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替加环素(tigecycline)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为甘氨酰环素类(glycyclines)抗生素的首个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四环素相似.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用于治疗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腹腔内感染.通常,替加环素偶致急性胰腺炎,但近年资料表明,替加环素致急性胰腺炎有所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升高.替加环素致胰腺炎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由于替加环素的结构与四环素结构相似,推测替加环素是通过四环素致胰腺炎的同样机制引起急性胰腺炎.替加环素若引起胰腺炎,应立即停药,保持患者禁食状态,静脉给予足量液体,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替加环素使用期间,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监测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淀粉酶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某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纳入51例.根据用药前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e和Embase等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发表的替加环素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替加环素致ADR相关文献91篇,提取病例10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7例,性别不详3例;患者年龄主要为≥60岁(61例,占56.48%);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替加环素致ADR的发生时间为给药后10 min至给药后2.5个月,大多数ADR发生于给药后7 d内(72例,占66.67%)。替加环素所致ADR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共219例次,其中消化系统损害(105例次,占47.95%)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77例次,占35.16%)。大多数发生ADR的患者经停药或积极对症治疗后,1周内症状均有好转(68例,占62.96%)。结论:替加环素所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用药期间应加强替加环素致ADR的认识与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替加环素(200 mg·d-1)在心脏外科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病房使用替加环素的病例,对感染部位、致病菌及药敏情况,以及替加环素给药方案、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相关病例共50例,其中肺部感染46例,血流感染4例。治疗方案分别为替加环素联合含舒巴坦制剂(36例)和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14例)。50例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0.0%(30/50),细菌清除率为46.0%(23/50);替加环素+含舒巴坦制剂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优于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组(P<0.05)。共发生替加环素相关不良反应10例,包括肝功能损害5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其次是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和胰腺炎1例。结论: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XDRAB感染,替加环素(200 mg·d-1)联合含舒巴坦制剂方案有效性优于联合碳青霉烯方案;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高度警惕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胰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及肠鸣音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护理满意率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腹胀[(4.36±1.03)d]、腹痛[(4.18±0.87)d]及肠鸣音缓解时间[(3.25±0.45)d]均短于对照组[(5.46±1.17)d、(5.68±1.09)d、(5.16±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5.57±1.25)d]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5.91±1.36)d]均短于对照组[(7.35±1.40)d、(8.17±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认知、角色、躯体、情绪、社会及总健康评分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认知、角色、躯体、情绪、社会及总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 方法:调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2018 年北京地区替加环素ADR报告,对其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统计时间内,共收到49份怀疑与替加环素有关的ADR报告。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67.3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ADR累及系统为血液系统(36.21%)、消化系统(20.69%)、皮肤软组织及附件(17.24%)。ADR发生在2~6 d内占40.82%,大多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可以减少其ADR 的发生。建议在使用该药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以降低发生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发生药物性胰腺炎的特点,探讨药物性胰腺炎的触发工具。方法:以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或尿淀粉酶中任一指标超过3倍正常上限(ULN)为筛选条件,从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病例。根据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评价标准和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价病例。经4名药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共同判定药物性胰腺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筛查出实验室指标阳性信息1 522条,相关患者335例次。最终判定药物性胰腺炎50例,其中44例怀疑药物为培门冬酶,其他怀疑药物包括替加环素、阿糖胞苷等;2例各发生2次药物性胰腺炎,怀疑药物均为培门冬酶;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发热,4例(8.0%)发病时无典型症状;血脂肪酶401.5(194.4,884.6)U/L,血淀粉酶245.8(166.8,507.8)U/L,尿淀粉酶778.0(383.4,2 048.0)U/L;12例(24.0%)伴有感染;考虑药物性胰腺炎后均停用怀疑药物,18例(36.0%)给予吸氧,7例(14.0%)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后均好转,好...  相似文献   

8.
沈莉  方伟  张尧  潘洋  周泽伟 《中国药房》2023,(22):2766-2769
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对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肾病学科收治的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用药前3 d,用药1~5、6~10、11~15、16~20 d后及停药5 d后和/或对症处理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共纳入14例患者,有9例患者发生了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4.29%。与用药前3 d比较,患者用药6~10、11~15 d后FIB水平及用药1~5、6~10、11~15 d后PLT水平均显著降低,用药1~5、6~10 d后PT及用药1~5、6~10、11~15 d后APTT均显著延长,用药1~5、6~10 d后INR均显著升高(P<0.05);而用药16~20 d及停药5 d后和/或对症处理后FIB、PT、INR、APTT、PLT与用药前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替加环素;替加环素可导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静脉滴注;另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磺酸加贝酯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RP为(4.3±0.5)mg/L、IL-6为(29.7±3.9)μg/L,对照组CRP为(19.2±3.8) mg/L、IL-6为(55.8±6.8)μg/L,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9±0.5)d、(2.1±0.3)d,对照组分别为(8.6±1.5)d、(6.6±1.2)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为(3.8±0.3)U,对照组为(6.9±1.1)U,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淀粉酶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胰汤防治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加用清胰汤。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例数,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中药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明显短(P<0.05)。结论清胰汤能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加快血淀粉酶恢复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型胰腺炎患者、7例重型胰腺炎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结果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 <0.05),重型胰腺炎明显高于轻型胰腺炎(P <0.05)。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3%、60.2%、61.9%;淀粉酶分别为63.5%、64.4%、65.1%,联合检测分别为85.3%、85.3%、85.3%。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检测中,联合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不良反应(ADR)组49例,对照组74例。分析两组患者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发生ADR的浓度折点。结果 ADR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替加环素剂量、疗程等临床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谷浓度(Cmin)、峰浓度(Cmax)和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替加环素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折点为Cmin=0.775μg·mL-1,AUC0-24 h=28.38μg·h·mL-1。结论 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与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临床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阳性率达95%(38/40),非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6%(2/56);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3%。结论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宁  甘平 《云南医药》2001,22(5):388-389
临床资料 乌司他丁治疗组为 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对照组 12例为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近的未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符合下列条件者纳入该研究 :(1)急性腹痛 ,上腹压痛或伴腹肌紧张 ;(2 )血淀粉酶明显高于正常值并伴血脂肪酶高于正常 ;(3)排外其他急腹症 ;(4 ) 2 4小时内无重症胰腺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表现〔1〕。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维持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静滴甲氰咪呱、 65 4 - 2、抗生素、止痛 ,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 :给予乌司他丁 10万U溶于 5 %G·S静滴 (2小时内滴完 ) 2 /…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例22岁男性囊性纤维化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两次应用注射用替加环素后均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医师应增强替加环素诱发胰腺炎的风险意识,特别是那些可能并发胰腺炎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2例病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的治疗组患者49例,传统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3例,术后分别统计血浆淀粉酶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胆红素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间隔,白细胞数目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间隔以及患者治疗后的腹痛情况,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组间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血浆淀粉酶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6±0.9)h,胆红素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间隔(4.8±1.2)h,白细胞数目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间隔(10.1±2.1)h,患者治疗后的腹痛平均消失时间(4.5±1.1)h,统计学结果表面与对照组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阳性率达95%(38/40),非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6%(2/56);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3%.结论 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 方法 1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12枚种植体),彻底洁治,0.2%氯己定(洗必泰)冲洗,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置入种植体周围袋袋底,分别在基线和治疗后4周测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分别由治疗前(2.42±0.79)分,(3.08±0.67)分,(5.44±0.64) mm,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至(0.91±0.67)分,(1.33±0.88)分,(3.98±0.7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种植体周围炎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雯  贾萍  何梦婕  王华飞 《中国药业》2022,(17):114-117
目的 促进替加环素的临床合理使用,规范其专档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120份,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用药情况、临床疗效、给药疗程、药品不良反应(ADR)、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等,评价用药合理性,并分析用药不合理及疗效不佳的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43.33%(52/120),肺部感染率为70.00%(84/120);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00%,其中阳性结果 76份,主要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53.95%);单用替加环素30例,主要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分别为27例、26例、12例;给药疗程不超过3 d的44例(36.67%);替加环素使用合理87例(72.50%),发生ADR 6例(5.00%)。替加环素的使用存在少量不合理现象,原因主要为医师使用替加环素后未及时进行专档管理登记;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主要为给药疗程过短。结论 该院替加环素的专档管理率较高,通过对使用替加环素的所有患者实施全样本量全程化监管,可及时发现用药问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近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和开腹组各80例,比较疗效。结果内镜组总治愈率为97.5%,与开腹组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不良反应率、总死亡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平均血淀粉酶恢复时间(5.62±2.31)d、平均腹痛缓解时间(3.68±1.97)d、平均住院时间(13.54±3.67)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显著小于开腹手术,且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患者临床恢复较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