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色联合舌下微循环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5例)及死亡组(30例)。观察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色、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中心静脉压(CVP)、去甲肾上腺素用量(NE)及动脉乳酸(Lac)变化;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DF)测定患者舌下微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记录患者入院当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复苏后MAP、ScvO_2、CVP及NE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Lac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 0. 05),TVD、PVD、PPV和MFI明显升高(P 0. 01,P 0. 05);存活组红舌出现几率较高,死亡组白舌及紫舌出现频率明显增多(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舌色及PPV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0. 05)。以舌色及PPV作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血Lac、APACHEⅡ评分及舌色联合PPV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舌色联合PP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 795;当截断值为紫舌及PPV 67%时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敏感度为76. 67%,特异度为71. 43%。结论舌色联合舌下微循环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较好,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生存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舌色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差异,为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医舌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舌色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白舌组、紫舌组及红舌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97例,其中白舌组32例,红舌组35例,紫舌组30例。采用旁流暗视野技术测定各组患者舌下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天数及28d病死率。结果:与红舌组比较,白舌组及紫舌组患者TVD、PVD、PPV、MFI均明显降低;与白舌组比较,紫舌组患者TVD、PVD、PPV、MFI均明显降低。白色组及紫舌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CU留置时间及28d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红舌组,紫舌组患者ICU留置时间及28d死亡率明显高于白舌组。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舌色与微循环改变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毒通腑泻浊汤保留灌肠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微循环及血清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解毒通腑泻浊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微循环指标[血管密度(PVD)、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及血清炎性应激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状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 Ⅱ、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PVD、PPV、MFI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TVD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微循环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腑泻浊汤保留灌肠能够抑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调节微循环,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所致器官功能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李润  袁方  赵坤芳  孙新帅 《新中医》2023,55(22):69-7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微循环的 影响。方法:选择100 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连 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 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Ⅱ) 评分,血气指标[氧输送量(DO2)、氧消耗量(VO2)、氧摄 取率(O2ER)] 水平,舌下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VD)、小血管灌注比(PPV)、灌注的小血管密 度(PVD)、微血管血流指数(MFI)] 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2 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SOFA、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SOFA、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前,2 组DO2、VO2、O2E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DO2、 VO2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O2ER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DO2、VO2 水平高于对照 组(P<0.05),O2E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TVD、PVD、PPV、MFI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4 项舌下微循环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 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休克具有良好疗效,对 机体氧代谢及微循环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及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湖南 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 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即总血管密度 (TVD)、灌注血管密度(PVD)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微循环指标 TVD、PVD、MFI 均 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治疗 6 h、12 h、24 h 后微循环指标较 0 h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改善 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及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均起到一定影响, 可以改善患者微循环,但血必净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漂浮导管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对两组的指导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复苏6 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乳酸、碱剩余值均明显优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6 h复苏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休克持续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临床满意度、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经过综合干预后,其休克持续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满意度,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06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选出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间歇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3.33%,P0.05;观察组患者在尿量恢复时间、器官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h、治疗24h后的Scr、BUN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72h,观察组的Scr、BUN以及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清除炎症因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脉搏轮廓温度稀释法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联合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及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0例,A组单以Pi 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B组单以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C组同时使用Pi CCO及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D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四组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A、B、D组比较,C组休克纠正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缩短,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 CCO联合超声监测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脓毒性休克患者68例。按液体复苏治疗6 h的结果分为达标组(39例)和未达标组(29例)。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脑尿钠肽(BNP)、心指数(CI)、氧合指数及乳酸水平。观察2组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液体复苏6 h后达标组氧合指数及CI水平明显升高,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而未达标组无明显改善(P0.05);液体复苏24 h后2组CI、c TnⅠ、氧合指数及乳酸均改善(P均0.05),其中达标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达标组BNP在液体复苏24 h后明显降低(P均0.05),未达标组则明显升高(P0.05)。与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及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28 d生存率则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普通外科术后转入ICU病房发生感染性休克的50例患者。依照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长短分为短期组(≤48 h)和长期组(48h)。对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乳酸水平、DIC的发生率和MODS的发病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患者基础疾病患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MODS的发生率和总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DIC的发生率是导致MODS发生,延长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处理和干预,降低MODS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用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实验组21例通过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治疗,观察2组患者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患者复苏后12 h、72 h,2组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ICCO监护仪对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实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治疗目标,纠正感染性休克,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可以正确、快速的提供治疗依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血必净注射液10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BUN、AST、Cr、及ALT在治疗前均有升高表现(P>0.05),治疗后72h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前乳酸水平和血清hs-CRP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72h均下降,治疗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行72h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重症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随机分为重症超声组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及3 d的血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穿刺并发症、累计液体输注量、累计尿量、需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比例、ICU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乳酸菌水平明显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3 d的乳酸进一步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超声组患者治疗6 h、24 h及3 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明显少于PiCCO组患者治疗6 h、24 h及3 d后的累计输注液体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对应时间的累计尿量未见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组患者需要CRRT治疗的人数、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PiCCO组,但两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累计液体输入量,降低CRRT使用率,从而减少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家兔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规律及葛根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休克组、复苏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 h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 h、1.5 h2、h、3h、4 h采集血液检测TXB2和6-K-PGF1α,并计算其比值,观察创伤性休克家兔在休克过程中TXB2与6-K-PGF1α的动态变化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休克组30 min后血浆TXB2水平和TXB2/6-K-PGF1α比值明显升高(P<0.01),而复苏组在复苏后90 min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或0.01),治疗组在用药后30 min即明显降低(P<0.01)。6-K-PGF1α在创伤性休克早期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用药后30 min即明显升高(P<0.01)。结论创伤性休克家兔TXB2水平和TXB2/6-K-PGF1α比值增高,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后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Pi CCO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根据2012年感染性休克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 L,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 L,连续用药7d。两组患者均应用Pi CCO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以及抽血化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7d、28d生存率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LA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分别为0.012及0.009),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L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治疗6h后,两组患者的GEDI、C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值均0.05),PVPI及EVLWI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3d及7d两组患者的PVPI及EVLW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均0.05),且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CI、PVPI及EVLWI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27),两组患者的7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5),但是28d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血管外肺水等作用,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记录2组MODS发生及死亡情况、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护理后SAS与SD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且对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复苏指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早期复苏目标(EGDT)达标率。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有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和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46%和3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GDT达标率为88%,治疗组为9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能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引入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探究此项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休克纠正时间、ICU入住天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休克纠正时间、入住ICU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层干预联合集束化护理,可以在缩短休克改善时间、入住ICU时间,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休克合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合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 h、48 h、72 h的血乳酸值、碱剩余,心率、尿量及补液量等体征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第1个24 h、第2个24 h补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个24 h及第2个24 h每小时尿量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第3个24 h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复苏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及第3个24 h心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入院时血乳酸及碱剩余均相近(P0.05);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入院1 d、2 d及3 d治疗组碱剩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液体复苏同时加用抗休克合剂,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