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10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1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黏膜癌为7%(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直径1.1~2.0cm及〉2.0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及28%(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及20%。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则可转移至N2。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术式。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至2000年10月外科手术切除294例EGC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294例EGC[黏膜内癌(M癌)129例、黏膜下层癌(SM癌)165例]中,M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18.2%。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类有明显的关系(P<0.05),其中M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未分化型癌(8.6%)及陷凹型癌(6.3%)中,而SM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肉眼分型则无明显的关系。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有明显的关系。对于EGC的手术要考虑癌灶的形态、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胃癌和可能发生胃癌的非癌胃黏膜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 1 54例黏膜内胃癌和 40例胃溃疡的细胞增殖活性。标本取胃癌、癌旁胃黏膜及胃溃疡旁的胃黏膜组织。结果 分化型癌细胞的DNA异倍体发生率 (34 .3% )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癌细胞 (1 4 .5 % )(P <0 .0 5)。在DNA二倍体的肿瘤中 ,分化型癌的S期细胞平均比值 (6 .6 % )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癌(5 .5 % ) (P <0 .0 1 )。分化型癌旁黏膜细胞的G2 M期的平均值均高于未分化型者 ,而S期的平均值高于胃溃疡旁黏膜细胞。肠化生多见于分化型胃癌周围的胃黏膜 (77.8% )。结论 分化型胃癌的早期阶段 ,癌变可能发生于具有高增殖活性的胃黏膜组织。此生物学特征提示分化型胃癌细胞具有高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15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1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cm和大于2.0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纤维胃镜等临床诊断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1].所谓EGC,即指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肿瘤.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主要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即病变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EGC。EGC又分为黏膜癌(MC)及黏膜下癌(SMC)。ECG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据各国报道有所不同,美国约为3%~6%,欧洲为8.8%,中国为7.5%,而日本  相似文献   

7.
72例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我院EG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EGC共72例,肿瘤部位:贲门部1例,胃体13例,胃窦56例,双原发癌2例(胃窦加胃体,胃窦胃大弯加胃小弯)。黏膜内癌42例,黏膜下癌30例。肿瘤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 5例,印戒细胞癌12例,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12例,局部黏膜癌变2例。淋巴结转移10例。 EGC患者多因上腹疼痛首诊。上消化道X线造影、B超、CT的EGC检出率分别为57%、3%和15%。胃镜检查68例,病理确诊率94%。全部患者接受D2胃癌根治术,18例术后化疗。1例肝、肺转移行导管介入治疗,1例骨转移。随诊0.5-9年,随诊率85%,5年生存率90%,死亡率3%。结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EGC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途径。D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EGC的标准术式。胃镜病理活检是EGC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EGC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术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根治术中的癌残留、淋巴结残留及癌细胞脱落是引起术后局部癌复发及腹膜转移的重要原因。对此提出以下的讨论问题及防治对策。胃切除范围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1.癌残留的原因在确定胃切除范围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防止切端癌残留,注意保留侧胃内多发癌,有利于彻底消除胃周淋巴结。因不同病期、不同类型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壁内的浸润生长方式和浸润范围相差很大。早期浅表扩大型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大多数在粘膜层扩散(粘膜癌),组织学上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直径>4cm,本科遇到最大直径达11.5cm。早年因对此型胃癌不认识,我科曾有癌残…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检出率逐年升高,约占我国胃癌病例的6%~19%[1-3].随着对EGC生物学行为研究的深入和内镜治疗等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逐渐被广泛接受,在日本已被作为EGC的标准术.式[4-6],而我国的内镜手术的普及程度明显滞后,提高我国内镜下EGC治疗和认识水平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项内镜诊断新技术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及荧光内镜等的开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不断上升。胃癌外科根治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曾被认为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外科根治术5年生存率高达99%和96%,但根治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3%和6.5%,外科根治术后常并发早饱、吞咽困难、反流、腹部不适等症状,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相似。  相似文献   

11.
胃黏膜内癌的EMR与ESD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早期胃癌可采用缩小手术,甚至内镜下手术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就可达到根治目的。胃癌内镜治疗的根治切除前提条件包括:1)无淋巴结转移;2)保证水平方向(黏膜内浸润范围)和垂直方向(浸润深度)有足够的安全切缘;3)术后切除标本可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内镜治疗具体适应证为:所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的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及2cm以下的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直径3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黏膜下层癌,直径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黏膜下层癌。ESD和EMR可能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标准方法;且ESD的1次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根治性手术尤其是D2淋巴结根治术是手术治疗胃癌的标准术式。亚洲大多数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部分外科医生认为D2淋巴结根治术亦适合早期胃癌(EGC)的治疗。因此D2根治术一直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手术,在国内外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一组EGC病人采用D2淋巴结根治术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黏膜内癌中1.8%~5.0%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10%~25%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 ccancer,EGC)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类型。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的5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确诊时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的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胃癌[1]。然而,我国EGC的检出率较低,原因在于EGC多无症状或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较高,发现时多已处于进展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化型黏膜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EMR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黏膜下癌的患者制定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分化型黏膜下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管癌栓和癌灶中存在未分化癌细胞成分(危险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两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危险因素都存在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5.0%,无危险因素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在11例26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7个淋巴结转移在N1,9个淋巴结转移超过N1 .结论 淋巴管癌栓和癌灶中存在未分化癌细胞成分是分化型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黏膜内癌行EMR术后病理学检查是黏膜下癌的患者,上述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相似文献   

16.
1962年由日本内镜协会首先提出早期胃癌的概念,指癌细胞局限于胃壁黏膜(M,Tla)或黏膜下层(SM,Tlb),不论病灶大小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至今一直被沿用[1].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各国报道不一,其中以日本、韩国最高,达50%~60%,主要得益于胃癌人群普查[2].我国早期胃癌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受客观条件限制,早期胃癌检出率约10%.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早期胃癌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灶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意识的增强,早期胃癌发现率逐年增加.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90%;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94.2%~98.8%,而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84.3%~88.7%[1-4].故淋巴结转移是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1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内镜下整块切除病变黏膜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治疗选择之一。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较为积极的指征为:(1)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溃疡,则病变大小不受限制;(2)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已经形成溃疡,则病变直径≤30mm;(3)分化型sm1癌,病变直径≤30mm;(4)未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未形成溃疡,且病变直径≤20mm。尽管长期随访的资料较少,但目前看来,如果合理地把握ESD治疗指征,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与手术相当,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胃癌组织侵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管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既往胃癌发现时往往为中晚期,随着内镜设备及各项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致力于不断提高EGC的发现率。EGC的治疗已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局灶切除。本文主要对EGC内镜下治疗进展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后水平及垂直切缘阳性率高,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因此存在争议。本研究对比ESD与外科手术治疗UD-EGC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入组标准:(1)早期胃癌,行ESD手术或外科手术;(2)组织学类型包括低分化腺癌、低分化细胞癌伴印戒细胞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