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2009年8月的52例胸腰段段骨折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A型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手术前后CT测量椎管内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16.5±7.8)月(12~30月)。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前缘高度术后和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恢复满意。Cobb's角术后和末次随访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内占位比为较术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的改善。 结论 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的椎体缺损,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有效重建骨折稳定性,前中后三柱重建稳定,是治疗胸腰椎A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由于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及“悬挂效应”,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复位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症,而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损伤节段为T11-L2,平均年龄47.8岁,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0 d内接受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和相邻上下椎椎弓根螺钉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包括术后短期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 d内接受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和相邻上下椎椎弓根螺钉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包括术后短期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随访4-15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后短期内(4-15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未出现钉棒断裂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所测得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治疗后相比稍有反弹,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并能保持矫正效果,钉棒断裂发生率低,优势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common repair method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Of them,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is an important method.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ects and the relate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deserve further analysi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effect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by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26 cas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was followed up regularly. Ten specimens of fresh calf chest and lumbar spines were obtained. Five specimens served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to prepare models of anterior middle column fractures, and these specimens receive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The other five specimen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d not receive any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long the sagittal axis, axial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nterior flexion displacement, posterior extension displacement, torsion angle and pull-out strength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Clinical trial results: 12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36 month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injured vertebra, the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vertebral slip distance, visual analogue score and Cobb angl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and during final follow-up (all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ove indexed was detected between 1 month and final follow-up (all P > 0.05). At the end of follow-up, Frankel spinal cord injury grad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Z=-4.127,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re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ulmonary infection, four patients aff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delayed wound healing. (2) Biomechanical results: axial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nterior flexion displacement, posterior extension displacement, torsion angle and pull-out strength were small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3) Above findings showed tha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obtained good long-term effects, and had goo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26例胸腰椎骨折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术中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向骨折椎体内植入自体髂骨粒。结果:术后随访12~18月,平均14.2个月。术后1a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95.8%,平均Cobb角丢失〈2°。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自体骨移植应用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能增强伤椎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即时及晚期稳定性,加速骨折的愈合,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has got good clinical results, but for the injured vertebra body, whether pedicle screw should be implanted in injured vertebra body and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implanting screw is still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背景:当寰椎出现病理变化时如寰椎脱位、寰枕连接处不稳、椎体骨折等一系列病理问题时,应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置入螺钉及钉棒固定或钉板固定是新近提出的一种修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目的:比较寰椎椎弓根置入螺钉对不同类型寰椎病变的修复效果。 方法: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的42根椎骨,根据矢状面椎动脉沟底的骨质厚度将椎骨分为3型:Ⅰ型(普通型)、Ⅱ型(变异轻微型)、Ⅲ型(变异重度型),均接受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 结果与结论:螺钉在不同骨质密度的椎骨中拔出的力不相同,骨质厚度越大、骨质密度越大的椎骨,其螺钉的拔出力越大(P < 0.05);然而螺钉在不同骨密质的椎骨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同,不会压迫血管及影响椎体的活动现象。提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脊柱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传统治疗方法为后路短节段跨伤椎4钉内固定术。近年来,具有更大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6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1]。我科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对2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6钉内固定术,现总结其临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50例干燥寰椎标本,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2.78mm和12.95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57mm和5.83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该部内侧1/3和外侧1/3的高度分别是3.88mm和4.25mm。结论: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段标本(T11 -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段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节段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 结果与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节段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硫酸钙骨替代材料椎体内填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接受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椎体内填充治疗的1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改变,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4 ~24个月,平均(18±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无螺钉断裂、松动.椎体前柱前缘高度术前为(18.69±2.59)mm,术后为(26.43±1.94)mm;中柱前缘高度术前为(21.05±2.85)mm,术后为(26.16±1.25)mm;术前Cobb角16.44°±3.07°,末次随访为2.89°±1.28°;术前ODI为82.38% ±7.02%,末次随访为17.14% ±7.53%.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填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采用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45岁,平均33.1岁。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TLICS评分≥4分。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9.0±16.0) min,术中出血量(90.0±15.0) mL,住院时间(7.2±2.5) 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12~24个月)。术前及末次(术后12个月)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3±1.5)分、(1.4±0.7)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高度由术前(45.2±8.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1.7±10.4)%(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33.4±12.7)°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3.4)。(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8±0.3)个月;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和胸腰段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12个月随访椎体高度比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纳米人工骨最大优点为具有骨诱导活性和优异的成骨性能并且可任意塑型,不良反应低。 目的:观察后路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 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入院3 d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植入纳米人工骨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随访植骨融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患者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与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良好。结果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伤椎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维持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维持矫正率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4.
背景:硫酸钙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后具备较好的强度,可恢复胸腰椎骨折力学强度,降低椎体高度的丢失且可逐渐被降解吸收。 目的:观察硫酸钙骨替代材料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恢复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效果。 方法:纳入42例T12-L3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1-57岁,均实施硫酸钙骨替代材料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置入治疗,治疗后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炎症和过敏、刺激反应等,未发生凝血改变和免疫反应等,螺钉无断裂或者松动现象;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 0.05),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 < 0.05)。表明硫酸钙骨替代材料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置入治疗可显著恢复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脊柱胸腰椎骨折术后的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优选分析,获得数据分析结果,继而验证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具有高度的拟真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胸腰椎CT平扫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内采用MINIC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重建.使用几何修剪法获得脊柱胸腰椎骨折模型及复位模型,按照临床常用的后路矫形复位内固定方案装配上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分别对不同运动状态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优选出最佳方案.结果:3种不同内固定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系统上的应力云图及位移云图均得分析,其中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六钉两棒固定法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有限元分析方法优选脊柱外科最佳手术方案已经成为目前数字化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临床诊疗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为个体化设计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多,但对于胸腰椎骨折固定方式存在较多争论,对于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还是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不同观点,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 目的:对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效果效果的评价。 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筛选,总共纳入14个临床对照试验共个9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OR=-2.72,95%CI:-3.08至-2.35,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椎体高度矫正率较高(OR=7.45,95%CI:6.94-7.97,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相比较内固定失败率较低(OR=0.12,95%CI:0.05-0.27,P < 0.01)。结果证实,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比较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固定后椎体高度纠正明显以及引起内固定失败率等并发症更少,固定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纯伤椎置钉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足,如对于重度压缩或爆裂骨折适用性差、伤椎痛感强、易造成伤椎创面失神经支配和椎旁肌损伤及恢复较慢等。 目的:观察人工骨复合物并伤椎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126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试验组64例采用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随访X射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及修复6个月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变化。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修复后12-16个月,两组骨折椎体愈合完全。修复后1周,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均较修复前改善(P < 0.01),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修复6个月后,试验组在伤椎创面可见明显新骨生成,患者基本无痛感,对照组新骨生成较慢,患者仍有痛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与矢状位Cobb角矫正丢失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置钉修复胸腰椎骨折促进新骨形成,有利于患者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探讨减少术后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比测量165例胸腰椎骨折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以及压缩椎体高度的变化;分析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的原因。结果 1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平均27.5°,术后平均5.3°;椎体术前平均高度42.6%。术后恢复至92.6%;术后随访平均1.6年,取出内固定时发现大部分内固定有松动现象。AF发生断钉11例,GSS0例;使用支具断钉2例,未用支具断钉7例。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好的方法;术前准确把握手术指针;术中尽量恢复椎体高度与序列并结合植骨;术后结合支具保护下锻炼能有效减少松动断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