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 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 < 0.01);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提示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现如今关于组织工程骨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骨干临界性骨缺损方面,关于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制备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材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组织工程骨。取24只山羊,制备横突间植骨床,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右侧植入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4,8,12周获取融合节段,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X 射线显示,两组植入材料均固定良好,固定效果可靠。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植入材料均处于良好位置,材料周围组织未出现化脓或者坏死等,且均出现软组织长入、包裹,植入材料周围均未出现积液和坏死等,其中组织工程骨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表现优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与自体骨最接近。植入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最大弯曲载荷最接近自体髂骨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CD44作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物。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CD44+/CD166+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数量、位置及分布方式。 方法:取61份结直肠癌、10份正常肠黏膜组织及18份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标本制成42点的共3块组织芯片。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显示,正常肠黏膜中未见CD44+/CD166+细胞,在伴不典型增生腺瘤中可见极少量CD44+/CD166+细胞,结直肠癌中可见到少量CD44+/CD166+双阳性细胞。双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腺管基底侧,呈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立方形,胞浆稀少,胞核规则,呈卵圆形或高柱状,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数量增多,且其数量在浸润较深的癌巢中较多。提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其形态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现已证实,天然生成的调节性T细胞在维护机体免疫稳态、抑制炎性反应、抗移植排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防治自身免疫病中都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过氧化氢对BALB/c小鼠CD4+CD25+Foxo3+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取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H2O2处理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含有H2O2的PBS;PBS组小鼠静脉注射无菌PBS。分别在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采集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胸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4+CD25+ Foxp3+T细胞比例。 结果与结论:H2O2处理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CD4+Foxp3+ T细胞比例、CD4+Foxp3+/CD4+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提示静脉注射H2O2能上调小鼠外周血和脾脏内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2003年,美国 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归巢能力。 方法:以小鼠心肌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筛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个亚群。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亚群组细胞的归巢能力。将各亚群细胞注入心肌梗死48 h小鼠体内,注射后48,96 h及7 d处死小鼠取其心脏完成小动物活体成像并检测其荧光强度。 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归巢能力优于其他亚群。小动物活体成像提示干细胞注射48 h,96 h及7 d时SCA-1+/CD45+/CD31+亚群平均荧光强度优于其他亚群,SCA-1+/CD45+/ CD31+亚群迁移率最高,说明SCA-1+/CD45-/CD31-群体有向受损心肌归巢的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免疫原性:指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细胞引起某种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当动物源性材料植入人体后,其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与人体内存在的天然抗α-Gal抗体结合,会激活补体系统引起严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还可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引起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对于异种材料植入人体所产生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风险评估。脱细胞技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一系列的方法处理同种异体的组织、器官,使其细胞内基质除去完全而保留相应的细胞外基质的方法。脱细胞技术可降低甚至除去异体组织、器官的免疫源性(如α-Gal抗原)等,降低异体生物材料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为异体生物材料的临床运用提供基础。背景:脱细胞异种生物外科补片的免疫原性直接关系到其植入人体后的成功与否,因而评价材料的免疫原性至关重要。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种生物外科补片的免疫原性。 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5只:实验组与对照组背部皮下分别植入脱细胞异种生物外科补片与心包膜原材料;阴性对照组行假手术操作;阳性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弗氏佐剂和牛血清白蛋白等体积混合液。植入4周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计算各组脾脏和胸腺的脏脑系数,检测血清总IgG和IgM水平、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脏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并进行植入部位皮肤组织及脾脏、胸腺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方案经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安全评价中心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批准(IACUC-2018-KYYL-008)。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大于阴性对照组(P < 0.05);②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脾脏脏脑系数、胸腺脏脑系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脾脏脏脑系数大于阴性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5);④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3+CD8+细胞百分比降低(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照组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CD45+SSClow细胞百分比下降(P < 0.05),CD3-CD19+细胞百分比升高(P < 0.05);⑤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gM和IgG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组织学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脾脏和胸腺无明显病理改变,实验组植入部位无明显炎性反应,对照组植入部位出现严重肉芽肿性炎及纤维组织增生包裹、植入物坏死崩解等;⑦结果表明与原材料相比,经脱细胞处理的异种生物外科补片可有效降低免疫原性反应。ORCID: 0000-0003-3480-6101(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已建立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造血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能否有效扩增各个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有待验证。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表面抗原CD133、CD34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从脐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①F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②S组:基质细胞+单个核细胞。③SF组:基质细胞+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单个核细胞。在第0,6,10,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CD34+、CD133+CD34+细胞数以及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结论:SF组有核细胞总数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比其他两组高;除了第14天外,第6、10天两个时间点SF组中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其他组;含骨髓基质细胞的S组和SF组中CD133+细胞/有核细胞、CD34+细胞/有核细胞、CD133+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果说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CD34+、CD133+CD34+细胞,基质细胞对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原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Fms 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配体)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通过激活特定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调控造血细胞的生长、生存和/或分化,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应用潜力。 目的:构建pET32a(+)-hFLext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hFLext蛋白,观察其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 方法:克隆hFLext,构建pET32a(+)-hFLext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镍珠亲合层析纯化蛋白。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单独加入hFLext或联合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孵育1周,观察体外扩增作用。 结果与结论:成功克隆hFLext,并构建了pET32a(+)-hFLext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成功表达Trx-hFLext融合蛋白,经8 mol/L尿素变性包涵体蛋白,逐步透析复性,镍珠亲合层析纯化蛋白,成功获得高纯度的Trx-hFLext融合蛋白。Trx-hFLext融合蛋白不仅具有维持及轻度刺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并且与干细胞因子及血小板生成素具有协同作用,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经过脱蛋白去抗原处理的异种松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可塑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 目的:观察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热源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浸提液分别注入家兔耳缘静脉与小鼠腹腔。②溶血实验:将兔血混悬液分别加入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碳酸钠(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中。③凝血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分别加入兔正常混合血浆中。④肌袋实验:在小鼠大腿肌袋处分别植入新鲜鹿骨、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 结果与结论: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无热源反应,未引起毒性、溶血及凝血反应,植入小鼠肌肉内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新鲜鹿骨6种实验有轻度异常,但无动物死亡。表明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能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 目的:介绍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以及其用于骨融合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骨融合、载体”,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01/2009-12有关文章,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动物骨均有相似的生物材料结构和造型,较人工合成材料骨具有极好的细胞贴附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环境。但由于异种骨移植时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骨组织兼容性差,关键问题是植入体内免疫问题。如能克服免疫原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脱蛋白联合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异种骨,探讨其能否在保持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同时良好地消除异种骨的抗原性,以满足骨移植的需求。
  方法取牛股骨上端去除表面筋膜、结缔组织和皮质骨部分,制备成骨粒和圆柱形骨棒。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及蒸馏水以重量比13:7:80的比例配制复合表面活性剂。将牛骨粒或者骨棒与复合表面活性剂以重量比1:10的比例置于烧瓶中,超声振荡清洗,去除其抗原性,电镜下观察其结构。骨粒和骨棒经乙醇和乙醚脱水、脱脂,冷冻干燥。骨粒用作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检测,骨棒进行新西兰大白兔的长期骨植入实验(4、12、26、52周)检测其生物相容性。乙醇抽吸法检测脱蛋白-冻干骨与未脱蛋白的单纯冻干骨的孔隙率。并且比较牛松质骨骨粒与脱蛋白-冻干松质骨骨粒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
  结果电镜下观察,制备的异种骨材料为天然多孔结构,保留了骨组织的三维结构,骨小梁间有200~650μm 骨髓腔。溶血率检测未超过5%,判定溶血率合格。细胞毒性检测为1级,极低细胞毒性,材料合格。长期骨植入实验表明,植入4周即有植入的骨棒与兔自身骨出现融合,未见严重炎症反应;52周时,植入骨已完全吸收。孔隙率检测表明,脱蛋白-冻干骨与未脱蛋白的单纯冻干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可达到60%以上,符合骨移植材料的要求。脱蛋白-冻干骨以及未脱蛋白的单纯冻干骨的力学特性与新鲜松质骨块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脱蛋白联合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异种骨,能够在保持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同时良好地消除抗原性;满足骨移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实验证实不同去除免疫原性方法对去抗原异种骨材料微观空间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处理条件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的微观空间结构。 方法:取成年绵羊新鲜椎骨松质部分制备成特定形状的圆柱体,其长轴与所取松质骨骨小梁排列方向一致,行振动冲洗、不同频率超声冲洗后随机分为3组:物理煅烧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后,与焦磷酸钠溶液水浴并直接在煅烧炉内1 000 ℃煅烧3 h;化学处理组采用甲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序列脱脂脱细胞脱蛋白;对照组直接置于室温自然晾干。通过孔隙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原子能谱元素分析比较各组样品的微观空间结构。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物理煅烧组、化学处理组均不同程度保持了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大孔孔径为50-600 μm,微孔孔径为2 μm左右,孔隙率55%-70%;物理煅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和一定量的β-磷酸三钙,化学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经化学或物理煅烧处理的松质骨立体空间结构并无很大破坏,保留了孔径不等、交通性良好、表面开放的孔隙和高度的孔隙间连接;并且经物理煅烧步骤可更彻底地去除异种松质骨的抗原成分,制成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基本符合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理化特性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 ,测试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 ,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供选择的支架材料。将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 ,制成完全脱蛋白骨 (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 (PDCB)三种材料 ,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 ,用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材料成份 ,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发现 ,FDB、PDPB、PDCB三种材料皆保持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其钙 /磷比值依次为 1.81、1.74和 1.5 0。三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为0 .0 1%± 0 .0 2 % ,2 2 .41%± 0 .83%和 35 .75 %± 2 .2 1% ,力学强度大小为 :PDCB>PDPB>FDB。可见 ,用不同理化方法处理制得的三种生物衍生骨材料皆保存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 ,所含有机及无机成分含量不同 ,力学性能亦有差异 ,尚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Heart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end-stage heart failure, but immune rejection that seriously impact therapeutic effacicy is easy to occur after transplantatio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rats undergoio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Twenty Lewis rats were enrolled as donors, and 20 Wistar rats as recipients. Heart transplantat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Wistar rats. These 20 model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Forty-eight hours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rats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give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suspension (1 mL, 2×108 cells/L) via the tail vein, whil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rmal saline in the same dose. Th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10 and percentage of CD4+, CD8+, CD4+/CD8+, CD4+CD25high, CD4+CD25high Foxp3+ T cells in the venous blood were detected in the two groups at 7 days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Additionally, rat myocardial tissues were taken and observed pathological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terleukin-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but the level of interleukin-10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CD4+/CD8+, CD4+CD25high, CD4+CD25high Foxp3+ and CD4+ 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percentage of CD8+ 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P < 0.05).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small amount of infiltrated lymphocytes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ith the presence of slight bleeding and edema, and thes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were mild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jection in rats undergo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罗米地辛对效应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取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梯度(1、3、5μmol/L)的罗米地辛及CD3/CD28单抗进行淋巴细胞培养,以仅加入CD3/CD28单抗作为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培养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设定同上,72 h后检测各组中CD4+Foxp3+T细胞与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采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如TNF-α、IL-10及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罗米地辛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3/CD28单抗诱导的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P0.05)。在CD3/CD28单抗存在的条件下,1μmol/L的罗米地辛不能诱导CD4+Foxp3+T细胞的比例上调(P0.05)。但提高罗米地辛的浓度至3μmol/L和5μmol/L后,CD4+Foxp3+T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随着罗米地辛浓度的增加,TNF-α和IL-10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但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TGF-β在阳性对照组虽稍有升高,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罗米地辛浓度的增加,TGF-β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3实验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实验研究显示罗米地辛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而且一定浓度的罗米地辛可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这可能与TGF-β升高有关,而与IL-10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APC模型组。在海拔4 300 m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涂片、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检测进行验证。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71~+细胞数量相对变化趋势;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低氧培养CD71~+细胞,筛选最佳干扰序列GATA-1 shRNA1后,转染96 h,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涂片及血液学参数检测结果显示,HAPC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HAPC模型组骨髓CD71~+细胞明显增多,骨髓CD71~+细胞GAT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对照组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HAPC模型组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GATA-1 shRNA1干扰96 h后,GAT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是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HAPC大鼠骨髓CD71+细胞GATA-1和GATA-2表达异常,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改变可能是导致HAPC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自SD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组注射阿霉素当日尾静脉射干细胞1×107;正常组不做处理。 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腹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干细胞移植组较生理盐水移植组则有明显改善(P < 0.05)。②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造模后外周血CD4+CD25+Treg/ CD4+ Tre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干细胞移植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在组织局部的表达而诱导CD4+CD25+Treg产生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