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胆道镜经切除胆囊后扩张的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中在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结果通过扩张后的胆囊管共34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胆道镜检查,成功率94.12%,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通过扩张后的胆囊管行胆道镜探察胆总管操作简便、安全,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的取净率,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27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患者的资料,研究该术式的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探查见胆总管无异常者13例,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结石均为松软的泥沙样结石,术中予以冲洗,并用胆道镜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15例探查见肝内胆管无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均正常。术后无一例发生胆瘘及出血,平均住院天数7.8天(6~13天),随访3~6月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且遵循手术原则,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术前检查胆总管扩张、阴性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经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46例,平均手术时间(90.0±35.05)min、术后平均住院(4.26±1.70)d,全组病例无胆道出血、胆管炎、胰腺炎胆漏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无胆道狭窄、残余结石及黄疸出现。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易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24-2325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术前B超和术中检查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的56例患者术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47例成功,其中11例探查未发现结石,阴性率23.4%,9例切开胆总管,胆漏3例,随访1年未发现残余结石。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精细操作,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59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4%~15%的患者伴有胆总管结石.笔者对57例具有胆道探查取石指征的患者采用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对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小结石患者在切除胆囊后经过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Ⅰ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 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10d。结论术中经胆囊管和汇入部微切口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胆总管切开入路相比具有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是部分胆石症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1年6月-2003年2月,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lictomy,MC)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及处理胆总管结石成功2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诊治的22例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的患者22例,采用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和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14例经胆囊管取出,3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均未置管,恢复好,无残余结石。结论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汪开贵 《安徽医药》2009,13(12):1505-150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6月间,对4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胆管并清除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18例探查阴性,2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2-6 mm。21例以取石网套取后,一次或分次自胆囊管取出;4例用取石网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行胆总管侧壁小切开33例,留置T形管5例,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8.4 d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都可考虑选择经胆囊管途径行胆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11.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漏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本院23例LCBDE术后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率为4.24%。23例胆漏患者中,18例在术后24h内发现,5例在术后3~10d发现。一期缝合发生胆漏12例,T管周围漏8例,拔T管后发生胆漏3例。19例胆漏患者行腹腔引流,3例患者缝合漏口、重放T管引流,1例患者胆道重建治疗,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术中取尽结石,保持胆总管通畅,正确选择及安置T管,T管外窦道造影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是防治LCBDE术后胆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者,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46例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不放置“T”管,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1根。结果 46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此术式安全可靠,解决了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给外科医师术中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手术组(n=80)与开腹手术组(n=8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胆瘘、结石残余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发生,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经胆囊管探查6例,14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12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结石探查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申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75-1976
目的探讨经扩张胆囊管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后不放置“T”管的可行性及临床适应证。方法选择30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后不放置“T”管并与传统的放置“T”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不放置“T”管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d,放“T”管者为16d,不放置“T”,型管的患者避免了“T”型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扩张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有较多优点,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改进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2例患者作为Ⅰ组,同时选取近期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作为Ⅱ组,对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220±58)min,明显长于Ⅱ组(130±45)min(P〈0.05)。Ⅰ组术中出血量为(30±10)ml,Ⅱ组术中出血量为(75±21)ml(P〉0.05)。Ⅰ组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1.5±7.5)h和(7.5±2.5)d,明显短于Ⅱ组(49.7±14.3)h(P〈0.05)和(13.3±5.2)d(P〈0.05)。Ⅰ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9.5%(4/42),与Ⅱ组4.8%(2/42)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结石残留率为19.0%(8/42),与Ⅱ组14.3%(6/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时胆总管探查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30例胆总管探查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探查阴性的原因有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恢复期6例,慢性胰腺炎5例,梗阻性胆囊炎6例,细小胆囊结石4例,胆总管胆汁浑浊7例,胆总管旁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胆总管内外因素可引起胆总管探查阴性,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等能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