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 1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单纯高血压组,4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HRT和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并分析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肥厚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均显示TO升高、TS降低,左室肥厚组变化明显(P均〈0.05)。TO与LVMI呈负相关(r=-0.387,P=0.015),TS与LVMI呈正相关(r=0.62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振荡现象(HRT)及临床意义。方法人选2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24h心电(Holter)记录,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偈)。以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和(或)室间隔厚度(IVST)〉12mm作为左室肥厚(LVH)标准,分为LVH组及左室正常组。结果LVH组TO及TS分别为(1.19±0.84)%及(4.23±0.85)ms/RR,左室正常组分别为(-0.54±0.86)%及(6.81±1.22)ms/R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异常TO及偈比率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5。TS与LVEF、IVST显著相关,P〈0.05;与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变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白梅,郭春风,王彬,王密果,袁风仙高血压患者约1/3有左室肥厚(LVH)[Hyper-ten-sion,1987,9(suppⅠⅡ):53].LVH不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标志,而且影响预后。Levy等也证明≥40岁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将60例EH伴LVH者(A组),63例EH不伴有LVH(B组)者及51例正常对照组(C组)的HRV时域参数、心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EH者时域分析指标及HRV指数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EH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HRV降低,且降低程度与心脏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分析其血压动态变量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第1,2,3,4组,4组分别为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的患者。对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及HRV时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收缩压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3,4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值均较第1,2组高,第3组的白昼平均收缩压较其他3组高。第3,4组的夜间舒张压较第1,2组高。第3,4组的HRV各时域指标较第1,2组均下降,其三项指标降低有显著性(P<0.05)。结论收缩压水平和HRV异常是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率变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方法:分析36例正常对照组和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的SDNN和HRV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其中离心性肥厚组更明显。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心率变异性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8.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一,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及早发现并逆转LVH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介绍高血压LVH的流行病学、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24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结果①EH左室肥厚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各项指标显著降低;②EH无左心室肥厚组(A1组)与B组比较:SDNN、rMSSD、PNN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P〈0.01);③EHA1组与A2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降低。结论EH左室肥厚(LVH)患者的HRV降低,HRV与LVH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胡晓辉  张义 《高血压杂志》1998,6(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时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及苯那普利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结合心率变异性(HRV)对高血压有或无心室肥厚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苯那普利的治疗作用。结果左室肥厚组24小时室性早搏(VPC)高于无肥厚组,Lown级别亦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心室厚度指数减少,早搏及Lown分级降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表明LVH组各指标均较无肥厚组降低,但只有均数有显著性。HRV非线性散状图亦有呈显著性差别。而在苯那普利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高血压有左室肥厚及严重心律失常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观察125例EHLVH者(A组)与同期12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者(B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发生率66.5%),室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EHLVH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逆转左室肥厚(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伴或不伴心电图T波改变患者的左室圆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74例高血压LVH的患者,根据心电图T波情况分为高血压T波正常组40例、高血压T波改变组34例,选取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先行常规数据测量,再运用2D-STI分析整体及各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对64例EH伴LVH者给予口服替米沙坦片每日40 mg~80 mg,每日1次,疗程20周,每周测血压1次,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比较,64例EH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测量70例高血压非LVH(组Ⅰ)、62例高血压病LVH患者(组Ⅱ)和80例健康人(组Ⅲ)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ⅡQTd、QTcd较组Ⅰ、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ⅠHRVI较组Ⅲ显著减低(P<0.01),组Ⅱ较组Ⅰ、Ⅲ的HRVI显著减低(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及其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可能与其QTd、QTcd的延长及HRVI的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ACE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勇  邵建华 《山东医药》1999,39(23):12-13
利用技术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F)基因型进行检测,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其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E基因缺失纯合(DD)型患者LVMI明显高于插入纯合(II)型者。提示D闰基因的存在可能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及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虹艳  马玉荣 《心功能杂志》1998,10(2):72-73,76
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解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8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伴左心室肥厚(LVH)心率变异性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不伴LVH(HRV)的患者34例,伴左心室肥厚(HRV)的患者26例;选择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HRV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HRV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高血压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0.8077为LVH患者.结论 高血压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便携式超声心动图(Hand-carried ultrasound,HCU)测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精确性,以评价HCU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HCU与常规超声对比的方法,以M型超声对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组30例,非左室肥厚组31例),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室相对厚度(RLV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将HCU与常规超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到HCU与常规超声仪器测量及计算IVST、LPWT、RLVT、LVMI的结果一致,无显著的测量及计算误差(P>0.05).HCU测量IVST的误差平均为1.60 mm,测量LPWT的误差平均为0.95 mm,HCU测量左室厚度的重复性好.结论 HCU能够准确测量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两者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前、治疗6月未及停药2周冲洗期后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QTc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LVH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4.1比51.1±19.2,P<0.01);LVH组治疗期末较治疗前血压下降,随之LVMI亦减小,但停药2周药物冲洗期后血压回升而LVMI不变;QTcd也不随血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QTcd的变化不取决于血压升高而与LVH严重程度(LVMI)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