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传统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已成功在临床应用。有报道高屈曲后稳定型固定平台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有较高的高分子聚乙烯垫磨损,而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 sigma RPF人工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近期效果。 方法:78例(113膝)行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 sigma RPF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髌骨不进行置换。随访3年,分别比较置换前、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随访3年,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110.7°改善到置换后平均124°,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54.2分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5.4分,优良率达93.5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 sigma RPF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近期置换效果满意,置换后的持续疼痛是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背景: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学术界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比较,分析两类假体的疗效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 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64例,置换旋转假体的实验组381例,置换平台假体的对照组383例。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均较低。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置换后并发症、翻修率均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目前证据未能证明旋转平台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假体,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加以证实,但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 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 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 例44 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 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 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 < 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临床上已经成熟。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Zimmer,USA)人工膝假体为旋转平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由于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该假体的临床应用优越性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应用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人工膝假体(Zimmer,USA)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以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价人工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Zimmer 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人工膝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7例(42膝),男9例(10膝),女28例(32膝);年龄47-78岁,平均63.7岁。采用骨水泥固定,不进行髌骨置换。观察置换后并发症,比较置换前、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共34例(38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8.5°改善到置换后平均124.2°;置换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为52.5分,置换后平均为91.1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0例,良16例,中2例,优良率达95%。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提示高屈曲旋转平台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该假体在设计上更具优势,更加接近膝关节生理结构,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高屈曲与旋转平台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月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RPF组和RP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术前、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结果 RPF组与RP组术前活动度、HSS评分、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RPF组术后6个月活动度较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HSS评分RPF组较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8;术前活动度大于等于100o的RPF假体术后6个月增加的活动度小于术前小于100o的术后6个月增加的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小于100o和大于等于100o的RPF假体术后6个月活动度均大于相对应的术前小于100o和大于等于100o的RP假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小于100o的RPF假体术后6个月增加的活动度大于术前小于100o的RP假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大于等于100o的RPF假体术后6个月增加的活动度与RP假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6个月活动度及功能评分高屈曲假体优于一般假体;术前活动度小于100o采用高屈曲假体在术后6个月能获得更多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选择何种假体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传统固定平台、旋转移动平台以及高屈曲衬垫膝关节假体置换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以上3种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比较3组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1年以后的KSS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结果与结论:所有例患者均获随访。3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的KSS评分、SF-36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置换后同一时间点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种假体对于中晚期膝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优良,患者满意度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屈曲度;但未发现3者在早期疗效、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以及早期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背景:Deluxe-PS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KS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侧膝关节单髁假体置换术中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探讨不同假体翻修率的差异以及并发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3例(133膝)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假体不同分为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两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等。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中1例活动平台组患者术后4个月发生半月板衬垫移位脱出,1例活动平台组、1例固定平台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红肿破溃。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关节内感染以及假体松动移位等。活动平台组KSS评分术前为(48.45±9.17)分,术后为(84.54±8.44)分;固定平台组KSS评分术前为(49.88±12.02)分,术后为(86.40±7.18)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在术后的短期随访中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术后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差异;短期内两种平台假体的翻修率低,但导致翻修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目前仍以固定平台假体为主,但活动平台假体临床使用量逐年增加,虽然旋转活动平台假体在理论上被认为能显著改善疗效,但至今尚未获得临床证实。 目的:总结Gemini MKⅡ(Link,Germany)旋转活动平台假体的设计特征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Gemini MKⅡ旋转活动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8例(119膝),男31例,女77例;单侧97例,双侧一期置换11例;置换前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性病性Charcot’s病1例,创伤后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退变性骨关节炎87例。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均未行髌骨置换。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均未出现感染、股骨髁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双侧置换外,单侧置换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6±13) min。平均置换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25±5) g/L,其中83例(86%)置换后血红蛋白仍维持在100 g/L 以上,无需输血。置换半年后的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恢复至(92.0±4.7)分和(90.3±6.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4.4±3.2)分和(91.6±5.9)分,较置换前显著改善(P < 0.01)。未见因内衬脱出或旋出,以及因骨溶解或假体松动需行翻修者。提示Gemini MKⅡ旋转活动平台假体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既往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对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然而对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短期疗效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因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行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的120例患者(122膝)为研究对象,分别由2名医师基于术后X射线片测量单髁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股骨假体屈伸角以及胫骨假体后倾角。排除其余3个角度的影响后,将胫骨假体内外翻角测量结果分为<-2°、-2°-2°、> 2°3组,分别记为第1,2,3组。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及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20例患者(122膝),根据术后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大小进行分组,第1组37例,第2组60例,第3组2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侧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有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方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压峰值以屈膝0°时最小,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在屈膝0°-90°时均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6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峰值均高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面积以屈膝0°时最大。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3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9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3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面积均低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面积(P<0.05)。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内外侧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内侧接触面积低于外侧接触面积,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压低于固定平台假体,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面积高于固定平台假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全膝置换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34例(41膝)人工旋转平台全膝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行HSS[5,6]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5~31个月),手术前HSS(the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评分平均51分,手术后评分平均92分,手术优良率为91%。病人术后在膝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度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旋转平台全膝置换术对治疗重症膝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The Knee》2014,21(1):322-324
Dislocation of the rotating platform is a significant early complication of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he authors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acute 180° rotatory dislocation of the rotating platform after closed reduction of a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a posterior-stabilized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prosthesis. A 71-year-old ma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underwent TKRA using a posterior-stabilized mobile-bearing prosthesis.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prosthesis occurred at 5 weeks postoperatively, and closed reduction of the posterior dislocation resulted in complete 180° rotatory dislocation of the rotating platform.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open exploration and polyethylene exchange for a larger component.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at dislocation of a posterior-stabilized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prosthesis can occur given valgus laxity and causes a 90° spin-out of the polyethylene insert, and that closed reduction attempts may contribute to complete 180° rotatory dislocation of the rotating platform.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both AP and lateral views to ensure that the platform is truly reduced and not rotated by 180°. Plain digital radiography, which enhances the density of polyethylene, or arthrography is helpful for diagnosing this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最近的数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被广泛地应用于晚期膝关节病变,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截骨方法、软组织平衡以及假体旋转定位一直是争论和探讨的问题。 目的:探讨晚期膝关节病变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修复效果。 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修复31例(31膝)晚期膝关节病变,其中骨关节炎26例26膝,类风湿关节炎5例5膝。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屈曲挛缩畸形,最大屈曲畸形角度均小于25°。分别对患者在置换前和置换后进行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所有31膝均使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无早期感染,无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置换后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屈曲和内翻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置换后X射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为(46.4±5.3)分,置换后6个月为(84.6±10.5)分,优良率为84%。提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修复晚期膝关节病变效果确切,但操作较复杂,技术要求精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康复方案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术后关节功能及步态的近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行UKA术的60例患者。将采用HSS膝关节成形术康复指南进行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HSS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康复方案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记录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人工关节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index, FJS)。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时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步态信息数据的采集,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均完成术后1年以上随访,膝关节功能比较:术后3个月随访,HSS组膝关节ROM、HS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HSS组患者膝关节ROM、HSS评分高于常规组,FJ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HSS组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FJ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参数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HSS组的步数、步长及单足支撑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HSS组的步数、步频、单足支撑相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S膝关节成形术后康复方案在UKA术后早期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步态,有利于UKA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Hasegawa M  Sudo A  Fukuda A  Uchida A 《The Knee》2006,13(6):478-482
Spin-out of mobile-bearing knees is a significant early complication of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Dislocation of the cam-post mechanism of fixed-bearing posterior-stabilized knees occurs more rarely. We have observed an unusual case of dislocation of posterior-stabilized rotating-platform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ich has both a cam-post mechanism and rotating platform. A 65-year-old man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a mobile-bearing prosthesis. The dislocation, which occurred 4 days postoperatively, could not be reduced by closed manipulation. However, spontaneous reduction occurred 6 days after the dislocation, which did not recur. A gap mismatch or trapezoidal-shaped gaps may lead to dislocation or spin-out of the bearing insert.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at dislocation of a posterior-stabilized mobile-bea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an occur, and both quadriceps deficiency and ligament laxity may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2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23例膝。其中骨性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左股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l例,左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侧副韧带断裂l例。术前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36~58分,平均48.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21°~80°,平均57.4°。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6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腓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时,HSS评分78~98分,平均91.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5.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75°~100°,平均85.2°,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120°,平均108.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