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患病率约为1%[1],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其病程多迁延,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60%[2].由于该病的发病率高,容易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病程易于慢性化,因此给全球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3-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DZ)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对在院382例精神病住院患者BDZ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BDZ为145人,占37.96%;使用种类有六种,以氯硝西泮最多,有98例,占67.58%;其次为阿普唑伦,占28.58%;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中BDZ使用率为34.06%,高于国外BDZ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中的使用率14%。BDZ用于改善睡眠71例(48.97%)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BDZ的用药剂量及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左右~([1])。精神分裂症的慢性期,疾病从明显的精神活动进入晚期,以长期、但并非不可逆的"阴性"症状为特征。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是精神功能与活动的减退,比如情感迟钝、退缩和不协调,表现被动及淡漠的社会退缩,抽象思维困难、刻板思维以及缺乏主动性~([2])。这些症状与多次复发、长期住院和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情反复、迁延难治的重性精神病.长期靠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残留着社会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这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也有研究显示,长期住院会导致患者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个人卫生能力及缺乏社会兴趣等社会功能[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465例患者涉及47种药物治疗方案,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175例(37.6%),联用2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62例(56.3%),联用3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8例(6.0%),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住院患者中非常多见;氯氮平使用率和处方占有率排在第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占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的主导地位;公费医疗患者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明显高于非公费医疗患者.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且患者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 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1].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肥胖及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日益引起关注.现有资料显示,抗精神病药对个体代谢有着不同影响[2],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等影响不同[3].本研究比较3 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1].在住院期间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关键[2].但长期的药物治疗易使其丧失信心,治疗依从性较差,一直是困扰医务人员的现实问题.笔者对32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重性精神病的首位约60%左右,占住院精神病患者80%以上。具有病情迁延易复发的特点,给家属和社会造成负担,影响劳动生产和社会治安,成为社会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不断产生,分裂症的住院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该病复发率较高,仅靠住院治疗很难控制和减少分裂症的复发。因为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9.
沈群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68-2069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随着患者出院时间的推延,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更加降低,从而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2].近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逐步由单一药物治疗向药物治疗与康复护理的综合治疗方法发展[3].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氯氮平与哌罗匹隆两种药物均属于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氯氮平在我国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仅次于氯丙嗪[1].有研究证实,哌罗匹隆系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2].为了比较两者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对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予氯氮平与哌罗匹隆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的影像学状况,以便在治疗中减少易诱发的疾病。方法对长期住院的42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胆B超检查,并与某学校1076例职工健康体检结果比较。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的异常阳性率为52.72%,其中胆囊结石发生率21.75%,占整个阳性率的41.26%,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8.20%,占整个阳性率的34.53%。胆囊结石及脂肪肝异常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药物性内脏疾病,尤以肝胆显著,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苯二氮类药物(BDZ)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对在院382例精神病住院患者BDZ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BDZ为145人,占37.96%;使用种类有六种,以氯硝西泮最多,有98例,占67.58%;其次为阿普唑伦,占28.58%;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中BDZ使用率为34.06%,高于国外BDZ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中的使用率14%。BDZ用于改善睡眠71例(48.97%)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BDZ的用药剂量及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3.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24小时仍无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猝死率[2],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约为7‰[3].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情况比较复杂,猝死的原因与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因素等有关[4].本文仅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治疗最常用药物是氯氮平,从2004年的20.3%上升至2006年的26.5%,仍占使用率的首位,上升最快的是利培酮,使用率由从2004年的5.3%上升至2006年的20.7%。结论经典抗精神病药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障碍、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精神病.国外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医嘱者各占1/3[1].我院于2001年1~12月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的分期护理139医院(山东德州253000)崔淑芳刘晓辉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占重性精神病的首位,占住院精神病患者的80%以上[1],因受幻觉妄想支配,往往出现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等行为。近10年来我们通过对2250例精神分裂症的...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组疾病,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生患病率达5.69‰[1-3].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于青壮年起病,具有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多迁延、反复,加重或恶化,表现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治疗复杂,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0月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组疾病,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生患病率达5.69‰[1-3].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于青壮年起病,具有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多迁延、反复,加重或恶化,表现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治疗复杂,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0月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了有关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病例报道,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也逐步为人们所关注.在抗精神病药问世以前,有许多研究报道精神病患者糖尿病(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比例多于一般人群.美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中Ⅱ型糖尿病占9%~14%,而一般人群占5.6%~7.8%.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比例升高.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在一般人群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而精神病人风险更高,2~4倍于一般人群(2003年国际精神科临床药理10年进展研讨会纪要).因此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应慎用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的药物.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糖代谢异常,造成病人原有糖尿病的恶化和出现Ⅱ型糖尿病新发病例.美国最新研究显示:10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血糖水平异常(大于125 mg/d1)比例占13.9%(14例)其中6例为氯氮平,4例为奥氮平,3例为维思通,1例为氟哌啶醇[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苯二氮卓类药物(BZD)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情况。方法:对18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BZD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合并使用BZD者53例,占28.04%,以应用氯硝安定为多。结论:苯二氮卓类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应予注意,合理用药,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