血;全部患者均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有剖宫手术史的育龄女性,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层内;表现与月经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局部病灶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80.9%的内膜异位结节位于皮下,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上皮腺体或腺体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服药3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处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2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超声诊断率高。结论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健  张雪梅  赵颉 《安徽医药》2017,38(1):13-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WE诊断准确率为97.8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无钙化灶,肿块形态及大小不规则,横纵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CDFI可见内部及外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呈“高阻低速”型,肿块大小及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肿块直径<3 cm的潜伏期较短、位置表浅、病灶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无血流或少血流;直径≥3 cm病灶潜伏期较长、位置较深,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态,且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直径<3 cm潜伏期(2.52±0.98)年、病灶直径(1.61±0.54)cm、病灶形态不规则(68.75%)、病灶深度(22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0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10例无,19例少量,3例丰富);直径≥3 cm分别为(3.90±1.43)年、(4.35±1.42)cm、89.47%形态不规则、病灶深度(4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5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3例无,8例少量,8例丰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对剖宫产术后AWE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一种简便可靠的AW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一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甘荔  张天慧  郎梅  彭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9-210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15年来收治的2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病灶均位于腹壁,其中19例位于皮下脂肪层,7例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医源性种植,是可以治疗及预防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子宫内膜侵及腹壁切口时称为腹壁切口内异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本文对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在院患者中47例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掌握腹壁切口内异症诊断方法可提高诊治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②根据该病的发病学说,防止经血逆流、药物避孕及防止医源性异位内膜种植可起到预防作用。结论①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内异症最多见,故应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率。②该病病程长短与腹壁切口内异症病灶的大小及其浸润深度无关。③腹壁切口内异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切除异位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