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洗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选用适当的洗涤液,采用正确的洗涤方法,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随机抽样调查残留血污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方法:通过采用四种清洗方法,比较器械在不同时间的潜血阳性数;采用多酶清洗法与传统清洗法,比较两者处理后器械洁净合格率;采用机器清洗与手工清洗法,比较器械的蛋白质与残留血。结果:多酶机清洗法,与多酶浸泡清洗法、清水清洗法的差异P<0.01,而与冲洗配合酶泡清洗法的差异P>0.05;多酶清洗法与传统清洗法处理后器械洁净合格率差异P<0.01;机器清洗与手工清洗后器械蛋白质残留比较差异P<0.05。结论: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规范的器械清洗制度、高素质的操作人员、优效的清洗方法和流程、合适清洗剂的选择、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的有机结合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医疗器械是指医学领域内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各种器械、医学试验和临床检验的各种器材。复用医疗器械是指在不同患者之间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而在重复使用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去污等处理流程。清洗即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一般认为清洗程度至少应达到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及去除有机、无机污染物,灭菌时达到无菌保证水平[1]。复用医  相似文献   

5.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进行血液污染,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去除医疗器械上血液的效果,得出有效的清洗方法,确定正确的清洗操作规程。方法:采用标准污染方法,把新鲜血液污染后的外科剪按照1h、2h、3h、4h、5h5个时间段分别放置,每个时间段将样本分为4组,每组200把,共4000个样本。在器械质量、水质、水温、机械清洗程序、器械装载量等因素确定可比的条件下,对5组样本分别采用4种清洗方法,进行潜血阳性率比较。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酶机洗清洗方法在污染器械放置1~3h内清洗,与冲洗+酶泡方法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5),与多酶浸泡清洗方法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放置4h的4组标本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01);放置5h多酶机洗的阳性率也明显增加,各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清洗法效果优于人工清洗法,清洗前先冲洗提高清洗效果,污染器械放置2h以上将增加清洗难度。  相似文献   

6.
两种方法清洗再生医疗器械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的最佳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400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件采用手工刷洗后,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清洗;实验组200件手工刷洗后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再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清洗。两组机洗均自动漂洗、酶洗、上油、烘干,然后分别对两组器械进行清洁度检查及隐血试验测试。结果:实验组清洗合格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隐血检测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械用含氯消毒剂及全自动消毒器加酶清洗可有效去除残留物是一种有效的清洗方法,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2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10~11月常规使用的医疗器械3000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0件,对照组器械主要予以机械清洗,同时辅以手工清洗,观察组器械主要予以手工清洗,同时辅以机械清洗;清洗结束后采用放大镜(5倍)下裸眼观察2种方法对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后总不合格率为1.08%,对照组为8.51%,2组比较差异显著;在各个器械类别方面,观察组清洗后的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清洗为主,机械清洗为辅的清洗模式的清洗合格率较高,且成本相应较低,是医院较为理想的医疗器械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3名医疗器械清洗人员进行调查,总结其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有:清洗剂的影响;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器械污染有机物干结;器械清洗的时间不足:清洗后器械再次污染;器械清洗前操作不规范.结论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认识,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医疗器械清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正确的清洁去污是处理复用器械、器具、物品的第一步。美国AAMIST79、CDC消毒灭菌指南和WHO感染控制指南均明确指出,器械再消毒灭菌之前需要全面细致的清洗,保证消毒或灭菌效果。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评定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统一方法,一般认为清洗的过程需要且应达到尽可能的降低生物负荷,最大可能地去除有机和无机污物[1]。评价清洗效果的方法种类繁多,现就国内外医疗器械和用品的清洗效果监测技术、方法和器材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浸泡、酶、超声波的清洗效果。方法:分清水浸泡清洗组,多酶清洗剂清洗组,清水+超声清洗组和多酶清洗剂+超声清洗组进行实验。用肉眼和潜血实验方法进行清洗效果判断。结果:判断被血迹污染的器械是否清洗干净不能仅靠肉眼进行判别。对清洗要求高且难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宜采用隐血试验方法进行清洗效果的评估。人工清洗不能完全去除污迹,需增加酶或应用超声等其他方法,以保证清洗的效果。应用超声清洗添加含酶清洗剂时,可取得满意效果。清洗时宜重点注意器械关节处不易被清洗到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消毒供应室在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和在医院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功能缺失,探讨集中处理、统一供应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效果.方法 各临床科室调研,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各个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检测制度,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制度,追溯制度,质量持续改进流程和物品召回制度.以制度和绩效考核、工作流程等方法管理,增强员工的自律性,加强消毒供应室员工人文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结果 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减少污染扩散,保证医疗安全,相对减少人员的投入,有利于保证专业质量及降低经济成本,促进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结论 复用医疗器具和器械集中处理、统一供应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消毒供应室全方位的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确的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不同用途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清洗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清洗法。结果:对实验组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和带灯放大镜检查、血红蛋白检测显示,器械清洗合格率高。结论: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采用单纯的手工清洗、单纯的超声波清洗、单纯的清洗机清洗均不能使器械达到100%清洁,而只有根据器械的不同用途采用分类、综合的清洗方法才能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器械最佳的清洗方法,以提高清洗效果。方法于2013年2—10月将眼科和手外科显微手术使用后的1350件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振洗组,每组各450件。3组器械分别做清洗处理,对照组器械不做预处理,浸泡组器械在多酶清洗液中浸泡10 min,振洗组器械在含多酶清洗液的数控超声波清洗机中浸泡超声波振洗10 min,然后将3组器械均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轻型循环清洗。采用目测法和放大镜检测法检查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检查对照组、浸泡组、振洗组清洗质量合格件数分别为341,402,439件,合格率分别为75.78%,89.33%,97.56%;放大镜检查合格件数分别为319,381,428件,合格率分别为70.89%,84.67%,95.11%,振洗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浸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946,96.6823;P<0.01)。结论在多酶清洗液中超声振洗后再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可提高清洗效果,是显微手术器械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清洗方法清洗气管内套管的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 将已污染的气管内套管随机分为三组,A组(6 915例)气管内套管使用1%过氧化氢浸泡后手工清洗,B组(7 209例)气管内套管使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手工清洗,C组(7 753例)使用气管内套管1%过氧化氢联合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手工清洗,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检测洁净度.结果 三组洁净合格率分别为82.68%,88.93%,95.51%,不同种清洗方法在清洗合格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酶清洗剂联合1%过氧化氢的方法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500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观察组25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消毒液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集中式管理对污染再生医疗器械规范化处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集中式管理对污染再生医疗器械规范化处理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对污染再生医疗器械实掩清点处理,分别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与所需消毒剂成本,工作人员在清点污染再生医疗器械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及器械回收合格情况。结果集中式管理每天所需护理人员工作时数与所需消毒剂成本较分散式管理减少,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中式管理12个月发生锐器伤与回收器械不合格件数较分散式管理减少,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对全院污染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模式,可减少临床科室护士间接护理时数及消毒剂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对环境污染,有利于职业安全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500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观察组25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消毒液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医疗器械沾染血迹后的保存方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沾染血迹后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保存和清洗方法,以确保清洗灭菌质量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将600把经人工染血的血管钳随机分成湿式保存组和干式保存组,每组分别在人工染血后1 h、2 h、3 h、6 h、12 h时各取出60件,再随机分为机械清洗组(30件)和手工清洗组(30件),经清洗后进行隐血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不同清洗方法组在染血后1 h、2 h、3 h的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清洗组在染血后6 h和12 h的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12 h的干式保存组,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12 h的湿式保存组,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式保存能有效保证染血器械的清洗质量,机械清洗能更有效地保证清洗质量,只要采用合理的保存方式和清洗方法,都能达到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洗涤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工清洗、清洗机清洗、人工+清洗机清洗3种方法对医疗器械的洗涤效果。方法 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表面光滑的A组和结构复杂(具有管道、缝隙、轴关节、齿槽部位)的B组,每组300件分别按上述3种方法清洗,并对清洗后的器械采用目测法、潜血试验法、鲎试验3种方法评估清洗效果。结果 对于A组器械3种清洗方法合格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于B组器械,人工清洗与机器清洗的合格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人工+机器清洗合格率高于人工清洗或机器清洗,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对于表面光滑的器械用人工或清洗机清洗均可,而结构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刷洗后再用清洗机清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医疗器械管理相关法规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认知调查。结果:目前手术室护士掌握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状况不容乐观,在13个被调查问题中,回答正确率平均不到一半(46.88%);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与护师、护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与护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知识培训,重视护士参与医疗器械质量追踪和对护士进行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