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经MRI确诊的20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MRI正常的20例单纯性低血糖患儿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于低血糖发生后3.8(1~11)d完成首次MRI检查,受累部位主要为枕叶11例、枕顶叶8例,顶叶1例,受累部位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常规MRI相应部位12例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正常信号,仅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1例于首次检查后11.4(8~15)d完成第2次MRI检查,首次检查受累部位DWI7例转为正常信号,4例低信号,常规MRI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于6个月随访,提示枕叶DWI正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的部位,与晚期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ao J  Chen LY  Fu JH  Li J  Xue XD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18-522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早期影像学特征,为诊断与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6例人院时血糖为0.48~1.70mmol/L。胎龄35周^+5至40周,出生体重1545~3900g。均无窒息史、败血症、颅内感染、遗传代谢及内分泌性疾病。在入院24~48h完成T1WI、T2WI和DWI磁共振扫描。结果6例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以惊厥、萎靡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暂停,4例血糖正常时仍有惊厥发生。5例低血糖发生在生后6~53h,1例在生后12d。低血糖持续时间[(47.7±38.8)(4~96)]h,最低值[(1.05±0.44)(0.48~1.70)]mmol/L。首次MRI检查1例在生后15d,余在生后2~5d,受累部位为枕叶(6例)和顶叶(3例)皮层及皮层下白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6例,TlwI为低信号4例,T2WI高信号1例。3例在生后第2周接受第2次检查,1例DWI转为低信号,余信号正常;3例此时TlwI和T2W1分别表现为低信号和高信号,局部水肿明显减轻。1例3个月随访发育正常,未见顶枕部萎缩,但内囊后枝和视放射髓鞘化不良。结论枕顶叶是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主要受累部位,DWI可以早期反映脑损伤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低血糖患儿进行低血糖后早期、动态的MRI检查,结合临床特征探讨不同程度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MRI改变。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以低血糖收入院,在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首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49例。其中34例在低血糖发生后2~3周完善第2次MRI检查,7例完善第3次MRI检查。结果 49例患儿首次MRI均有顶、枕部受累;顶、枕部受累为主33例,顶、枕部合并额叶、颞叶受累6例,弥漫性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10例。均表现为受累部位DWI高信号,T1和T2加权像信号改变不明显。部分患儿合并深部脑白质及灰质受累表现。34例患儿第2次MRI检查,有20例表现为损伤部位DWI低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3例较前略吸收,11例未见异常信号。7例患儿完善第3次复查,分别出现脑软化,髓鞘发育落后,白质容积减小,胼胝体发育不良。对比不同程度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现临床症状较重者脑损伤也较重。结论 低血糖脑损伤具有顶、枕部易损性。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DWI检查对急性期低血糖脑损伤有提示作用。MRI动态观察发现轻症损伤可恢复。损伤较重的患儿可出现坏死及脑软化。部分合并深部白质、灰质损伤的病例,不能除外缺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4.
Fu JH  Mao J  Xue XD  You K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5):360-36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脑梗死(NC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例NCI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完成了血常规、血糖、血清总钙及离子钙、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心脏彩色多普勒及头部MRI检查。并对其中4例进行MRI动态观察。结果(1)全部病例为足月儿,1例有重度窒息史,其余5例无明显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史。(2)5例以全身惊厥为首发症状。(3)全部病例无红细胞增多症,无出血及凝血机制障碍,心内结构正常。(4)MRI检查时间:发病后18h至4d。常规MRI4例异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正常;DWI6例异常(全部高信号),随访(2周至15个月):常规MRI6例异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6例异常(低信号)。梗死部位:4例左侧颞叶、顶叶和枕叶,1例左侧额叶和顶叶,1例左侧基底节。结论NCI早期,常规MRI尚未出现明显异常,DWI即显示明显高信号,从而证实DWI对NCI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Fu JH  Xue XD  Mao J  Chen LY  Wang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43-847
目的探索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演变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收住我院14例重度HIE患儿,分别于生后72h。7、14、21d及8个月行DWI及常规MRI扫描。结果72h内,常规MRI的T1加权(T1WI)和T2加权(T2WI)均未见异常,DWI表现为双侧腹外侧丘脑对称性的高信号;7d常规MRI表现双侧腹外侧丘脑对称性T1WI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高信号,而初期腹外侧丘脑高信号消失;14d常规MRI双侧丘脑、基底节对称性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21d常规MRI双侧丘脑及基底节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DWI则未见明显异常;8个月常规MRI脑沟变深、脑室扩大及脑外间隙增宽,基底节T2WI不规则的高信号。结论重度HIE(主要因急性的完全性窒息所致)生后初期DWI显示相同的病变部位(腹外侧丘脑和基底节)和相似的病变程度,但其异常信号很快消失,而常规MRI可继之弥补DWI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致脑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IFI早产儿临床资料,8例患儿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了MRI T1WI、T2WI和DWI 3种序列头部检查。结果:8例IFI早产儿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中7例表现为脑脓肿,4例伴有脑膜炎。7例脑脓肿患儿MRI提示侵袭范围广泛,皮层下白质、深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受累。其中4例MRI检查在感染后11 d内完成,表现为弥漫或多发粟粒样结节,DWI呈高信号,而T1WI和T2WI改变不明显,DWI信号3周后近消失;在感染的2~4周T1WI/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结节可呈环形,T1WI周边为高信号,中央低信号,T2WI信号与之相反,严重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在T1WI可见明显强化效应。4周后病灶在T1WI也逐渐变少和变小,转为点或线样的高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2例MRI动态随访表现有髓鞘发育延迟,胼胝体变薄。结论:MRI-DWI和动态的MRI改变可为早产儿白色念珠菌感染脑脓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转归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特征与磁共振成像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及预后关系,为低血糖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6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新生儿于入院24~48小时(n=16),生后2周左右(n=11),1~5月(n=3)进行了常规的MRI 与MRI-DWI动态观察与临床随访。结果:惊厥、嗜睡、肌张力减低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昏迷和呼吸衰竭5例。低血糖脑损伤时最低血糖值为0.98±0.43 mmol/L,5例重者血糖为0.72±0.42 mmol/L。脑电图提示轻者为间断低电压,重者电压平坦,甚至电静息。16例均有顶枕部皮层受累,合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2例,弥漫性皮层受累5例,其中1例合并广泛的脑白质损伤,2例合并丘脑基底节受累。弥漫性皮层受累5例和顶枕部合并脑白质损伤2例血糖明显低于仅有顶枕部受累者(0.71±0.35 mmol/L vs 1.19±0.42 mmol/L,t=2.4124,P<0.05)。早期信号改变在DWI表现最明显为高信号。4例弥漫性脑水肿者再次检查已发生广泛性脑萎缩和多发脑软化;顶枕部受累者7例接受了再次检查,5例T1WI与T2WI信号异常,而DWI信号异常3例。临床表现轻者以顶枕部皮层受累为主,重者弥漫性皮层受累为主。顶枕部受累1例随访发现髓鞘发育落后;合并白质受累1例发生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弥漫性皮层受累1例发生广泛脑软化。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顶枕部皮层是易损区,但重度的损伤可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受累甚至合并广泛的白质或基底节丘脑受损,DWI可以早期反映脑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收治的519例早产儿资料(277例晚期早产儿,242例早期早产儿),对其头部常规MRI和DW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118例,占脑损伤的71.9%(118/164),占全部晚期早产儿的42.6%(118/277)。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占脑损伤的69.2%(92/133),占全部早期早产儿的38.0%(92/242),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与早期早产儿相比无明显差异。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占61.9%(73/118),重症脑损伤(广泛性及弥漫性脑损伤)早期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占75%(15/20)。损伤1周内,DWI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高信号;弥漫性损伤者呈DWI高信号,常规MRI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白质损伤在晚期早产儿亦较常见。重症脑白质损伤患儿早期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DWI在损伤早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MRI。[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21-3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价和预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经头部MRI确诊的12例PVL早产儿生后7 d内、2 w和4 w的DWI及常规MRI资料.结果 初次检查(平均生后4.5 d)全部病例DWI均显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基本正常;出生后2周DWI示脑白质内不规则高、低混杂信号,而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小片状或点状T1WI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出生后4W DWI示侧脑室后角、枕部三角区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即囊性PVL改变);出生后4个月常规MRI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结论 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PVL的最早期表现;所提供的影像学异常变化与晚期常规MRl所证实PVL发生的高度相关性,表明了DWI可能是早期评价脑白质损伤及预测早产儿PVL发生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脑梗死早期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新生儿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常规MRI对于2 d内的新生儿脑梗死的早期显像并不敏感。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该研究探讨了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成像学特征,包括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并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头部MRI检查(所有病例均于生后5 d内行常规序列扫描后接受弥散加权序列扫描),其中5例于新生儿期(生后11~18 d)进行了第2次头部MRI检查。结果:①高危因素:产前8例(50%),产时9例(56%),产后0例(0%);临床表现:11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患儿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较短(平均为2~3 min),9例于24 h内停止抽搐;②MRI扫描结果:初期(5 d内)病灶部位T1稍低信号,T2加权稍高信号,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影像均表现为高亮信号,且病灶边界清晰;再次扫描时(生后11~18 d)病灶部位T1低信号、T2高信号较前明显,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惊厥多为新生儿脑梗死的首发表现,发作次数少且程度轻;梗死早期DWI表现为高亮信号,继之常规MRI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并随时间逐渐明显,尤以T2表现更为敏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96-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低血糖病例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2例足月低血糖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低血糖MRI-组(n=9)和低血糖MRI+组(n=13),分析两组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并描述低血糖MRI+组的MRI表现。结果 MRI-组和MRI+组在有无围生期高危因素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RI-组和MRI+组低血糖首次发现时间分别为1(0.5~17)h和46.6(12.7~78.3)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RI-组和MRI+组血糖正常并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4.1±18.2)h和(71.6±15.1)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出现症状的比例MRI+组高于MRI-组(P=0.000)。MRI+组中10例低血糖新生儿的MRI表现以累及双侧枕顶叶为主,3例不伴双侧枕顶叶损伤(1例累及单侧顶枕叶,2例为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斑点状白质损伤)。 结论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低血糖新生儿,应早期筛查,定期监测;生后12 h内发现的低血糖新生儿可无症状,MRI可无脑损伤性改变;血糖正常并稳定的时间指标提示对低血糖脑损伤更要注意远期随访。双侧顶枕叶是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主要受累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急性发病期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确诊ME的12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纳入ME 12例,男5例、女7例,中位年龄8岁6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卒中样发作(8例,66.7%)和头痛(7例,58.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乳酸增高10例(83.3%),基因检测阳性9例(75%)。11例颅脑MRI平扫发现病变,病变区均表现大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其中9例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区域,颞顶枕叶为最易受累区,另2例分别对称性累及基底节/脑干及小脑半球/脑干,6例合并脑萎缩;7例扩散加权成像(DWI)显示6例弥散受限;4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均表现患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增多;3例动脉自旋标记(ASL)均显示病变区高灌注;6例磁共振波谱(MRS)提示病变区均可探测到升高的乳酸峰。结论 儿童ME临床症状以卒中样发作最为多见,基因检测少数可为阴性,血清乳酸增高多见但不具特异性;MRI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包括单侧颞顶枕叶皮质和皮质下片状T2-FLAIR高信号,急性期病灶弥散受限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为依据,评价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262例早产儿,全部在7d内完成磁共振检查,根据MR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分为病例组134例,对照组128例。并对病例组29例患儿进行二次复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局灶性病变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T1加权(T1WI)信号正常或稍高信号,伴有或不伴有T2加权(T2WI)低信号;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仅能看到DWI弥漫性高信号,常规MRI无信号改变。复查结果,局灶性病变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灶消失,二是DWI高信号消失或稍高信号,T1WI高信号,伴或不伴有T2WI低信号;弥漫性病变,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T2WI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DWI异常信号消失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高低混杂信号。(2)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双胎、代谢性酸中毒、低钙、低氧、机械通气和感染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母孕期感染、低氧和胎儿宫内窘迫是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1)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孕期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后低氧与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有密切关系。(3)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MRI检查,且脑白质信号异常均需要动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诊断的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时间MRI序列的信号特点及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首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9例晚期早产儿的MRI片重新阅片,按照脑损伤评估标准得出诊断,其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对其中271例确诊脑白质损伤(CWMD)的MRI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CWMD的信号特点、损伤部位及结局。结果 ①晚期早产儿发生脑损伤332例(51.2%),其中CWMD 271例(41.8%),以局灶性CWMD为主(62.7%,170例);颅内出血112例(17.3%),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5.4%(62/112)。②非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男性(OR=1.510,95%CI:1.067~2.136,P=0.020)、阴道分娩(OR=2.367,95%CI:0.251~22.294 ,P=0.000)、早发型败血症(OR=2.194,95%CI:1.159~4.155,P=0.016)及抢救复苏史(OR=3.784,95%CI:1.908~7.506,P=0.000)。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阴道分娩(OR=7.195,95%CI:4.249~12.184 ,P=0.000)和早发型败血症(OR=2.692,95%CI:1.185~6.117,P=0.018)。低钙血症(OR=2.593,95%CI:1.343~5.005,P=0.005)、晚发型败血症(OR=1.533,95%CI:1.012~2.323,P=0.044)和抽搐(OR=4.006,95%CI:1.790~8.970,P=0.001)是非出血性脑损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出血性脑损伤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抽搐。③局灶性CWMD 65.3%仅累及一处损伤,主要集中在侧脑室后脚(53.5%),有97.1%病灶消失或病灶范围减少;广泛性CWMD 79.2%累及胼胝体和内囊;弥漫性CWMD 50%合并灰质损伤,全部发生软化。④生后2周内,D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0%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无变化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低信号。局灶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弥漫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2周以内。结论 晚期早产儿仍然容易受产前产时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对有高危因素,或早期出现临床表现或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选择生后2周内(1周内最佳)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局灶性CWMD预后较好,合并有灰质损伤或弥漫性CWMD预后极差,需要动态随访,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行常规磁共振成像(T2WI-T1WI)和DWI检查,比较3种成像的异常率和发现的病变部位。结果DWI异常率明显高于T1WI(χ2=4.44 P<0.05),而DWI和T2WI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χ2=1.20 P>0.05)。12例病后1周内同时作T1WI、T2WI和DWI检查,5例T1WI和2例T2WI正常者DWI均显示异常;2例T2WI与DWI发现的病灶部位数相同,8例DWI发现的病灶部位数多于T1WI和T2WI。5例于发病1周后同时作T1WI、T2WI和DWI检查,三者异常率相同,发现的病变部位也基本相同。14例发病10~35 d复查MRI,多数未能恢复正常。结论DWI对发现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病灶较T1WI或T2WI敏感,DWI在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磁共振(MRI)影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06—2005-10经临床确诊的30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6例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MRI影像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DWI比T2WI显示病变更清晰且能作定量评价;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最终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的早产儿出生早期头部MRI表现及其演变.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经MRI确诊为PVL的患儿12例,所有病例均在生后2~7d(平均5.5d)及17~23 d(平均20.3 d)完成2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结果 最终被确诊的12例PVL患儿,初次扫描结果:全部病例DWI显示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其中6例弥漫、对称性高信号,3例线状高信号,3例簇状高信号,而常规MRI仅有5例显示T1加权像稍高信号,T2加权像稍低信号,余7例无改变;再次扫描结果:全部患儿脑室周围白质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病灶,常规MRI显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相应病变部位DWI呈低信号.结论 早产儿出生早期,DWI对发现和预测PVL优于常规MRI;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易发展为PVL,较严重的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如多簇状、线状损伤也有发展成PVL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脑损害部位、早期临床症状存在相似性,应用影像学方法鉴别两类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该文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新生儿HIE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治住院的15例伴有基底节累及的HIE新生儿和18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的常规MRI表现;并进一步分析其中11例HIE及10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的DWI特点。结果:5例HIE患儿T1WI出现苍白球高信号,16例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表现为苍白球高信号,HIE患儿苍白球高信号的出现率低于急性胆红素脑病(P<0.01)。9例HIE患儿出现壳核高信号,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壳核均无高信号。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底丘脑高信号的出现率高于HIE患儿(55.6% vs 13.3%, P<0.05)。HIE组和急性胆红素脑病组分别有8例和2例患儿还出现了脑内其他部位的异常信号(P<0.05)。7例HIE患儿DWI上,基底节出现高信号,而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均无基底节异常信号。结论: 常规MRI及DWI有助于鉴别新生儿HIE和急性胆红素脑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3):181-184]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与MRI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特点及其与MRI相关性。方法根据18例患者头颅及腹部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8例中10例MRI显示脑和(或)肝异常信号。脑部异常者8例,基底节是最常见受累部位,其次是丘脑,表现为双侧对称性T1W低信号,T2W高信号。肝脏异常者7例,表现为多发性弥散性T1W高信号,T2W低信号。异常MRI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而与治疗前病程无关。结论MRI有助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苯丙酮尿症儿童脑部磁共振成像与临床生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临床及生化与MRI异常改变的关系,评价常规MRI在PKU脑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生化证实为PKU患儿12例。其中4例为新生儿筛查证实,其后接受正规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8例未经任何治疗。12例均接受1.5TMRI扫描仪头部检查,应用T2WI、T1WI序列,且对T2WI上异常高信号进行分级,与智商(IQ)、血Phe质量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未经治疗的PKU患儿均表现为脑白质T2WI异常高信号,呈斑片状、对称性分布,见于顶枕部脑室周白质。代表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MRI分级与血Phe质量浓度(r=-0.537 P〉0.05)及IQ(r=-0.279 P〉0.05)无相关性;血Phe质量浓度与IQ值亦无相关性(r=0.412 P〉0.05)。结论PKU患儿IQ低或血Phe高与常规T2WI上的异常范围并不成正比;常规MRI可很好显示PKU脑部病变,能为临床诊断及监控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