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柞蚕蛹俗称茧蛹,本地区四季均有销售,因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但口服柞蚕蛹后可出现头晕、震颤、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称柞蚕蛹脑病。每年均有散发病例,现总结我院1999 ̄2005年住院病例2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伍小燕  黄权芳 《中国药房》2009,(33):2579-2581
目的:研究柞蚕蛹虫草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膜性肾炎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大鼠膜性肾炎模型。第3周末起每周测定1次24h尿蛋白,实验结束时测定尿蛋白含量、血液流液学、血肌酐、尿素氮、血脂水平,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柞蚕蛹虫草提取物可降低模型大鼠尿蛋白含量、全血黏度、血肌酐、尿素氮和血脂水平,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程。结论:柞蚕蛹虫草提取物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选择一株具有抗茵活性的海绵共栖细菌NJ6-3-1为实验茵株,研究其抗茵物质的代谢是否受到群体感应诱导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研究在不同生长条件细菌NJ6-3-1代谢物的抗茵活性与细胞密度的关系,利用细菌NJ6-3-1自身代谢产物的3种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s.DKPs)作为自诱导物质(AI).研究了低密度条件下的细茵NJ6-3-1与3种不同DKPs共培养时的抗菌活性情况.结果实验发现细菌NJ6-3-1代谢抗茵物质的行为与细胞密度密切相关.且发现该茵具有群体感应机制的现象(quorum sens-ing),在高密度条件(OD630>0.4)下细菌才能产生抗菌活性,NJ6-3-1不产生抗菌物质的低密度生长条件:1/5MB培养基、25℃;同时发现cyclo-(L-Phe-L-Val)能诱导NJ6-3-1在不产生抗菌物质的生长条件下代谢抗菌物质.结论以上结果初步说明细茵NJ6-3-1具有种内群体感应系统.其抗茵活性受到自诱导物cyclo-(L-Phe-L-Val)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症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休克、脑梗死、急性酒精、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柞蚕蛹中毒性脑病。结果盐酸纳洛酮在治疗休克、脑梗死、急性酒精、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柞蚕蛹中毒性脑病有显著疗效。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某些临床急症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柞蚕蛾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柞蚕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柞蚕属,学名为Anf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其个体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形态和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昆虫。蚕蛾是在蛹期成虫组织器官形成后由蛹羽化而来,它既不取食,也不生长,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即结束它的一生,可见蚕蛾是性成熟  相似文献   

6.
柞蚕蛹虫草(CM)系生长于柞蚕体的虫草菌丝,可人工培养,其有效成分为虫草素,在冬虫夏草也可提取,但冬虫夏草为天然生植物,不易人工培养,故本实验选用容易获得的CM。CM具有补肺益肾等多种功效,补益中药作用机制与免疫功能有关[1],但CM抑制Lipofasci形成及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各种树枝状大分子抗菌效能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该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 具有抗菌活性的树枝状大分子主要包括糖、阳离子、肽、阴离子类及聚酰胺-胺类等树枝状大分子,上述大分子抗菌谱广,活性高,不容易诱导细菌耐药且生物相容性较好。 结论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潜在的抗菌候选分子及抗菌涂层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多分布广的动物,它们能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具有其独特的内在因素的。近年来对昆虫防御机构的研究已引起重视,特别昆虫免疫问题已取得一定的的进展。1974、1980年Boman等已作了评述。昆虫虽然不象高动物那样具有完善的免疫体系,但它们先天免疫及获得性兔疫能力却是惊人的。1974年Boman等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注射于樗蚕Samia cynthia滞育蛹,诱导血淋巴产生抗菌物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M324抗菌物质的发酵优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324是从中国连云港沿海海泥中分离到的一株能产生较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的海洋放线菌。文章报道了对该菌株的初步鉴定、发酵条件的优化和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部分性质的探索性研究结果结果。发现M324为一株具有耐盐作用的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孢亚群类似白长链霉菌的海洋放线菌。在28℃、pH为7.0、培养5d,其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活性最强。发酵产物对酸碱稳定,呈现强极性,并呈现广谱抗菌活性。海洋放线菌M324能产生极性大的广谱抗菌活性物质,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诱导内毒素的产生及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成分,抗菌药物在杀/抑菌的同时会诱导内毒素的产生,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体外实验、动物实验证实,抗菌药物诱导内毒素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对药敏实验结果及其诱导内毒素释放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近年取得了一些成效,其中中药制剂也显示了很好的抗内毒素作用,相信这类药物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菌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能力的大小,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9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以1倍、10倍及100倍MIC浓度单独或联合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4 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结果:单用或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方案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较小,单用或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中等,而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方案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较多;低浓度的抗菌药物比高浓度时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更多.结论:应参考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柞蚕蛹诱导含抗菌肽的免疫血淋巴,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pv (?))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中国白叶枯病菌Ⅳ群强致病力菌株(RX77)的抑菌圈直径达12mm。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于白叶枯病菌能使其细胞膜破坏,内容物渗出而致死亡。处理10~30min即有效果。将抗菌肽与白叶枯病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水稻秧苗及孕穗期的叶子上,20天后调查病斑平均长度,经方差分析认为抗菌肽对病菌致病力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生素、消毒剂(氯己定)和抗菌中药(黄连)能否介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上述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根据抗性结果分析,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的药物浓度连续培养细菌14 d,诱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结果:经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 GEN)诱导后细菌没有增加对氯己定(chlorhexidine, CHX)的抗性,但出现了对CHX敏感性提高的现象。分别有1株和4株Sa对黄连水提液(Rhizoma coptidis extract, RCE)和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BBR)提高了抗性。经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诱导后,对CHX、RCE和BBR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分别有3,6,8株。经CHX诱导后,几乎所有菌株都对至少一种抗生素产生了交叉耐药,分别有7株和9株Sa对RCE和BBR抗性提高了4倍以上。经RCE诱导后,对抗生素、CHX和BBR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数分别是11,3和14。经BBR诱导后,对抗生素、CHX、RCE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数分别是9,2和14。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抗生素、消毒剂和抗菌中药能诱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细菌对三者的抑菌机制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是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 ,其生成和释放是机体炎症反应的组成部分 ,是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分子屏障。抗菌肽具有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热稳定、强碱性和广谱抗菌等特点 ,愈来愈受到重视 ,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结构、作用机制等多个方面。目前许多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 ,而肽类抗菌物质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 ,对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 ,仅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肽类抗菌物质可能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的来源 ,本文就抗菌肽的研究概况加以综述。一、抗菌肽的结…  相似文献   

15.
环丙沙星次抑菌浓度诱导绿脓假单胞菌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敬芳  郭进 《中国药师》2002,5(1):11-13,28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绿脓假单胞菌经环丙沙星(CPLX)次抑菌浓度(1/2MIC)诱导后对诺氟沙星(NFLX)等喹诺酮类药物以及非同类抗菌药物是否交叉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1/2MIC CPLX诱导绿脓杆菌9d后,测定其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诱导后绿脓杆菌对CPLX纸片法的平均抑菌直径比诱导前小11mm,对于IMP和AMK纸片法,诱导前后的平均抑菌环直径未见变化。诱导后绿脓杆菌对CPLX、NFLX、PFLX和FLOX的MIC值分别是诱导前的4-16、4-16、4-16和4-32倍。结论:临床应用CPLX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因药物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用以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致病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使其避免被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形成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综合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全过程,从干预前后的住院病历中各随机抽取4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预防性用药比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各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我国严重地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虽然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可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9.
前言 麦迪霉素(midecamycin)是一个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碱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红霉素易产生诱导耐药,麦迪霉素不产生,所以对红霉素产生诱导耐药的菌株用麦迪霉素治疗往往有效,常用于呼吸道、皮肤等感染性疾病,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是由高等真菌担子菌纲侧耳属 Pleurotus mutilus 和 Pl-eurotas passeckerianus 菌种经深层培养产生的一种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枝原体有活性的抗菌物质,它在化学上属于双萜类化合物。1951年,Kavanagh 等人首次报道了这种结晶状抗菌物质的分离及定性,把它命名为Pleuromutilin,并提出它的实验式为 C_(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