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季榕  唐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3):6124-6126
背景:高脂饮食是导致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动物饲料喂养。 结果与结论:兔饲养12周后,模型组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与小叶间可见炎细胞浸润、坏死及纤维化,对照组肝脏无异常,且模型组肝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或P < 0.05)。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刺果提取物花色苷对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用花色苷进行干预后,测量小鼠肝脏重量,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肝脏组织经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和胶原纤维增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IL-10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情况及肝脏组织趋化因子CCL7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白刺果提取物花色苷能显著抑制由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肝重、ALT、AST、TG、TC及LDL-C的增高;肝脏切片染色显示花色苷能缓解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纤维化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花色苷能降低肝脏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及炎性趋化因子CCL7和MCP-1的水平。结论:白刺果提取物花色苷显著缓解由高脂饮食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中的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并降低炎性趋化因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DS)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14周诱导建立大鼠NASH模型,药物干预组在造模第8周末时给予SDS 300 mg·kg-1·d-1体重灌胃连续6周,在14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以及肝组织TC、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ELISA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水平变化,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表达的变化。结果:在14 周末, 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组织呈中重度脂肪变性并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SH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和TC,以及肝TG、TC和MDA的含量显著上升,而肝SOD和GSH的含量显著下降,8-iso-PGF2α的水平显著上升,免疫组化显示8-OHdG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SDS药物干预组大鼠ALT、AST、TG、TC、MDA和8-iso-PGF2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而肝SOD和GSH的含量显著上升,肝病理学变化得到显著改善,8-OHdG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SDS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SH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SD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奥贝胆酸(OCA)对高脂喂养C57BL/6J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给C57BL/6J小鼠喂高脂饮食(HFD)12周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和OCA干预组(10 mg/kg,连续灌胃6周),每组10只。喂12周正常饲料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实验期间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记录肝脏质量,测定肝脏中脂质相关指标,并对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RT-qPCR检测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糖负荷和注射胰岛素后,模型组各个时间点血糖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CA干预组能缓解模型组小鼠糖耐量异常(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P<0.05);模型组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噬、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姜黄素具有调节自噬、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生物活性。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研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在第8周末开始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PBS灌胃,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500 mg/(kg·d)灌胃,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给予姜黄素500 mg/(kg·d)灌胃及2 mg/(kg·d)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腹腔注射,干预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浓度;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内细胞脂滴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及炎症相关蛋白P62、LC3Ⅱ、Beclin-1、NF-κB的表达。实验方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541)。结果与结论:①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高于姜黄素治疗组但低于模型组(均<0.05);②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明显少于模型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明显高于姜黄素治疗组但低于模型组;③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未见明显线粒体损伤,模型组线粒体明显水肿,嵴断裂或消失等,姜黄素可显著缓解线粒体损伤,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对线粒体损失在模型组及姜黄素之间;④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显著低于姜黄素治疗组但高于模型组;⑤肝组织丙二醛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显著高于姜黄素治疗组但低于模型组;⑥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62、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eclin-1、LC3Ⅱ/LC3Ⅰ均降低(P均<0.05),经姜黄素治疗后P62、NF-κB蛋白表达均降低,而Beclin-1、LC3Ⅱ/LC3Ⅰ增加;姜黄素+3-甲基腺嘌呤组P62、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姜黄素组,而Beclin-1、LC3Ⅱ/LC3Ⅰ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姜黄素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⑦结果说明,姜黄素通过激活自噬调节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改善非酒精脂肪肝病大鼠模型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饮食喂养),模型组45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肝脏,经H-E染色、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造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eNOS免疫组化显示肝中央静脉和门管区内皮细胞呈强阳性。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重要诱因,降低其摄入是有效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措施,此外eNOS在病变早期起到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硒灵芝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SREBP-1c及ACC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富硒灵芝多糖低、中和高剂量干预组等6组,每组20只,分别于治疗4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L)和三酰甘油(TG);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SREBP-1c及ACCα蛋白和mRNA表达;其余肝脏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富硒灵芝多糖可显著减少肝脏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并降低血清中AST、ALT、CHOL和TG含量,中、高剂量的灵芝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肝脏中SREBP-1c、ACC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富硒灵芝多糖可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 E高亲和力受体FcεR1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野生型(WT)雄鼠和Ig E高亲和力受体FcεR1敲除(FcεR1-/-)雄鼠各10只,均给予HFD诱导NAFLD模型,每周固定时间称取小鼠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质量,收取血及肝组织并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FcεR1-/-小鼠与WT小鼠相比,体质量增加的同时(P0.05),肝脏体重比增高(P0.05),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及肝组织TG均升高(P0.01),肝组织Ⅲ型胶原(collagenⅢ)mRNA表达升高(P0.01),NAFLD症状严重。结论 Ig E高亲和力受体FcεR1可能具有保护NAFLD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体质量和改善脂质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化黑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安化黑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用10只8周龄C57BL/6J雄性野生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poE-/-和野生小鼠分别予以等量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持续喂养17周,同时用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实验末取部分肝组织行HE染色,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硬脂酰辅酶A脱饱和酶1(SCD-1)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体积变大,表面光滑,被膜紧张,边缘变钝,肉眼呈现黄色油腻感,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形成,提示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安化黑茶不同剂量组小鼠的肝脏脂变程度减轻,肝组织中ALT和AST活性、MDA含量及HMGCR、SCD-1和PPAR-γ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 05),SOD和GSH-Px活性上升(P0. 05),且黑茶高、中剂量组预防性给药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 05)。结论:安化黑茶防治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MGCR、SCD-1和PPAR-γ的mRNA表达来减少脂类物质合成,同时通过抗氧化来减少氧化损伤和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联素(AD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普通饮食(ND组)10只、高脂饮食(HFD组)10只和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腹腔注射(Lira组)10只。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成功后Lira组予利拉鲁肽腹腔注射治疗4周。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脂肪酸(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和ADP。结果:与HFD组比较,Lira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G、TC、ALT、FBG及肝匀浆TG、TC、FFAs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及肝组织ADP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少至恢复正常(P<0.05),肝组织ADP含量与肝脏FFAs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利拉鲁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的可能机制之一与其升高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探讨其延缓NAFLD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高脂饲料喂养造模,8周后,空白组与模型组各取8只处死取材,评价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每天给予柴芪汤5.67 g/kg灌胃,8周后,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ST,ALT,TG,TC,LDL-C,HDL-C,TNF-α及IL-6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取肝组织,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FBG,FINS及IRI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柴芪汤治疗8周后,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TNF-α及IL-6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轻,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高脂饲养8周后,NAFL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柴芪汤可减轻NAFLD大鼠模型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降低血清TG,TC及LDL-C,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和HF+利拉鲁肽(Lira)组。HF组和HF+Lir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HF+Lira组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1)·d~(-1)腹腔注射4周。在16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GPO-PAP法测定肝脏TG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qPCR法测定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血清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F+Lira组与HF组相比,血清的ALT、AST、TG、TC、肝TG、FINS及HOMA-I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HF组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强(P0.01);HF+Lira组较HF组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ira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SOCS-3和SREBP-1c的mRNA表达,改善IR,减少肝脏TG沉积,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萱草活性成分黄酮苷被认为具有调整人体代谢,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护肝抗衰老,有很强的扶正固本之功效。 目的:观察萱草活性成分黄酮苷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建造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的同时给予萱草活性成分黄酮苷干预。实验4周后采血,检测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清球蛋白比值、高密度脂蛋白值,观察大鼠的进食、活动和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4周后,四氯化碳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37.5%,黄酮苷组为12.5%。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黄酮苷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下降(P > 0.05)。黄酮苷组大鼠肝/体比值较模型组有所下降。黄酮苷较模型组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清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中,采取萱草活性成分黄酮苷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大鼠肝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复方黄芪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黄芪提取物(ERAC)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胆红素的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ALT和AST活性增加以及胆红素增高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ERAC对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有改善作用。结论: ERAC能减轻D-Galn和CCl4所引起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方法: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40 mg·kg~(-1)·d~(-1),5 d)诱导糖尿病形成后,继续喂养4周,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代表小鼠肝功能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血清胰岛素水平(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s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相关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给予STZ 7 d后,小鼠FBG持续11.1 mmol/L,糖尿病形成。4周后,实验结束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增加(P0.01),血脂升高(P0.01),ALT和AST亦显著增加(P0.01),病理检查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提示糖尿病小鼠出现肝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肝损伤小鼠肝脏PPARα、PPARβ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1)。结论:PPARs下调及NF-κB-COX-2/i NOS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8):5265-5268
背景:骨骼肌代谢酶与自由基的变化与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有关。 目的:观察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下大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后者建立8周的递增大强度耐力训练模型,训练结束后取骨骼肌样本测试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丙二醛、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 结果与结论:8周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酶活性及丙二醛水平均高于安静组(P < 0.01或0.05),而总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安静组(P < 0.05)。说明8周的递增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能使骨骼肌受到一定的损伤,并且提示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部分代谢酶活性以升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BEZ)减轻小鼠糖尿病肝病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长期高能量饲料联合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肝病模型,给予BEZ(75 mg·kg-1·d-1)灌胃4周。每周监测空腹血糖(FBG);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给予STZ 7 d后,小鼠FBG水平持续>11.1 mmol/L。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小鼠INS、HbA1c及HOME-IR均明显增加(P<0.01),血脂升高(P<0.01);肝功能指标升高(P<0.01),病理检查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肝脏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BEZ给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肝脏损害(P<0.01),降低血糖相关指标和血脂水平(P<0.05),上调PPARs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BEZ减轻小鼠糖尿病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PARs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报道牛磺酸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肝脏是牛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其重要的靶器官,因此牛磺酸与肝病的关系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磺酸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100%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模型组给予含20%四氯化碳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牛磺酸组给予含20%四氯化碳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并从第3周起给予牛磺酸500 mg/(kg•d)灌胃至第10周。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 <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肝脏指数增加(P < 0.05),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并出现脂肪空泡、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牛磺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 < 0.05),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 < 0.05),肝脏指数降低(P < 0.05),病理检查显示肝脏组织中无炎性浸润、脂肪空泡和纤维组织沉积。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通过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