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 1 Hz的rTMS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侧上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FMA-UE、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临床康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Robot-assist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ystem,RT)联合针刺治疗(Acupuncture treatment,AT,RT联合AT以下简称RAT)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RAT组和常规康复治疗(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CT)组,各20例。CT组患者进行每日1次常规康复训练,RAT组患者进行每日1次CT和每日1次RAT,共治疗3周,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的评估。结果经过3周时间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FMA-UE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RAT组MBI评分和FMA-UE评分都优于CT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结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巴氯芬片结合常规中风后康复训练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针刺督脉穴位为主的针刺治疗联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MAS分级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S分级、FMA-UE及MBI评分、血清GA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周后对照组除MBI评分无明显改善外(P>0.05),FMA评分、MAS分级及血清GABA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MAS分级、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G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US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及USN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USN综合康复治疗,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Albert测试、平分直线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程度、MBI及FMA-UE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低于对照组、MBI及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可有效改善USN患者的忽略程度,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董宿利  付继京  杨杨 《河北中医》2023,(3):473-477+482
目的 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上肢功能训练器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伸腕肌群、屈腕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变化;对表面肌电指标与量表(F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BI评分、FMA-UE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及伸腕肌群iEMG、RMS。对照组MBI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的RMS,屈腕肌群的RMS与FMA-UE评分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对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试验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针刺患侧穴位、健侧穴位、患侧和健侧穴位,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共20次。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针刺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P0.05),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P0.05)。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传统巨刺法比较,基于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可以更好地调节脑梗死偏瘫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诱发电位(M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疗效各项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AM-UE评分、MEP波幅和MB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改良M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0/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BI、FMA-UE、FTHUE-HK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强于仅联合使用新Bobath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钱巧丽  林邢波  陈小燕 《新中医》2023,55(22):192-19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艾灸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取80 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 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改 良Ashworth 量表(MAS)、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 组腕屈肌群、肘屈肌群、肩内旋 肌群M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腕屈肌群、肘屈肌群、肩内旋肌群MAS 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2 组FMA-UE、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FMA-UE、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艾灸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较好,能降低患 侧上肢各肌群的肌张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脑电仿生电刺激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FMA-UE、Brunnstrom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 1次/d,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手肿胀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患肢灵活性、疼痛水平及手肿胀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侧肩、肘、手部关节肌肉疼痛和肿胀,提高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上肢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及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thel日常生活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肱二头肌起止点联合低频rTMS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头针组(35例,中止1例)和传统头针组(35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互动头针组在头针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传统头针组在头针结束后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两组取穴相同,均取伏象头部、伏象上肢肩点、伏象上肢肘点、伏象上肢腕点等,采用飞针直刺法进针,轻捻重压震颤三联法行针,留针30 min;根据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上肢作业疗法方案,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 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互动头针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水肿程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肌痉挛恢复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关节活动度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其波幅),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与MOTOmed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单纯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取穴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四神聪)联合MOTOmed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及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2组Fugl-Meyer、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上肢、手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针联合MOTOmed训练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疗效颇佳,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互动结合镜像机器手套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虚拟情景互动和镜像机器手套训练,2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布氏分期(Brunnstrom分期)、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FTHUE-HK分级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FTHUE-HK分级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枢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10 Hz 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10 Hz rTMS联合rPMS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大脑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中枢组RM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肱二头肌RMS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联合组、中枢组肱三头肌RMS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枢组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及患侧肢体的康复干预,A型肉毒毒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4组均治疗4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4周、8周后,4组患者的NIHSS评分、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FMA评分、 MBI评分及MEP波幅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CMCT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