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凌 《海南医学》2005,16(7):146-148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美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2-73,F0003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观察我院门诊、住院的4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与60例正常组患者,比较两组下肢动脉形态、内径、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管腔内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硬化斑块以股动脉最多见,其中以股总动脉及分叉处更明显。管腔狭窄、闭塞的发生率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IMT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造影特点及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2例糖尿病足患者,同时进行双下肢踝肱指数(ABI)及动脉造影(DSA)检查,分析股浅、胭胫前、胫后、腓及足背动脉各段病变特点,并按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与ABI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共91条肢体行ABI测量,其平均值为0.73±0.43(0.15~1.97);其中18条(19.8%)肢体0.91.3;其相应的DSA结果显示动脉狭窄≤50%、>50%且<100%与完全闭塞在各段血管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股动脉49.5%、22%、28.5%,胭动脉79.1%、14.3%、6.6%,胫前动脉25.3%、8.8%、65.9%,胫后动脉29.7%、14.3%、56.0%,腓动脉25.3%、20.9%、53.8%,足背动脉54.9%、14.3%、30.8%.46条肢体(50.5%)存在至少3支动脉闭塞.血管评分平均分为8.5±4.3(0~18);ABI与血管积分呈负相关(r=-0.588,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广泛,从股动脉至足背动脉均可受累,呈多节段性改变;以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4.
王华  王伯胤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43-254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CT下肢动脉成像均已成为外周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但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检查,超声诊断虽然简便但准确率欠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创无辐射,在本病的诊断应用中有一定价值,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目前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风险性、费用高等原因而使其广泛运用受到限制.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普及,采用CT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各种影像学技术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检查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概述: 下肢动脉疾病(PAD)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症起病缓慢而隐匿,临床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危害性大,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将糖尿病足溃疡定义为糖尿病患者踝以下的累及全层皮肤的创面,而与这种创面的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5%~20% 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出现1次足溃疡或者坏疽,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的最常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集中在血糖的控制、局部清创等治疗,但在病变严重的病例多伴有动脉的狭窄、闭塞,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D)、流速(Vmax)、流量(Vol)、动脉中层厚度(IMT)与血脂、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46例及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最大流速、流量并测量体重、身高、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应用组间t检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患血清学和下肢动脉变化以及HbAlc、HOMA-IR与管径、最大流速、流量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足患血脂、脂蛋白、HbAl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管腔、流速、流量均减低,动脉中层厚度增大,以足背动脉变化最为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确诊的57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管数字减影(DSA)、CTA、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A、MRA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选择同期确诊的50例DF非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F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CTA对膝下动脉、总体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4.13%、90.78%,准确度分别为88.89%、94.72%,均显著低于MRA的98.91%、98.39%,97.66%、9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MRA对膝上动脉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F下肢动脉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 PG)。结论 CTA、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RA对下膝动脉病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同时需对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以了解DF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其慢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其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和截肢(趾)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病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分析了48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多普勒特点,以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并行早期治疗,阻止截肢(趾)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致残率很高,探讨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2007年我院住院106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正常对照组52例,对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肢多普勒检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PAD)的临床价值,为早期诊治糖尿病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门诊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四肢多普勒检查,测量踝/肱指数(ABI)值,并对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糖尿病患者中ABI正常者(ABI 0.9~1.3)74例(A组),ABI异常者(ABI<0.9或>1.3)32例(B组)。两组间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肢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为糖尿病足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此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靠、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在临床上呈增加趋势。与既往的标准治疗或单一的专科医师治疗方法相比,多学科协作能较好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足病。多学科协作团队应该包括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血管外科医师、骨科医师、矫形外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创面外科医师、足踝外科医师、血管影像医师及感染科医师、心理学科医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糖尿病足治疗鞋定做者和康复治疗小组。通过糖尿病教育、适当的足部护理、早期发现导致足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干预可以预防足病的发生和防止截肢;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足病患者,及时且积极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方案如控制代谢异常、感染控制、溃疡清创、下肢血循重建、创面覆盖等能够防止病情恶化甚至截肢的发生。因此,应该加强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和足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PA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方法,观察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320名糖尿病患者,用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来筛选PAD。PAD者,除常规进行糖尿病血糖控制外,住院期间给予复方丹参液和前列地尔液治疗,出院后长期口服复方丹参片。门诊随访:每三个月测定ABI一次。结果:1320名糖尿病患者中PAD阳性326例,经B超证实者321例,其中0.5≤ABI<0.9者278例,0.3≤ABI<0.5者41例,ABI<0.3者2例。32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1.8年,PAD由阳性转为阴性者19例,ABI上升0.2及以上者51例,ABI无变化者239例,总有效率95.3%。ABI下降0.2及以上者15例,出现糖尿病足病3例。结论:ABI配合TBI的筛查方法,具有检查无创性、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BPG)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糖尿病足临界性肢体缺血(CLI)的290例患者中69例选择外科BPG方式重建肢体血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和3年并发症发生率(不包括死亡)分别为12.3%±4.1%和15.7%±5.1%,5例死亡,1年和3年生存率为94.2%±2.8%和92.0%±3.5%,搭桥血管1年和3年通畅率90.6%±3.6%和87.2%±4.9%,1年和3年截肢率均为6.5%±3.1%。4例(5.8%)患者术后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中2例(2.9%)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另2例(2.9%)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2例(2.9%)术后人工血管感染、血栓形成,手术取出人工血管后下肢缺血坏疽导致截肢;1例(1.4%)术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1例(1.4%)术后发生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经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修补破口后术后4年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肢体良好。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78例2型糖尿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55.1%病例患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发现ASO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合并ASO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窄,管壁增厚,斑块形成,血流缓慢。病变同时相关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血纤维蛋白原和尿蛋白,因此应积极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磁共振增强成像的优化方案。方法纳入2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患足进行增强后的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血管成像序列(3DFLASH-MRA)、三维容积内插法屏气序列(3DVIBE)-水激励(WE)、T1WI二维自旋回波(2DSE)-压脂(FS)、T1WI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TSE)-FS、T1 WI二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2DFLASH)-FS序列的扫描,比较各序列在足部血管显示,静脉重叠,关节软骨显示,足底皮肤、跟骨、趾短屈肌、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及对比率(CR)的差异。结果①在足部血管显示及静脉重叠评价方面,3DFLASH-MRA优于其余序列(P<0.05);②在对关节软骨的显示方面,3DVIBE-WE序列优于2DSE-FS、2DTSE-FS、2DFLASH-FS(P<0.05);③足底皮肤、跟骨、趾短屈肌、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CR及足底皮肤、足背动脉、距跟关节软骨的SNR在3D VIBE-WE序列上高于其余序列(P<0.05)。结论 3DVIBE-WE序列应作为糖尿病足增强T1WI序列的首选序列,并在足部血管显示方面能作为3DFLASH-MRA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与糖尿病足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3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施行十细胞移植各1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500μ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5d,然后用MCS+ED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干细胞。将干细胞悬液按3cm×3cm距离进行患侧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3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凉感消失,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色由暗紫转为正常,肿胀消失.经血管造影显示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产生。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丕坚 《医学综述》2009,15(14):2172-2174
糖尿病足是周围神经病变、缺血、足部畸形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发展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对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诊断糖尿病足时应该明确其神经、血管、感染等情况。治疗方案也应根据溃疡的严重程度(Wagner分级)、血管状况、感染和神经病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  相似文献   

19.
安静思  路璐  安刚  王雪鹰  杨阳  崔薇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30-3835
背景 糖尿病足(DF)发病率高、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DF发生呈正相关,但DR与DF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 分析DR与重症DF及DF截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轻症组47例、重症组49例,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74例、截肢组22例。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非截肢组和截肢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DF和DF截肢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DF患者中,重症DF 49例(51.0%),DF截肢者22例(22.9%)。重症组吸烟者占比、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轻症组,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GB)、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糖尿病(DM)病程、吸烟者占比高于非截肢组,TG、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截肢组(P<0.05);非截肢组与截肢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TG水平、DR分期是重症DF的影响因素,吸烟情况、DR分期、高血压患病情况是DF截肢的影响因素(P<0.05)。DR分期越高,患者重症DF发生率越高(P<0.05),但DF截肢发生率差异并无此情形(P>0.05)。结论 DR分期为重症DF及DF截肢的影响因素,伴随DR病变逐渐加重,重症DF发生率逐渐增加,DR可作为重症DF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