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子恒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28-1529
目的 了解北京市4所高中在校人员烟草使用情况,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典型的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2所示范学校以及2所普通校的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均存在学生在校吸烟情况,普通学校比示范学校严童.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形式老化,教师在校吸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吸烟及二手烟对人体危害的知晓程度情况良好.对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控烟环境的建设、学校控烟教育形式、学校对于学生吸烟的监管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社交情况.结论 学校控烟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亟待加强,校园内控烟环境建设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校控烟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某校07级卫生专业的全体新生为调查对象,对比控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吸烟相关健康知识、行为及吸烟状况。结果控烟干预措施对普及吸烟相关健康知识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行为。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对吸烟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存在认识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结论学校控烟工作形势严峻,平时要加强监督引导尤其是男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校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教师认识吸烟危害 ,共同参与控烟活动 ,营造无烟氛围 ,创建无吸烟学校。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所学的知识去影响家庭、带动社会 ,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1 营造“无吸烟”氛围控烟工作从娃娃抓起。我校自 1994年起 ,就开始创建无吸烟学校 ,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 ,制定了控烟制度 :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不准在校园内吸烟 ,外来办事人员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 ,老师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为创建一个控烟环境 ,我校在相关场所均设有明显禁烟标志 ,广为张贴劝阻吸烟的标语 ,如“吸烟等…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中学男生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未创建无吸烟学校的中学男生吸烟情况及校内外控烟工作现状,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大连市6所中学的916名男生进行控烟知识、行为、学校控烟和家长吸烟等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为85.2%,现吸烟率为2.1%。有26.2%的学生不能主动回避他人的吸烟行为而被动吸烟,有50.4%的学生曾见到老师在校园内吸烟,学生家长的吸烟率为52.1%。结论多数学生了解了控烟相关知识,但校内外控烟环境尚未建立。应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控烟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学生劝阻家长吸烟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上海地区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对中国 /WT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 (学校控烟子项目 )效果进行评价 ,探索今后本市的控烟要点。方法 按照学校总体安排分别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统一问卷、统一时间调查学生在项目开展前后关于吸烟方面的知识状况与知识来源、态度 (观念 )、行为以及被动吸烟环境和知识技能需求并进行分析。结果 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平均为 19 4 0 %和 8 2 5 % ,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约一倍左右 ,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年龄以幼儿及小学生为最多 ;尝试吸烟最主要的因素影响是父亲吸烟 (P <0 0 1) ;干预后认为吸烟与疾病有关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 (P <0 0 1) ,且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差别 (P <0 0 1) ;结论 通过项目学校实施控烟教育等综合策略的应用 ,创造支持性的控烟环境 ,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预防青少年吸烟活动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控烟活动 ,并掌握正确的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小手牵大手 ,劝阻周围人不吸烟 ,推动学校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 ,降低学生的尝试吸烟率 ,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方法 ,为本市探索了适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的预防吸烟健康教育活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学生吸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71-1372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学生吸烟现状,为控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门头沟区5所中学生1 108名,以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对中学生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吸烟率为6.0%,不同性别及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里有无限制吸烟要求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校有无禁烟规定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朋友及教师中是否有人吸烟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首次吸烟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31.4%)、同学或朋友家(14.9%)、路上(14.5%%)、学校(13.5%);首次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0~15岁;70%~85%的学生通过电视、教师、宣传画获得吸烟与健康相关知识。结论控烟应从小抓起,国家、学校、家庭齐抓共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控烟氛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未开展创建"无吸烟学校"的中学教师吸烟现状,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大连市6所中学的294名教师进行了控烟知识、吸烟行为和学校控烟等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为87.6%;现吸烟率为13.6%;男性教师吸烟率为38.8%;曾劝阻过他人的吸烟行为者占80.2%;对学生讲授过吸烟危害知识者占72.1%。曾教授过学生劝阻和拒绝吸烟技巧者占39.5%。结论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控烟教育和行为干预,教师为学生树立不吸烟的榜样;将控烟工作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对南京市某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提出控烟干预措施,总结控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前期所调查的4所学校共2 382名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一所学校共400名学生进行控烟干预,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吸烟的态度,对吸烟有害的认知情况,学生吸烟的情况。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该学校的吸烟的中学生尝试戒烟的人数和校内操场、厕所和校园花坛边烟蒂数量,学校内老师当着学生面抽烟的情况都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控烟干预能提高中学生对于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究对象吸烟行为的增长;研究对象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学校开展控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市青少年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及吸烟相关认知状况,了解学校控烟措施开展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江门市抽取大学、中学、小学各1所,各调查100名学生,在增城市抽取中学、小学各1所,各调查100名学生,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统一设计的《学生被动吸烟调查问卷》对学生吸烟、被动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等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800人,其中男生474人,女生326人。学生现在吸烟率为6.3%,男生为8.4%,女生为3.1%,大、中、小学生分别为8.0%、7.3%、4.0%。学生在家里和家外遭受被动吸烟的比例分别为32.4%和36.1%。学生中父母、朋友、老师吸烟,学生自身尝试吸烟率较高。学生对吸烟与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知晓率分别为95.9%和91.1%。小学生控烟相关教育开展较好,大学校园内控烟宣传栏和组织控烟为主题的活动较少。结论青少年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较为严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校控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控烟与戒烟相关服务与资讯,来预防青少年吸烟和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了解珠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采用WHO/中国卫生部提供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GYTS)中国问卷”,对全市25所中学,初二至高一的47个班,24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度过吸烟(包括只吸一口)的学生占294%,其中男生为42.0%,女生为14.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吸烟的学生中62.9%的香烟来自于商店或烟摊,84,9%的学生能从商店或烟摊能买到香烟,父母都吸烟或其中一人吸烟的高达65.5%,44.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组织过控烟活动,96.2%的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但呈现出知识、信念、行为的分离: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较为普遍,父母、同伴吸烟对学生吸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应在家庭、学校、社区形成良好的控烟环境,加强青少年控烟能力的建设,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劝阻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12月对重庆市主城2所公立医学高等学校5 210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劝阻亲友吸烟率为45.5%,在有明显戒烟标志的公共场所见到陌生人吸烟,有34.0%会上前劝阻。在公共场所劝阻陌生人吸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本人及父母吸烟情况,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对社会控烟环境的感知及参与控烟实践等1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控烟知识得分高、反对二手烟(被动吸烟)、赞成主动提供戒烟服务、愿意参加控烟活动、关注媒体控烟信息、与他人交流过烟草的危害、有效劝阻他人吸烟的护理学生更倾向于在公共场所劝阻吸烟(均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在公共场所劝阻吸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学生控烟教育,积极开展多种控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控烟技能,并加大社会控烟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控烟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中小学学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及学校开展控烟健康教育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和楚雄市抽取8所学校的800名大中小学生,对学生的吸烟情况、二手烟暴露情况、学校开展控烟教育情况以及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799份,云南省3个城市大中小学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8.89%,尝试吸烟率为30.66%,二手烟暴露为53.69%.小学、中学和大学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中,学校设置控烟宣传栏、学校组织控烟主题活动以及在学校学过烟草危害健康知识方面,小学开展的宣教情况好于中学和大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朋友大部分吸烟(OR=10.169,P<0.01)、老师经常吸烟(OR=2.089,P<0.05)的大学生(OR=4.910,P<0.01)的男生(OR =3.938,P<0.01)更容易遭受吸烟的危害.结论 云南省大中小学学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率较高,应加强学校的控烟方面的干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初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大兴区14所初中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计调查1 514名初中学生,其吸烟率为11.0%,其中男生为15.9%,女生5.6%。影响初中学生吸烟行为与朋友、学校以及个人认知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好朋友中有人吸烟、好朋友给烟时会吸烟、见过教师在学校内吸烟、认为年轻人吸烟更具有吸引力、社交聚会时吸烟更舒服、认为戒烟困难的初中学生发生吸烟行为的风险增大。结论北京市大兴区初中学生吸烟形式严峻,学生控烟应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日照市大学城大学生的烟草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日照市高等院校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大学城6所高校的2 97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日照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吸烟率为11.25%(335/2 977),其中男生的吸烟率高于女生,城镇户口大学生吸烟率高于农村户口大学生,中专学历大学生吸烟率高于普高学历大学生,日常生活无目标大学生的吸烟率高于日常生活有目标大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生活费情况、父母吸烟情况、身边同学吸烟情况及饮酒情况不同的大学生其吸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饮酒大学生的吸烟率高于从不饮酒及偶尔饮酒的大学生。38.50%的吸烟大学生每天吸烟5支以下,34.33%的吸烟大学生的吸烟年限为4~5年,53.13%的吸烟大学生玩游戏时吸烟,51.04%的吸烟大学生和朋友在一起吸烟。85.67%的吸烟大学生和82.02%的非吸烟大学生均了解学校控烟政策,88.66%的吸烟大学生及57.76%的非吸烟大学生均支持学校创建无烟校园,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控烟活动持无所谓态度。吸烟大学生及非吸烟大学生对控烟活动态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照市大学城多数大学生支持学校开展控烟活动,但校园内吸烟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内控烟管理,加大控烟宣传力度;此外,应格外重视男生、日常生活无目标大学生群体及经常饮酒大学生群体的控烟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吸烟意向及影响因素,为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控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1-12月对重庆市主城区2所公立医学高等学校的5 203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41人(8.5%)表示将来好朋友让自己吸烟时会吸;688人(13.2%)表示将来从事较多社交工作时会吸烟.对将来从事较多社交工作是否会吸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学历、本人及关系密切人吸烟情况,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及对社会控烟环境的感知等15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吸烟的危险因素为男性、现在吸烟、曾经尝试过吸烟、母亲吸烟、烟草知识得分低、认为吸烟的人朋友多、经常看到媒体上演员吸烟;保护因素为高学历、反对恋人吸烟、积极参与学校控烟活动(P值均<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吸烟意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控烟教育,控制女性吸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职高生的吸烟行为及相关知识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职高学校控烟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市随机抽取2所职业高中,并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其中36个班的1 456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职高生总体吸烟率为34.6%,尝试吸烟率为61.1%,且男生均高于女生;在吸烟人群中,平均每人每月吸烟支数为66.6支。吸烟学生中73.6%曾尝试过戒烟。吸烟学生和不吸烟学生对吸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学生和不吸烟学生对环境中和烟盒上的戒烟标识、广告觉得有注意无警示和有注意有警示但无行为分别高达73.8%和70.9%,且仅有16.5%的吸烟学生有行为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职高生吸烟形势严峻,控烟刻不容缓,传统的"知-信-行"控烟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控烟效果,应该寻求新的控烟模式来进行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中学生吸烟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学生对吸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4个地区,每个地区抽取2所初中学校、2所高中学校共4 1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目前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20.4%,3.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尝试吸烟的年龄以12~14岁最高,好奇是主要原因;目前吸烟的香烟来源主要为自己购买。97.0%的学生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0.8%的学生支持学校禁烟,54.1%的学生支持公共场所禁烟,反对教师和家人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5.5%,只有39.6%的学生会拒绝朋友劝吸烟。周围人群吸烟、学校周边售烟点、烟草广告、控烟宣传等对学生吸烟均有影响作用。结论广东省中学生尝试吸烟率较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吸烟环境因素的影响,控烟工作重点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吸烟与学校预防吸烟健康教育项目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预防青少年吸烟 ,是控烟成败的关键。世界各国都把预防青少年吸烟作为控烟的重点。学校是青少年预防吸烟的重要场所 ,因此 ,以学校为基础 ,开展预防青少年吸烟健康教育项目研究 ,是控制吸烟率增长的重要措施。青少年吸烟年龄提前令人忧虑随着全球控烟运动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成人吸烟率持续下降 ,但青少年吸烟率却呈上升态势 ,开始吸烟年龄也有所提前。如美国 ,1 2年级学生每日吸烟率从 1 991年的 2 8%上升为 1 995年的 3 5% ,90 %的吸烟者是在 1 8岁以前开始的 ,平均吸烟年龄是 1 3岁 ,1 4 5岁成为每日吸烟者[1 ] ;芬兰的调查结果青少年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控烟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吸烟态度总体均值为(1.80±0.72),低于理论中值2.5;律己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0±0.46),律他控烟意识的总体均值为(1.38±0.49),均低于理论中值1.5。不同性别、学历和学科的大学生对吸烟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和民族的大学生对律己控烟和律他控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人吸烟状况与控烟意识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父母吸烟状况与大学生吸烟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接受过父母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为73.9%,接受过学校的吸烟危害教育的学生仅为24.8%;父母吸烟危害教育与吸烟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03,p〈0.01),与律已控烟呈显著正相关(r=0.098,p〈0.01)。结论大学生控烟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性别、学历、学科、民族存在差异。父母吸烟状况和吸烟危害教育与大学生控烟意识密切相关,而高校对大学生缺乏控烟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控烟意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控烟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俞清 《中国校医》2002,16(6):516-517
为了了解淮安市学生家庭吸烟状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控烟健康教育 ,我们于 2 0 0 2年 4月选择淮安市 3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淮安市市区 3所含有高中的学校作为调查学校。每个学校选择高二年级单数班级 (1、3、5…班 )为调查对象。1.2 问卷设计 参照有关文献 ,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不记名 ,除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项目外 ,主要包括吸烟行为相关问答 ,影响吸烟行为因素 ,吸烟与健康认识情况及控烟工作态度等问题。1.3 吸烟行为判定标准 吸烟行为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