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妇舒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妇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舒颗粒中当归、川芎、金银花、甘草、黄芪5种主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 02~0 .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8) ,平均回收率为96. 9 % ,RSD=1 4 %。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 ,能有效控制妇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利湿合剂的药材质控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苦参碱.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水-25%氨水(52∶4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 nm.苦参碱在0.64~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5.6%,RSD为2.85%.以薄层色谱法鉴别苦参和陈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消银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荆芥、丹参、地黄和萆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金银花、栀子、红花和当归中总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10:90,V/V),流速为1.0 mL/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咽炎咀嚼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甘草、金银花两种组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为0.97%.结论:本法定性、定量检测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咽炎咀嚼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银连感冒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连翘、黄芩、薄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确立了制剂中连翘、黄芩、薄荷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绿原酸进样量在o.0316-1.2640μg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RSD为0.8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制定清解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桔梗等成分,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胶囊中的绿原酸及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及结论经过色谱条件的筛选,有效控制组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提高伤风咳茶的质量标准,建立菊花的薄层色谱鉴别和连翘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伤风咳茶中菊花药材的绿原酸;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连翘中的连翘苷含量。结果鉴别方法: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和重复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连翘苷在0.02466~0.78896m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连翘苷的回收率为99.88%。结论定性、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控制伤风咳茶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占一 《医药导报》2009,28(12):1621-1623
[摘要]目的建立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其处方中紫草、槐花、金银花、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测定4味中药材的特征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含量在0.011 21~0.067 2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6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以作为万太丹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清暑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清暑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暑解毒颗粒中的薄荷、甘草、夏枯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清暑解毒颗粒的薄荷、甘草、夏枯草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进样量在0.091μg~0.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6%(RSD=1.1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抗感灵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金银花和荆芥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片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的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绿原酸在2.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为2.0%(n=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炎清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林  袁英  胡承波 《中国药业》2007,16(5):15-15
目的建立控制口炎清颗粒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RP—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V/V),流速为0.5mL/min,波长为300nm。结果绿原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2.75μg/mL,方法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79%(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甜叶菊叶中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样品制备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对甜叶菊叶提取所需的乙醇浓度、提取方法、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系统考察,分析比较各个因素及水平对酚酸总含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样品制备方法,并用此方法制备不同产地甜叶菊叶样品,检测其中酚酸成分含量.结果 绿原酸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58.27X-51.38(r=0.999 9),在1.25~25.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精密度试验的峰面积分别为240.55、245.65、241.07、241.58、241.09、237.16,相对标准偏差为1.12%,表明精密度良好.稳定性试验测定得绿原酸峰面积分别为240.55、241.65、242.07、238.53、232.12、231.26,相对标准偏差为2.03%,表明供试品在24 h内基本稳定.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 8.61c+0.26(r=0.999 5),总酚酸含量在0.01~0.16 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甜叶菊叶溶液在1 h内稳定,0、10、20、30、40、50、60 min的吸光度分别为0.940 7、0.951 8、0.938 1、0.931 1、0.938 3、0.928 7、0.916 7,相对标准偏差为1.18%.4种因素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最后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20倍量的5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超声2次.6次提取方法测定的总酚酸含量分别为12.10%、12.23%、12.18%、11.97%、11.42%和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2.93%,方法稳定可靠.分析检测得到不同产地的甜叶菊中绿原酸含量在0.66%~2.17%,总酚酸含量在8.60%~16.15%,绿原酸占总酚酸的比例在8.7%~16.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甜叶菊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中药复方柴花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考察中药复方柴花颗粒剂工艺各步骤(提取、浓缩、干燥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变化,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样品含量。结果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制备工艺制得中药柴花颗粒,测得其中绿原酸含量高于1.60mgg-1,比工艺优化之前含量提高约50%。结论中药复方柴花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有效提高了其指标成分的含量,制剂质量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半枝莲颗粒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Diamonsil C18为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醋酸溶液(35∶6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结果野黄芩苷在0.025 2-0.504 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0.28%,相对标准偏差(RSD)=2.25%。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复方半枝莲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鲍涵  张忠义  张军  黄宝明 《中国药房》2012,(24):2284-228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热毒清颗粒中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流动相A)-0.1%磷酸(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562~0.5620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4%,RSD=0.51%;连翘酯苷A进样量在0.0411~0.4110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81%,RSD=0.7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热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安颗粒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7.50min A相2%,7.50~7.51min A相2%→12%,7.51~25.00min A相12%;流速: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2nm(没食子酸)、327nm(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没食子酸在0.27~8.6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66%(n=9);绿原酸在1.00~3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2.38%(n=9);咖啡酸在0.30~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为2.28%(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感冒安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芪芨散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150 mm ×4.6 mm,5μm)柱分离,甲醇-水-三乙胺(50∶50∶0.25)(磷酸调节pH值3.0)进行洗脱,在277 nm处测定芪芨散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11.28~90.24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8%(相对标准偏差=0.78%,n=9)。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芪芨散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耕  肖卫红  程璐 《中国药师》2009,12(9):1248-1249
目的:建立咽舒饮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其中绿原酸、麦冬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以鉴别其中绿原酸、麦冬。绿原酸线性范围为6.48~207.52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74%)。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咽舒饮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活血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活血液中的当归、川芎、延胡索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_18(150mm×4.6nl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403nm;柱温:25℃。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测出当归、川芎及延胡索的成分,阴性样品溶液无干扰;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达到基线分离,进样浓度在5.06~50.60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1.0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活血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