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对体外培养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Novozyme234酶消化法获取原生质体;冷冻玻璃珠粉碎原生质体;Polecheck法测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组的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但在大于和接近最低抑菌浓度上限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两性霉素B合并氟康唑可降低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活性,在大于或接近最低抑菌浓度上限时与药物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银春莲  黄欣欣 《中国药房》2011,(36):3415-341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降颅内高压、应用激素、保肝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以1mg·kg-1·d-1为首次剂量逐渐递增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注射剂200mg·kg-1·d-1,首次剂量加倍。2组均治疗45d,均于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脑脊液蛋白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蛋白量下降至正常率为84.6%,对照组为5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19.2%)、对照组有4例(15.4%)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明显降低脑脊液蛋白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赵强  邹明  张本恕 《天津医药》2006,34(11):791-791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vvirus,HIV)具有亲淋巴和亲神经性.HIV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可以是原发感染、机会性感染、原发或转移的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儿提供用药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过程中对患儿抗感染治疗、降颅压治疗及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行疗效监护,并通过监护患儿的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肾毒性药物的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和建议。结果与结论抗隐球菌治疗有效,肾病综合征病情平稳,颅高压症状得到改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得到纠正,肾功能损害没有进一步加重。临床药师将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获得临床医师认可,进一步促进了患儿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赵华栋  范学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36-2137
目的:对比观察两性霉素B(AMB)和AM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AMB组和AMB脂质体组,分别给予AMB及AMB脂质体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AMB鞘内注射,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AM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AM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脑优于普通AMB.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以及对这种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等作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0 .5~ 1 1岁 ,给予两性霉素 B,静脉滴注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两性霉素 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满意 ,总有效率 93.8%。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9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1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2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5例给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9例隐球菌脑莫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除1例死亡,其余8例都取得良好效果,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是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对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氟康唑作为补救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相似文献   

9.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建玲,陈建华我院于1992年3月~1995年3月共收治2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应用两性霉素8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7~58岁...  相似文献   

10.
李锐  刘福  杨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3):2434-2439
目的:系统评价氟胞嘧啶(5FC)或氟康唑(FCZ)与两性霉素B(AMB)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关于AMB+5FC与AMB+FCZ对比治疗C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文献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及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中英文文献,7项研究,4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AMB+5FC组的2周死亡率低于AMB+FCZ组[OR=1.88,95%CI(1.09,3.23),P=0.02],但在10周死亡率方面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OR=1.29,95%CI(0.83,2.03),P=0.26];安全性方面,两组在不良反应(AEs)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OR=0.91,95%CI(0.73,1.12),P=0.36]。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应用AMB+5FC可以降低CM患者的死亡率,虽然两组AE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AMB+5FC可能发生更严重的AEs。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和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1]。新型隐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经血液传播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6):1308-1310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为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例,在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期间,并给予优质护理,即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通路,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措施护理。结果:经两性霉素B和相应支持治疗和优质护理的8例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为4例,好转为2例,另2例(1例因抗隐球菌等疗效不佳而自动出院,1例因隐瞒隐球菌性脑膜炎病史而导致延迟治疗而效果不佳,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结论: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配以优质护理,能减轻艾滋病伴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葛北海  肖劲松 《医药导报》2010,29(10):1305-1307
目的 探讨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2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组采用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死亡各2例;对照组治愈、好转各2例,死亡6例. 治疗组头痛、颈项强直消失时间(61.47±6.28)d,脑脊液涂片及培养阴转时间(83.88±7.84) d,对照组分别为(78.12±9.79)和(97.21±10.95)d. 结论 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能提高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震  尹泽黎  刘育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49-165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先静脉注射伏立康唑,后改为口服维持,同时定期鞘内注射AMB.结果: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幻视1例,皮疹1例,短暂性双下肢截瘫1例,尿潴留1例.结论:伏立康唑联合AMB鞘内注射是目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性毒素B(AM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用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0例,观察用药前后外周血象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中轻度贫血发生率为80%,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4%(4/30)和6.7%(2/30)。结论:AM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主要为贫血,外周血象的变化不是需要中断病原治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2-1083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脑膜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属中某些种类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其病情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隐脑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艾滋病(AIDS)人群中,据统计,美国约有5%~10%的AIDS患者发生隐脑;我国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但也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9岁,因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1月余于2008年5月14日步行入院,患者于2008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间有呕吐,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服中药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d当地行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500mm H2O,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发现新型隐球菌,予氟康唑(FCZ,商品名:大扶康)治疗1d,患者自行要求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尧忠 《新药与临床》1996,15(5):306-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