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清皮质醇水平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6例脑卒中未合并抑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清皮质醇与脑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皮质醇水平的表达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评定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病程<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PSD组(n=58),HAMD-24评分≤7分的患者纳入非PSD组(n=101)。2组患者均于入组后次日进行血清皮质醇检测和病耻感评定[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SSCI-8)],HAMD-24评定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在2组患者病程3个月时(随访时)完成。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与抑郁程度相关性,使用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 PSD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病耻感分别为13.45(10.03,16.5)ug/dl和21(15,24)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耻感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556,P<0.01),血清皮质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r=0.423,P<0.01)。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42、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耻感、血清皮质醇以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曲线下的面积明显高于病耻感和血清皮质醇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耻感、血清皮质醇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3个月内发生的PSD有一定预测意义,血清皮质醇联合病耻感对PS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4-1266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279例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HAMD)17项抑郁评分量表筛选出卒中后两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非PSD组和PSD组,并比较两组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损失程度评分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结果279例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127例,发生率45.5%,卒中后抑郁患者卒中部位、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损失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SD组与非PSD患者卒抑郁程度、卒中部位、神经功能损失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基底节、额颞叶、左侧半球的患者发生PSD明显高于单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顶枕叶、右半球、皮质的患者。PSD发生与患者卒中部位、神经功能损失有关,多灶性卒中或卒中灶位于基底节、额颞叶、左侧半球的患者易发生PSD。 相似文献
4.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ISS)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2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亚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50岁年龄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其它年龄组高,女性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对于40~50岁年龄组的卒中患者、女性卒中患者及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抑郁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2周.观察指标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障碍改善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国内外学者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0 %~ 6 5 %,国内为44 %〔1,2〕。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康复治疗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影响其康复过程。本文对 2 0 0 0年 4月至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10 0例进行抑郁自评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评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排除精神疾病、昏迷、失语及智力障碍患者 ,经CT、MRI证实脑卒中患者 10 0例 ,发病后 7~ 10天调查 ,文化程度小学以上 ,合作者均属研究对象。男 5 4例、女 46例 ;年龄 33~85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卒中是常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 ,此类患者病后心理障碍较常见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护士对此类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支持 ,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本文对 14 4例脑卒中患者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制订护理目标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 ,取得颇为显著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我科 2 0 0 2年 1~ 3月的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与CT确定诊断 ,病程 >2周 ,除外意识障碍或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 ,均为调查…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1]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不但增加脑卒中患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1,2],影响患的生活质量。近年来PSD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就PSD的临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后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方法64例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观察28d。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综合治疗组情绪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和药物组比较有湿著意义。结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均有显著疗效,综合治疗组疗效更佳,且停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风病人70例,均经临床、CT、或MRI证实,治疗组35例,为Zung抑郁自评量表≥40分,或GDS老年抑郁量表5~10分;对照组35例为未达到抑郁标准的中风病人。两组病人均给予类似的中风治疗,而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每日晨服1粒(20mg),连续8周。结果:治疗组病人的Zung量表和GDS量表评分,在给予百忧解治疗后4周和8周抑郁症状均有好转,第8周较第4周进一步改善。分组分析提示左半球中风和多灶中风病人抑郁症状更为明显,治疗后效果也较明显;ADL评定发现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第8周优于第4周,但ADL严重程度功能康复均为严重→中度→轻度的变化,亚组分析仅提示左半球中风治疗组的ADL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百忧解能够调节5-羟色胺浓度,改善抑郁表现,促进ADL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196例脑卒中患者治疗6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对1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应用SSRI治疗3周后,患者HAMD总分降低了50.7G,治疗6周后降低了77.04%;抑郁状态改善明显;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脑损伤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应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入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均运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讣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8):8-8,7
目的探讨老年人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对58例老年人卒中患者急性期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测试,对符合老年人PSD诊断的23例患者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荆(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于卒中后第2、3、4周进行评定,用HAMD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老年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37.9%,轻、中度抑郁发生率33.3%,用SSRI类药物治疗1个月,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1例。结论老年人卒中后急性期PSD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SSRI类药物应用于PSD疗效显著。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观察V-VST(容积-粘度吞咽测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焦虑抑郁患者90 例为干预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V-VST,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每周测试1次,连续4周,根据筛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观察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前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66.7%,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VST筛查患者进食食物的类型及一口进食量,并为其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轻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Anu Berg Maija Hujala Pirkko Kari Tero Tapiola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8,99(11):2198-2202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ood of stroke patients is assessed and what kind of assessment methods are used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and whether prescheduled follow-ups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depression, particularly when this practice is blended with better educ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assessing and detecting depression.Design
Before–after trial with an 18-month follow-up and a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Setting
Acute care hospital, community.Participants
Consecutive acute stroke patients (N=398) were screened. Patients lived in a health care district with a population of 132,000. The screening took plac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0 and then agai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llow-up system,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After exclusion of patients too severely ill to be interviewed, there were n=105 patients in the 2010 sample and n=112 patients in the 2012 sample.Intervention
Implementation of a follow-up path for all stroke patients.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ercentage and quality of mood assessments in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stroke patient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care.Results
In the 2010 sample, 47% of the patients (n=48) had documentation of mood in their medical record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eduled follow-ups, 77% of the patients (n=86) had documented moods. The increase was highly significant (P<.001). During the early outpatient phase, the use of interviews increased from 14% (n=15) to 45% (n=50) of the patients (P<.001). The increase in the satisfaction with care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epressive symptoms recorded at any time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t 18 months (P<.001).Conclusions
Prescheduled follow-ups for all stroke patients, including routine depression screening,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with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the detection of depression. 相似文献19.
20.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情况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组30例,除常规护理外,进行系统的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2组总的抑郁率均有下降(p<0.05),且干预组的抑郁发生率下降更为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