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提取2010-2014年重庆市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严重ADR/ADE报告,利用Excel表及人工筛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严重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ADR/ADE有290例(42.09%);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较高(43.54%);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香丹注射液64例(9.29%)、注射用血塞通(冻干)59例(8.56%)、清开灵注射液57例(8.27%);81.39%的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超适应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导致ADE共221例(32.07%);严重ADR/ADE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皮疹、心悸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新的严重ADR/ADE较多,相关生产企业应及时完善说明书。临床需注重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6年我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可疑药物品种,ADR/ADE临床表现、类型、关联性评价与转归,评价ADR/ADE病例中中药注射剂用药适宜性。结果: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中,≥61岁老年人发生212例(占57.45%),有药物过敏史31例,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33种,发生ADR/ADE的中药注射剂以华蟾素注射液最多。中药注射剂ADR/ADE累及系统 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23.9%)、用药部位损害(21.7% )、神经系统损害(12.0% )为主。369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告中,超适应证用药38例,超剂量用药11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ADE主要由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中药注射剂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完善并推进国家药物警戒工作。方法 采用Excel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289例中药注射液剂所致ADR/ADE的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关联性评价等信息进行归纳统计。结果 289例ADR/ADE中,老年患者(年龄≥65岁)及儿童(年龄≤14岁)发生比例较高,发生ADR/ADE的药品种类主要为活血类和补益类药物,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2 h内;严重ADR/ADE上报3例,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均明显好转;引发ADE的不合理用药共计67例,其中以适应症不适宜占比最高。结论 应建立医疗机构内的药物警戒制度,明确上报范围和职责,加强中药注射剂ADR/ADE的监测力度,提高用药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搜集清开灵注射剂临床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报道,分析导致ADR/ADE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0),以"清开灵and(注射液or注射剂or粉针剂or冻干粉)and(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病例报告)"为检索式,共收录来自35种期刊的82篇文献。结果:清开灵注射剂ADR/ADE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过敏性休克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以速发型为主,兼有迟发型,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应加强清开灵注射剂的ADR/ADE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188例中药ADR来自123所医院,共涉及注射剂3743例,非注射剂1445例,共679个品种,34种剂型。ADR发生时间多数集中在用药后30 min以内,其构成比为43.35%,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29.74%)、全身性损害(16.22%)、胃肠系统损害(16.03%)为主。发生严重ADR例次靠前的中药品种依次为冠心苏合丸、何首乌饮片、参麦注射液、肾康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龙胆泻肝丸。结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重点关注易导致严重ADR的中药品种,最大限度减少中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溴己新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8年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盐酸溴己新注射剂ADR报告,从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盐酸溴己新注射液ADR报告208例,其中新的ADR 40例,严重的ADR(含新的严重的)23例。208例ADR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婴幼儿、老年人发生ADR居多;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消化系统损害次之;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此外,存在临床溶媒使用不当现象。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合理选用盐酸溴己新注射剂,加强特殊人群用药监护,重点监测用药30 min内的严重ADR。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要求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提示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540例中药制剂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0例中药制剂ADR/ADE以中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涉及119种药物,以注射剂居多(77.4%),前四位的分别为双黄连注射液(7.78%),参芪扶正注射液(5.74%),丹参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各4.26%)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各3.89%);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中药制剂的ADR/ADE以注射剂的发生率最高,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ADR/ADE)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5):990-992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或药品不良事件(ADE)(简称ADR/ADE)患者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其发生ADR/ADE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江西青峰药业2016年度收集的253例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病例信息。结果:253例患者中,其性别和年龄可能与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无关;ADR/ADE病例涉及原患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占67.69%;ADR/ADE病例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3%)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寒战等常见的ADR/ADE症状;主要与抗菌药物联用发生ADR/ADE占66.30%。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致ADR/ADE的发生与患者身体状况和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建议临床医生开方时重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避免或减少ADR/ADE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合理使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药学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ADR/ADE的病例报道为基础,标准文献82篇,患者13 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ADR性别差异不明显,少儿与老年人构成比较高;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占40.27%;合并用药时ADR/ADE构成比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不容忽视,必须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严格规范其临床应用行为。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孝感市上报的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ADR监测工作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ADR监测系统中2011~2015年孝感市上报的新的/严重ADR报告1 463例,对ADR患者情况,怀疑药品种类及给药途经,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比例最高,其次是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最多;用药2 h内发生ADR 1 088例(74.37%)。新的一般病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严重病例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新的/严重ADR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药品为香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新的/严重ADR发生的主要药品,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严重ADR,高警示药品的ADR后果严重,在ADR监测要重点关注,尽可能减少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695例中药注射剂ADR共涉及112个品种,注射后30 min以内发生占54.28%,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3.42%)、全身性损害(20.26%)、心血管系统损害(12.07%)、及消化系统损害(10.19%)为主。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关注易导致严重ADR的中药注射剂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医疗机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性,发现其中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4年-2009年CNKI收载的中医学与中药学、药学类影响因子≥0.5的统计源期刊中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个案,收集药品、患者及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相关信息并分析评价。结果:共收集个案报道200篇,病例244例,涉及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126个品种。女性人群,中药注射剂以及清热解表类、祛瘀类品种发生ADR/ADE几率较高;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损害是最常累及的系统或器官。结论:应正视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性,着重加强患者过敏史的了解和辩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江程  李春晓  杨玉晴  郭静 《中国药事》2023,(11):1252-1265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获得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提取、标准化及整合,形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共计纳入4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345篇,个案报告22篇,ADR监测51篇;报告ADR/ADE共计5292例,其中ADR/ADE的临床表现为56个,累及19个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35%)、胃肠系统损害(29.65%)和全身性损害(9.11%)为主;共计发生79例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血尿等;在发生时间和人群特征上表现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儿童为发生热毒宁注射液ADR/ADE的高发人群;有记录的ADR/ADE转归及预后情况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可获取热毒宁注射液ADR/ADE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转归及预后情况等,但整体ADR/ADE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不够详细,对ADR/ADE的处理措施、转归时间等信息缺失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制剂ADR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集的273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1~10岁儿童段发生ADR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双黄连(冻干)引发的ADR最多;严重的ADR有11例。结论:中药制剂ADR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降低临床使用风险,从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419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例ADR/ADE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ADE最多,占76.37%;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ADE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28):3902-3905
目的:探索我院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进行实践。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1 000例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列,观察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ADR/ADE发生率为0.6%,均为偶见(0.1%~1%),级别为"一般",主要表现为皮疹(66.67%),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合并用药、年龄是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不仅弥补了中药注射剂在药品上市前评价的不足,发现可能存在的迟发、严重的ADR/ADE和药物相互作用,还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161例细辛脑注射液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通过对近4年细辛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2009年收到的161例细辛脑注射液新的、严重(新严)的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辛脑注射液致161例新严的ADR/ADE病例,发生时间在用药20min以内的129例,占80.12%;主要累及和损害呼吸系统75例、消化系统73例、心脏及循环系统51例等;儿童为ADR/ADE的高发人群,占全部病例的49.69%。细辛脑注射液生产工艺中的辅料(增溶剂)、药物本身的稳定性、临床联合及配伍用药等是导致ADR/ADE的主要原因。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致临床ADR/ADE(特别是儿童)应引起高度重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临床医务人员应减少或避免严重ADR/ADE的发生;希望有关部门对该药品的安全性应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获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2011~2014年孝感市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对患者因素,怀疑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ADE发生时间和累及器官/系统、ADR/ADE报告的关联性评价结果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并基于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目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 721例ADR/ADE报告,患者原患疾病中,呼吸科疾病516例(29.98%),心血管疾病387例(22.49%),消化科疾病230例(13.37%)。ADR/ADE怀疑药品中,抗菌药物769例(44.68%),主要品种为左氧氟沙星(156例)、头孢哌酮/舒巴坦(81例)和头孢曲松(74例);中药注射剂342例(19.87%),主要品种有参麦注射液(86例)、香丹注射液(48例)和血塞通注射液(36例);主要剂型为注射剂1 398例(81.23%),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 302例(75.65%)。ADR/ADE发生于注射后1 h内863例(50.15%)。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445例,25.86%)、消化系统损害(349例,20.28%)和过敏反应(219例,12.73%)为主。PIM药品涉及ADR/ADE 23种,135例(7.84%),主要药品是克林霉素(67例)。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防范药物的过敏反应。老年人避免使用PIM目录药品,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